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遇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20: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是雅那切克的一句话。
  
  要一个人接受新东西虽然很难,但要一个人接受一样东西的改变更难。
  
  米兰·昆德拉生于1929年,到今年已经84岁了。他几乎经历了整个欧洲在20世纪里的所有重大事件。他的捷克背景让他的作品和中国的读者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共通性,社会主义像一条小路,我们可以沿着这条路走到他的思想面前,看到从别的地方无法看到的东西。
  
  《相遇》里,昆德拉写了很多对书、对音乐、对人的想法和理解。他从他的角度解剖了它们。然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谈起欧洲那已经逝去的艺术精神。人们开始不再在文学,在音乐,在传统的艺术上下工夫钻研。他提到1999年巴黎一份十分严肃的周刊评出了十八个“世纪天才”,这些人里没有任何作家,甚至都没有哲学家,作曲家,却有时装设计师、女高音歌唱家、一个导演。他写这的一段话里显露出强烈的不满与无奈。他说,喜欢时装轻松得多,好过这些文学泰斗,一个个都和人性的堕落罪恶有关。他说,这个年代,艺术已经失去了它的吸引力。
  
  是啊,要理解艺术,要懂得作家笔下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那些复杂的人性,那些难以接受的情节,那些冲击心灵甚至造成伤害的句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人们醉心于电影和电视剧,醉心于时尚和潮流,又怎么能有那么多精力来研究自己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呢?
  
  昆德拉多次提到一个叫费里尼的导演。他对他的评价很高。他说,费里尼后期是他艺术成就最高的时刻,然而这时,人们已经厌倦他的电影了。昆德拉感到不可思议,却也无可奈何。他看到这个世界一点一点变得面目全非了,变得和他回忆里的世界不一样了。
  
  纯文学像东晋时代落寞的贵族,失去了它的地位和权势,成为人们遗忘的对象。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6:38 , Processed in 0.0443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