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适杂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6: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leiwon】读完这本书,我想说三件事情:
  一、书如其名,确实是一幕幕的杂忆片段。读者不可能通过这本书详细了解胡适的生平和学问,但却可以看到一位活泼可爱的胡适之先生。
  二、作者的文风具有文白夹杂的特点,在当下中国已经颇为少见。他自己也在书中予以承认:“但是他(胡适)总是劝我写中文应该全用白话;文白夹杂,在他看来是很坏的习惯。我亦有心变革,但是积习难除。”开始的时候这本书搞得我也极不习惯,硬着头皮读下来之后,终于在后半段有了渐入佳境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学养深厚,能够驾驭各类人文主题,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干干净净的汉语,其文字丝毫没有被西语的用法和习惯所污染(例如:“这个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典型的西语表达方式),即便文白夹杂,也可以穿越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叩开中国人的心扉。
  三、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我发现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经由秦朝实现了大一统之后,政治上的早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以皇权专制为甚。历朝历代都没有形成政府与民间平等交易的产权制度体系,工商业阶层只知依附于政府寻求垄断利润,创新活动无从开展,企业家精神无法生长。相反,欧洲多小国,中世纪之后彼此竞相建立吸引企业家和各类人才的社会经济制度,终于率先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追根溯源,为何中国能早早统一而欧洲始终四分五裂呢?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答案:东西方原始民族初创文字均由象形文字发端,但中国将其发展为方块字,而欧洲将其发展为字母,前者形不随音转,故可以限制方言的兴起;后者形随音转,故可以助长方言的兴起。结果偌大的欧洲“车可同轨,行亦同伦,而书不同文”,如此则不易像中国这般维系一个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2:14 , Processed in 0.0461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