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標題很容易看出,這篇日誌是向伍爾芙的同名文學批評致敬的。
  
  凌晨讀完了《萍小姐的主意》,這是我讀的鐵伊的第五本書了。其實在剛開始讀的時候,就想著要寫一篇〈被寵壞的讀者〉,因為不期然想起了「豆瓣」上某個對《一張俊美的臉》的評價,覺得現在的讀者們被暢銷書寵壞了,越來越不喜歡動腦筋或化心思在接受新樣式 (不過是不常見而已,並不嚴格算新的) 上。
  
  我曾經嘗試過涉獵若干作家 (其中當然不乏名家) 的推理作品,然而收效甚微。卡爾的密室我就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心不甘情不願;榭爾斯的筆法我絕對無法認同,不知道她是何以躋身「三女王」之列的;對柯南·道爾的熱愛也僅止於幼年時對推理小說的熱望,通讀之後便消泯殆盡;而其他所謂開山鼻祖們,我亦覺得興致缺缺;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派系,諸如森村誠一、夏樹靜子等,大概歸諸「不排斥」的範圍,可以一讀,卻無厚愛。
  
  所以,以此看來,我欣賞的推理作家就只有阿加莎·克里斯蒂與約瑟芬·鐵伊兩位了。當然,可能鐵伊的路數怪了些,但仍然不妨礙這兩位是我所認為的對「人性」刻畫得最到位的作家。如果說影響力,阿加莎絕對是無遠弗屆的;而鐵伊則相對小眾一些,因為總會有一些認為其作品算不得推理小說的觀點。這倒是頗值得探討的一個說法,儘管我沒有意圖定要將其畫入推理作品之疆域。
  
  尋常的推理小說模式是將「案件」作為發生,「調查」作為發展,「解謎」作為高潮,而把「人物命運」作為結局。阿加莎常常在案件之前鋪墊大量的「序幕」,筆觸相當自然,不乏生活情趣 (不得不承認以之為「無聊」的人也不虞匱乏) 。這樣的安排並沒有打破原有的結構。而鐵伊則不然,她似乎根本不看重案情,把類比於阿加莎「序幕」的部分作為發生與發展,而將「案情」作為讓讀者為之一振的高潮,進而平和地、順暢地、回歸地以「解決」與「反思」收束全篇。這種模式難免會讓熱衷於解謎的推理迷們大呼上當,他們顯然更喜歡如「柯南」一樣的「短平快」模式。目前的推理似乎更注重於機巧;我喜歡機巧,但我不喜歡為了機巧而機巧,甚至不惜以引入高科技來解釋的方式。而這樣的文本更是多見於中國的推理界;我覺得如果無法從「機關算盡」轉移到「人性回歸」,中國的推理界就只能這樣半死不活的了。
  
  唐諾先生在《萍》一書的導讀中提到了愛·摩·福斯特的「圓形人物」與「扁形人物」的理論。其實,我覺得鐵伊在這部作品中所側重的並非塑造圓形人物,因為作品中人物的豐滿程度尚不及此,只能算是多維的「扁人」。更貼切的說法,借鑒了某篇書評中提到的,應該是「群像」 (欲瞭解這一概念,不妨看看電影《高斯福莊園》,很有意思) 。另外,小說中的心理描寫跌宕起伏,同樣是通達肺腑的亮點之一。
  
  至此,對《萍》一書的討論正式結束。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5:35 , Processed in 0.0549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