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且听风吟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岁生日时高送了我《挪威的森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村上的书,很是痴迷。整本挪我只花了一晚上,晚自习回家就一直看到四点,是第一次一口气看完长篇小说。小说中有两个人物都是十七岁雨季时自杀,没留下任何理由。十七岁时的我本来就有些混乱忧愁,然后这忧愁中又夹带了从挪威森林中吹过的风。
    上个月看完了《1Q84》的第一部。
  
     这以后就彻彻底底的喜欢上了村上清新的文字和连贯的故事情节,或许更让我痴迷的是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他们都算不上主流人物,但也不是愤世嫉俗,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演绎自己的青春故事。特别喜欢渡边彻和天吾,这两个主人公性格上不能不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喜欢不受束缚的工作,温柔易相处,不喜欢夸夸其谈,偏爱一问一答。我想这或许就是村上本身的性格倾向,很想再读读他的其他作品,看是否依然洋溢着他自身的人格魅力。
  
    《风》是村上的处女作,使村上在将近三十岁时因缘际会的从默默无闻的爵士乐酒吧小老板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村上说:“那时我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没以为写的出),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哪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的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同时想到,但愿也能成为使别人心怀释然住起来舒服的场所。”译者林少华说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爽直干净,节奏短促,切换快捷。
  
       《风》叙述的是二十一岁的“我”大学假期时回到家乡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并不惊险华丽,也不是扑朔迷离,迷雾重重,它更像是下雨天你独自品尝的一杯咖啡,平淡中充满了韵味。由于是处女作,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精致饱满,人物性格稍显单薄。可就是这样,它依旧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让我不知不觉中一口气读完。我想那大概是因为村上那好似交谈般亲切舒畅的语言,和作为处女作表现出作者酝酿多年的思想迸射出来的奇妙张力。《风》着实让我对村上了解更多,虽然是短篇却比任何长篇更清晰的彰显了村上作品的特色,和他文字的流向。
  
    犹如一个被束缚过久的翅膀对飞翔的渴望,抑或沙漠中干涩的风对雨露的期盼,在开篇的第一章节,他就将自己二十八年来积郁的话语和思想一下子全部说出。而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一再强调的“距离感”。
  
     
    他说:“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因为坚持这种距离感,他从不写自己的经历或者和体验,他认为:男女的爱情纠葛就不是什么漂亮玩意儿,总的来说黏乎乎让人不好受。生活本身在很长时间里也是单调的、不是滋味……这些深深沁入骨髓,但我不想写。讨厌的人周围也有,讨厌的事情也堆积如山,这个那个啰啰嗦嗦……可有这种感受的不只是我一,不好意思大声把它说出来。不得不默默忍受自己处境的人毕竟也是有的。
  
    在他的作品中他始终贯彻着这种距离感,他的文字之所以如此畅快,不受束缚,我想多半就是他与文字本身拉开了距离。他就像一个局外人一般看着文字在他自己的手中堆砌,慢慢变幻成型。不是硬要文字和他本身绑在一起,和他的血和汗水夹杂。哪种距离感产生了一个奇妙的空间,其中吹着清新的风飘着爽朗的乐音。这是在村上的文字中感受到的。
  
       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对人对事方面也坚持这种距离感。《风》中的“我”在面对相识不久的女友时那种漫不经心的关心方式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女友的身上似乎有很多秘密,但“我”始终尊重她的隐私。就连她要说出时,“我”也用巧妙的话语引到另一话题。
  
     
   【 “想听真实的?”她问。
       “去年啊,解剖了一头牛,划开肚子一看,胃里面只有一把草。我把草装进塑料袋,拿回家放在桌子上。这么着,每当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我就对着那草块想:牛何苦好多遍好多遍地反复咀嚼这么难吃又难看的东西呢?”
       “明白了,什么也不说就是。”】
     
        主人公关心人的方式就是陪伴和理解,女友说起自己身世凄凉时,他就握着她的手说:我明白。 我想这强于许多华丽的不痛不痒的安慰的话语。
     
  
     村上说: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语言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对这一点,我个人也深有体会,每当想尝试说出自己心里所想的话语,费劲力气搜寻合适的词语,但说到一半就感觉那些话变得湿漉漉的,异常沉重的挂在半空,我怀疑自己的初衷,猜忌听话人的想法。着实累人。无力感深深地侵蚀我的骨髓。
        他也说:我们要努力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长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这让我想起身边的朋友,我用我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此在我眼中他们也就只是我自己思想的一种反光,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存在吧。可就是这种距离成了联系我们这些独立个体的纽带。太近或许会是一种伤害。
  
     
  
      我们就是这样活着,从不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从不零距离的探测一个人的内心,可就是这一种距离感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安全感。
  
       林少华说: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村上作品的基调。它无法捕捉,又无处不在,轻盈散淡,又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为情脉脉,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
  
  
       这是放假以来第一次写下的东西,虽然只是读书感受。以前那些飘乎乎,粘糊糊的不切实际的想法终于如落在人行道上的夏日阵雨一样悄然逝去,了无痕迹。高三那阵盘旋在脑子里的幻想,那种渴望写点什么的愿望,我还清晰的记得。不过当我离开那段时光,一切便白驹过隙般瞬间消逝。我想这是一种成长,一段必经的路途。
      以后的日子,朋友们,我们一起:且听风吟。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20:34 , Processed in 0.0494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