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圣伯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 1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鲁斯特这个名字与《追忆似水年华》已然成为一个符号,不仅直接与“意识流”划上等号,更成为一种缅怀姿态和哀伤情绪的代表,正如《情书》中那本夹有藤井树泛黄素描的《追忆似水年华》,在心坎上留一处小小的隐痛。
  
  于是许多人不曾读过原著便已喜欢这本书,仅仅因为这个译名本身所赋予的美感,(虽然并不是最准确的译名),似-水-年-华,念过一遍已齿颊留香。相比之下,《驳圣伯夫》这样的书名显得既严肃又不近人情。
  
  而事实上这本书的一开头,普鲁斯特就用整整70页篇幅的叙事把我从阅读一本文艺理论著作的心情中解放了出来,普鲁斯特的“跑题”功力实在深厚,我很容易的就被那些边角料的文字吸引驻足。这三百多页的文字其实并没有什么主题,对我而言,巴尔扎克、波德莱尔、托尔斯泰及其他几位作家在其中的出现像是指甲留在皮肤上的浅浅划痕,转眼就不见了,而那些似乎并没有在讲什么的文字,却给了我实实在在的享受,而它们,只是安安静静的美而已。这种感觉就像读周作人本的《枕草子》,四时情趣、枯了的葵叶、书本中夹着的绸娟碎片、旧信札,等等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
  
  在普鲁斯特的理念中,生命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质量,而呈现生命质量的载体是记忆。因此他从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客观”描绘,而是把它作为经历过它的人的回忆描绘出来(本雅明)。人的记忆往往是纯天然的蒙太奇,放大了的抒情诗,因而普鲁斯特的文字有着天生的浪漫基因,敏感、细腻,也许带有神经质的强迫症,他把目光投诸于最细微的触觉、味觉、嗅觉甚至第六感,极端自我,绵长安静,正如他自己所说:“真正的艺术无需大肆鼓噪,那是在静悄悄中完成的。”
  
  任何一段描写都是可摘录的,引人遐想:
  他一走进书房,就关上百叶窗,不让阳光照到躺椅上,也不让阳光照到那张挂在躺椅上方安茹王国的旧地图上,好像是对阳光说:“你给我躲开,我要坐在这儿。”
  
  这样俏皮的语言,放佛真的有阳光能照进来,在百叶窗的夹缝中形成一个回忆的光晕。我记起很久以前,我的每篇作文里总爱加上一两句关于阳光的描写,在小开面的方格作文本上,写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折射的角度变化;写傍晚落日余辉给每座建筑物、每棵树、每个人都染上一抹金色;写夏日正午的阳光如何使人眩晕、冬日的阳光如何色泽明艳却依然使人感到清冷;写清晨的阳光中总可以看见细小的灰尘飘荡,却反而给人干净的感觉……那时候的我是真正爬格子的作家,对关于阳光的种种饱含激情。
  
  而后来,我如同千万学子一样被勒令抛弃记叙文体,阳光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我那跳跃着的阳光就这样离开,也带走了蓝天白云。
  
  我竟就这样不再关注我的阳光,突然记起,便觉有些凉意。想起高中毕业的时候整理杂物,翻出小学时候的作文本,翻了几篇便感叹起来:再也写不出那样的文字了……
  
  生活被很多东西充满,热情却一点一点损耗掉,生命的质量是否也打了折扣呢?二十岁的年纪,说出“生命折损”这样的话,似乎并没有多大说服力,而生活的轨迹被扯进各种各样的漩涡中的感觉却异常清晰,随着惯性不停旋转、加速、旋转、加速,就像童话中穿上了红舞鞋而被迫不停舞蹈的女孩,至死方休。这是比西西弗更可悲的悲剧,我们在加速,却不知加速走向何方。
  
  无头苍蝇的烦恼是:它并不知道自己没有头。
  
  我们都忘记了,生命本该呈现的样子。普鲁斯特那些温婉绵长的语句,似乎在提醒我,请张开所有的感觉细胞,感知生命。这一切,是一个久在病榻、饱受疾病困扰的法国人给我们的忠告。我们看着那样的文字,很难想象作者本人已闻不到花香。本雅明认为,正是普鲁斯特持续不断的巨大痛苦使他避免了走向平庸、懒惰、沾沾自喜的生活。“当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大教堂的天穹上画《创世纪》时,人们看见艺术家站在脚手架上,头仰在身后作画。在马塞尔·普鲁斯特那里,我们看到同样的脚手架又一次升了起来:它就是他的病床,在这张病床上,普鲁斯特诡秘地将他的笔迹布满了不计其数的稿纸;他将它们举向空中,仿佛是在庆祝他那小小宇宙的诞生。”
  
  我从未考证人的记忆从什么年龄开始衰退,二十岁的我回忆不起十岁以前的事,大段的空白让我有些许恐慌,当我有一天真的躺到病榻上,我的记忆出现更多的空白,那时我是否会怀疑,我的那些年岁,活到哪里去了呢?
  
  我害怕这样的质问。在不断的忙碌中,我们很容易丢了记忆。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的生活会怎样,我很容易预料得到,因为它们将和今天、昨天、上周、上月没有什么区别,多年后的我,会记起其中的任何一天吗?
  
  想起前几天一直哼唱的一首歌,歌词中有那么几句惹人焦躁:
  
  你必须活得像一句广告,谁也不能强迫谁思考,把你无趣的一面全删掉,就像把一辈子浓缩成几秒。
  
  “像一句广告”,直白又犀利的展示着现代人生活的苍白和寒冷,以浮躁的频率迅速更迭,像一场按快进键看完的电影,在高速的滑动中一切动作变得滑稽可笑。我们的生活有时被人强行按了快进键而不知。
  
  我是否该在写字台前贴一张纸:慢一点,才会美。
  
  http://ailel.blogbus.com/logs/30702359.html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14:46 , Processed in 0.0476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