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的常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3: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翻译完前两章,第一章以后比较敏感,有想要的豆邮我吧。
  
                                          历史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从纬度上看是比美国更为宽广的国家(不包含夏威夷或是阿拉斯加),但仅仅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可耕种的,其中湿润的南方种植水稻,而干燥的北方则种植小麦。由于没有足够的余量来喂养家畜,这使得蔬菜在国内被广泛的种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英亩(而且正在萎缩),这种情况长久以来限制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的发展。
  
      水稻种植需要把大量的劳动和灌溉投入在一小块田地上(在中国的南方一年两甚至是三熟)。直到近代,紧张的劳作使大部分中国的劳动人口以农民的身份捆绑在土地上,并被鼓励成为顺从的家庭组织。这就意味着中央集权需要控制运河,并分配水的用量。灌溉帮助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国建立了史上最早的王朝和帝国。
  
      考古学家发现文明发源于古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紧随其后,接下来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从打猎,收集模式到定居耕种模式的过渡。大约一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完成了这个过程,中国则要晚2000年。随着青铜器时代的来临,城市被发现于55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4000年前的中国。学者们相信这些过渡首先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现今的伊朗),是因为跟其他地区相比,更多的农作物和可被驯化的动物(包括羊和小麦)生长在中东。文明在中亚和中国被发现的时间都远比欧洲要早,同一时期欧洲才刚刚度过冰河时代。
  
      封建王朝
  
      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达到统一和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非常早。在青铜器时代,微小而先进的王国(和古希腊的先进水平相近)出现在了黄河流域——夏朝,约公元前20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周朝,约公元前1045年。孔子就是周朝晚期的公职人员和哲学家。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代间,短命的秦朝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央之国(Zhōngguó,至今也是中国唯一的官方名字)。秦朝的下一个朝代,汉(公元前206-公元220)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官僚帝国,取代原有的贵族制。
  
      欧洲虽然也有伟大的罗马帝国,但随着它的崩塌,开启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封建战乱时代。在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中国,是繁荣、统一并且被高度组织的帝国,并通过公平的考试来选拔最具天赋的人才。儒家学堂强调权威,服从和阶级,从那里学成的学生对延续,而不是改变政权更感兴趣。识字的中产阶级出身于富庶家庭并为政权服务,而农民的人口达到了90%,有农夫的歌曲这样唱道: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拿中国和罗马来比较。大约在同一时间段内,罗马建立在公元前509年,秦朝在公元前221年。罗马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后476年,秦从公元前206到公元后220年,都是雄霸一方的帝国。在他们的顶峰时段,就连版图尺寸也大致相当;罗马横跨地中海盆地和大部分的西欧,汉朝则覆盖了现今中国的大部分领土。两大帝国知道彼此的存在,并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小范围的通商,而且在文字,写作,建筑,管理,商业领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古罗马和中国间一直存在着很多联系。在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佛学从印度传到中国,但却没有成为国家层面的宗教,罗马终于接受了统一欧洲文化的基督教。罗马一直在扩张直到没法继续扩张,军队训练有素缺很少抵抗蛮夷或平息叛乱。中国夺占了越南北部和朝鲜半岛有一段时间,却并不是很热衷于扩张。一旦它在版图上雕刻完成了中央之国(天堂的中心)的轮廓,就开始转为保持现状。罗马的经济依托于奴隶,而中国则基于农民,这也使得中国更加稳定。汉朝以其四大发明在科技上领先于罗马。
  
      两者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东西,当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击败后,它分裂成多个独立的国家,并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中国也在汉朝之后遭遇了分裂战乱的一段时期,但是汉朝400年来建立起的文化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后来的朝代都凭借着这种文化把中国重组起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强调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把它分离开来是错误的选择。曾有人说,中国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国家,而是一个有着4000年文明和文化的延续。
  
      王朝在几百年内兴盛并衰落被称作王朝周期,当老的王朝经济无力增长,灌溉系统无法被正常维护,饥荒便会发生。战争和土匪,还有腐败和政变的几率也在上升。随着更多有权势的家庭被免于征税,农民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直到他们开始起义。在农民看起来,朝廷失去了天命(合法统治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征服者,无论中国人或是外国人(蒙古和满族),都发现将当前的王朝取而代之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战役的胜利使得新的统治者看起来得到了天命。随着新的强力政权上位,统治和税收被一并恢复。几代之后,新的王朝逐渐沾染上了老的疾病,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觉得它天命已尽,新一轮的循环又在开始运转了。
  
  
      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不像日本的封建制度,中国统一的更早。日本封建制度的特点是贵族封地自制,而中国没有。在中国,皇帝决定方针和策略,国家各地落实北京的宏观政策,地方官宦负责处理本地事物,而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们周而复始的在土地上耕种。
  
     在多个世纪中,中国远胜于欧洲,是世界上文化和经济最领先的国家。但是大约1500年起,欧洲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却停滞不前。一个显著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整体,欧洲却由多个部分组成。欧洲的君主们需要互相争夺财富,权利,和新大陆的领土,而庞大统一的中国则不需要面临竞争。很快,扩张的欧洲控制了世界的很多区域,也包括中国。今天人们知道中国曾是一个被西方羞辱过的伟大的文明。
  
      随着小范围的扩张,中国社会逐步发展到了稳定状态,它把目标瞄准了使农民对现状满意而不是去激励他们开拓创新。节省劳力使得农民变得懒散,失业。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远胜于中世纪对工业革命保持好奇心的欧洲,却连贸易扩张都是不被鼓励的。与西方的投资、增长、冒险精神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商人的经营严重依赖于政府的许可,垄断和定价。
  
      中国对自身之外的世界缺乏兴趣。中国收买或者用长城隔离开周边环绕的蛮族,中国文化吸纳了越南和朝鲜成为它的附庸国,每年都向皇帝扣头(kow-tow)并上供。这被称作朝贡体系,并与欧洲的外交策略很不相同。欧洲认为国家间主权平等并应该在外交中被同样对待的思想并未在中国出现,其他国家只需要简单的进贡。中国的优越感使得它简单的使用朝贡来面对欧洲的渗透。
  
      中国的航海技术,包括指南针和水密舱技术都曾领先欧洲几个世纪。从1405-1433年,明朝派出太监郑和(太监在皇宫内很常见)领导的庞大舰队,环绕了整个印度洋。一些船只达到400英尺高,很多时候甚至比欧洲几个世纪内建造的船只都大。如果中国的舰队在非洲登陆或者穿越了太平洋,中国可能就会发现欧洲或者美洲大陆,他们会为此感兴趣吗?可能我们现在都在讲着汉语?或许不会,因为中国对扩张或是殖民遥远的蛮荒之地提不起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明朝认为扩张是一件烧钱的举动而且中国拥有它所需要的一切,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宅在家里的国家。
  
  
      持续的沦落
  
      约两千年来中国始终保持着被入侵、饥荒、改朝换代的循环。老的模式不断的重现,因为这是统治这个国家最理性的方式。但是当新的时代冲击中国,老的制度无法处理两个新的问题,人口增长和西方渗透。1741年,中国的人口达到了1.43亿,仅仅一个世纪以后的1851年,数字变成了4.32亿,新农作物的引入(从美国来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满清的和平统治和一些新开垦的农田成为中国朴素的农民营生日益艰难的诱因。税收和管理严重滞后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使得19世纪的清朝进入了王朝周期中典型的衰退期。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西方的渗透和迷惑之中。两股文化间的碰撞——西方的活力、贪婪与中国的保守,这不是一个平衡的较量。大致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开始震颤、沦落,一些恐惧仍然隐匿在表象之下。
  
      1541年,葡萄牙的一支小型舰队成为了第一批抵达中国的西方来客,他们和其他欧洲人逐渐获得了在沿海港口通商的许可。长达三个世纪,中国的朝廷都极力的蔑视外国人和他们的产品。如1793年,乾隆给国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赞扬了他"见尔恭顺之诚,深为嘉许",也指出只有小范围的交易可做因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但是欧洲,特别是英国,嗅到了与中国通商中可能存在的巨大商机。随之而来的便是1839-1842年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在中国吸食鸦片是非法并未知的事情,但英国已经从印度殖民地的罂粟田中进口越来越多的鸦片超过了一个世纪。英国藐视中国的法律并使吸食鸦片变得流行,但是当中国朝廷开始试着禁止鸦片交易的时候,英国开启了战争之门,假借“自由通商”之名,以保持鸦片生意畅通无阻。英国轻而易举的战胜了,但中国仍然拒绝承认异邦是先进的,用广东话弱弱的呻吟了句“除了坚船利炮,你们还有什么优势可言”(粤语原话找不到了)。在中国,战争技术并没有道德重要,这个观点后来通过Mao又被证明了一次
  
      1842年签署的南京条约从中国夺取了5个通商口岸,英国夺取了香港的所有权。在通商口岸,洋人当道,经商并治理这部分地区,并享受治外法权,意味着不用遵守中国的法律并自己设立法庭,这一点深深的使中国人和日本人感到愤怒。1856-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远征到了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并迫使中国开放了其他九个通商口岸,中国将这种帝国主义土地瓜分称为"不平等条约"。
  
      随着通商口岸演变成了各国的势力范围,各国开始达成了共识。英法德俄日将中国沿海瓜分成了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他们管辖所有的交易行为,而且将上海变成了主要的现代商业中心。直到今天,上海无论是规模还是商业重要程度都是中国领先的城市。中国从此沦为了半殖民地状态。
  
  
      从封建到共和
  
      帝国的内部同样虚弱,叛乱一触即发。从1851到1864年,太平天国——基督教、儒家和原始的共产主义的混合体,在中国的南方有着数以百万的信徒,并差点就颠覆了清朝。在1900年,在一些保守派官员和慈禧太后的支持下,义和团运动(源于传统的拳会),杀害传教士并围攻使馆区域达55天。最后被中国称为“八国联军”的英、法、德、俄、美、日、澳、意国的军队击败了义和团并解除了围困。步履蹒跚的清政府又不得不面对联军对赔款和额外优惠的要求。
  
     清朝能够调整自身以适应来自西方的压力吗?日本曾经做到过,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保留了君主制的形式,并在现代化和工业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中国的年轻人要求用改革来提升国力,特别是在1895年被日本屈辱的击败后。1898年,改革派们围绕在年轻的光绪皇帝周围,在著名的百日维新中颁布了超过40条诏书,改革从教育到军事的一切事情。保守官员和慈禧太后对此无动于衷,他们组织了一次政变,废止了变法并软禁了光绪皇帝直到他短暂生命的结束(他可能是被毒死的)。
  
      一个不能自我改进的政权助长了革命的发生,年轻人特别是军官,受够了中国的软弱并成为了好战的民族主义者。很多中国人从西方留学归来并急于把中国变得现代化。从欧洲带来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想法激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好奇心。孙中山——一名有西方留学背景的理想主义医生与对政府不满的官员和军队指挥官一道,在1911年推翻了满清政府。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结束,却并不是稳定的开始。由于新政权缺乏权威性,中国从1916到1927年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
  
  
     日本利用了中国的虚弱,每次日本的侵略都在中国的国内激起了强烈民族主义。1894年,日本同中国开战,夺取了台湾,并从1895-1945年变成了日本的一个省。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了影响深远的21条需求,试图将中国变成它的保护国(保护国是非独立国的一种,也是殖民统治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震怒了。1919年的5月4日,凡尔赛和约允许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和特权,用来奖励日本在一战中对同盟国微小的贡献。北京的学生最先开始抗议和示威,骚乱迅速的波及了中国的许多城市。随之而来的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年轻人对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训练场。与德国在一战中入侵俄国相同,日本的入侵使共产主义在1949年接管中国。是入侵和之后的大规模起义把共产主义带到了俄罗斯和中国。
  
      民主主义党,国民党(KMT)逐渐克服了中国的混乱.清政府垮台之后的不久,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逐渐被知识分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美国留学背景),军官和商人所控制。巨大的力量开始在南方积聚,特别是广东的沿海城市开始与西方展开了密切的接触。他们不出意料地选择南京作为首都,南京意味着“南方的首都”(南北的观念也在中国存在)。
  
      2925年孙中山死后,蒋介石接管了国民党,并在北伐之后的1927年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国。就在蒋介石被许多美国人誉为新中国的创建者和救星的同时,国民党的统治实际上是很虚弱的。国民党多数由西化的市民组成,它没能改善或提高乡村(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生活i在哪,而且正在被贪婪的地主所统治)的生活水平。管理也开始变得惊人的腐败,而且也没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来拉拢农民的加入,他们才是中国的大多数人群。
  
     就算这样国民党也许仍然能就像俄国克伦斯基临时政府那样,在和平环境中获得成功,可是日本入侵了。1931年日本占领的满洲然后在1937年开始征服中国的其他地区。到1941年,日本已经占领了整个沿海并迫使南京政府通过绵延的扬子江迁都到了重庆。蒋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同时等待获胜的美国给予他们力量。
  
      共产主义的胜利
  
      民族主义的另一个分支被马克思和布尔什维克革命影响,觉得共产主义才是民族革命唯一有效的方法。中国共产党(CCP)一直都是第一个和最主要的民族主义党派。共产党从1921年创立开始,一直和国民党保持着合作,直到1927年被蒋介石视为威胁,并开始剿灭他们。国共两党的斗争也是中国民族主义不同版本间的斗争。
  
      对中国一无所知的斯大林建议CCP着眼于沿海城市的无产者,但是Mao领导共产党发展乡村战略,并称之为群众路线,他认为中国只有很少的工业和很少的无产者,所以最贫穷的农民才是革命的潜在力量。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一次重大反转,马克思曾认为这种观点不可行。Mao被认为是CCP内的特立独行者,曾在1931年组织农民起义并把江西变成了一个小苏联。
  
     1934年,KMT围困了他们的“江西土岗”,约八万人开始了难以置信的5000里(八千英里)长征,目的地是相对安全的延安(在遥远的陕西省)。长征持续了一年并穿过了山川河流间的敌占区。只有6000人幸存下来。长征成为了CCP党史中的一段史诗。在于苏维埃隔离的环境中,CCP靠着用自己的方式存活了下来,包括同农民一同劳动和游击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耗尽了民族主义并使他们士气低落,但是却给了CCP积攒实力的机会。1945年苏联从日本人手中夺占了满洲,CCP也获得了一些日式武器的存货。多年中CCP只得到了苏联很少而且没用的建议,他们开始觉得自己不再亏欠苏联任何的东西。1947年,全面的国共内战爆发,CCP在1949年末赢得了战争。通过他们的农民和游击策略,Mao和CCP终于大权在握,这也使得他们与苏联的合作最终破裂。
  
      二战后,国民党力量远大于,而且拥有很多美式装备。但是,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经济,腐败的官员出售军队的武器(通常是卖给了共产党),人们在战争中疲于奔命,这些最终瓦解了国民党。国民党经常忽视他们政治体系的根基:广大的农民。共产党通过培养农民(Mao本身也是个农民),终于赢得了一个新的天朝。1949年,国民党残余退往了台湾岛,共产党恢复了首都北京并实现了世界上范围最大的革命。建国之际,Mao难掩心中的民族感情,说道:“我们的国家不再是一个屈辱的国家,我们从此站起来了。”直到今天,在中国为了赢得尊重和信誉的竞赛中,他们仍然在努力把Mao的话付诸于行动。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3:32 , Processed in 0.0456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