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06: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在点燃狮子的金色鬃毛
  -----读伊沙 老G版泰戈尔诗集《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力比多有记
  
  /李勋阳
     
     
  想起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老作家看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大为困惑,说海明威凭借这么一个小说就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大约是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正象一个女人的痛经一样一月一个发展,越来越严重,那是莫言还不知道黑色炸药发明的诺贝尔为何物的年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这样的故事我有一大箩-----我相信他有一大箩,因为他背后有草原、有沙漠、有长河落日,甚至有丛林猛兽,但问题是,他真的感受到了海明威吗,感受到海明威的力量了吗?
  同样的笑话,也曾经发生在我身上,这就是泰戈尔,以及他的诗。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读泰戈尔的诗集是在高中阶段,那个时候一切以高考为中心,读点课外书都是为了在试卷上多增加上零点二百五个分,若是读一点像样的文学书包括少儿版四大名著就觉得自己很牛叉,有这么一个家伙,我瞧他不顺眼他瞧我也不顺眼。经过一个暑假,这家伙向我同桌显摆他刚读过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当然,同桌一般都是女的,比优忒的,否则老狼也不会那么土包乎乎傻帽嘻嘻地哑着嗓子大唱《同桌的你》-----这可让我起了莫名的妒意,妈的,老子好歹也看过少儿版的《西游记》,一本《穆斯林的葬礼》和《茶花妞》-----不,是《茶花女》,还有八分之一本红楼,于是吹牛说自己假期也看了泰戈尔的诗集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下,终于轮到他们俩惊讶异常,那眼神叫我一个虚荣加膨胀啊。
  于是他们问写得怎么样,我吭儿咳哈地说感觉也就那样,反正名著嘛,都是那样,妈的,那时小小年纪,瞧这贼腔打的,真像时下文艺青年号2B铅笔,逮谁都是一句牛逼,逮谁都是一句傻逼,眼神里深不可测,除了浑浊剩下的就是雾霭沉沉北京阔,脸上一掐,就漏气,长了青春痘都不敢挤,脸弄瘪了我们可是谁都担待不起。
  实际上,我只是偶尔看见哥哥的抽屉里扔了这么几本书,其中就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泰戈尔诗集,一看它们的封皮就不想看-----知道它们是名著,语文老师也只会唠叨这么几部。一见它们,就会想起这些老师那老尼姑念经的嘴脸,我本身已经有些厌学情绪,于是带着本能的厌恶,也对那些书不感冒,倒是把别的那几本书看完了,因为那几本书封面上有些女郎,或红唇烈焰或酥胸半裸或玉腿横陈,看得我直接荷尔蒙喷发,学会了打飞机,后被哥哥发现,还教训我,放着好书不看,偏偏看这几本书。
  于是我回家问哥哥,泰戈尔诗集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在不在?
  他说在,要干什么。
  我说要看。
  他问你真的要看。
  真的要看。
  好,那我把书给你。于是他把书送给了我,还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看。回头再想,我们这对话竟然很有些意味,哈哈。于是我开始翻看泰戈尔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看不知道,一看更加起反作用,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硬着头皮看完,还不知道咋回事。导致的后果是,从此以后我觉得泰戈尔真不咋的,而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为反感,说,还不如写个锤子是怎样炼成的什么什么的----主要是我当时的理想是,写出一本《射精英雄传》。
  当时全国各大校园都在流行席慕容汪国真,连贺卡上都会酸溜溜地印刷上那么一两句,在逢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自己也会在贺卡背面酸上那么一两句送给朋友,比如,“妄自菲薄,败在自己心中;狂妄自大,输于别人眼里”之类的。同桌说她很喜欢汪国真席慕容,我呢,我含糊其辞,说还可以,为了显摆自己真的读过泰戈尔,进一步说实际上泰戈尔,就和她们差不多,跟徐志摩有一拼。
  我的天呐,当年真是黄口小儿,真敢信口雌黄。
  实际上我当时一点儿也不喜欢席慕容和汪国真,包括徐志摩,课本上的那些朦胧诗更是不喜欢,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致橡树》写的是到底是个甚嘛意思。因此,很多年里我对泰戈尔都停留在那个片面、粗浅、加偏见的认识里,酸、腐、腻腻歪歪,啰鸡巴嗦,即使上了大学,每次想重新认识泰戈尔,拿起来却没勇气和兴趣进行下去。因为这些片面的认识,倒反证了我自打一开始,就有一个对诗歌的健康的胃口,不对味,就不喜欢。
  直到前年,我这么一个在高校曾带过几年外国文学的老师,依然在困惑,泰戈尔真是这副鸟样吗?他到底是凭什么成为亚洲诺贝人文学第一获奖人、大文豪的,难道真因为他的“圣人”品质,这也太过于猫腻了吧。因此讲到他和其它人的诗歌,正如伊沙自己所说,过去介绍到外国大师及诗歌总是天花乱坠,一读索然无味,学生反响平平,仿佛我是个骗子(与原话略有出入,但意思无动) ------包括莎士比亚、惠特曼、歌德、拜伦这些恒星般的超级大师,也让人读之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情何以堪!
  于是很胆大地叹息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所谓大师,不过尔尔。
  真是无知者无畏!
  直到前年,伊沙和他的老婆----老G----我的师母突然喷薄似的开始翻译外国诗歌,有专译,有泛译,包括世界上种种流传最广泛的诗歌名作,我终于被震撼了,原来大师不是那个样子,每个大师都是有牙的,他们的语言会咬人,会让你疼痛,会让你灵魂震动、震撼、惊恐,乃至出窍。
  问题出现在哪里?
  就一个,翻译。
  对,翻译,翻译翻译翻译。
  是谁把这些大师的体毛和牙齿拔光给我们翻译过来,然后给我们端了上来,于是变成了一个个嘶嘶漏气说话漏风的汉语版本,虽然他们也有引进乃至普及意义,可是他们真的把大师害了,让我们普通读者以为大师就是这个样子。不过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变得面目模糊,吐字不清,朦胧起来了,于是一些学徒来了,他们学习这样的大师,于是朦胧诗出现了。可惜世界上并没有朦胧诗,大师从来都是明白如话地写作的----所谓“大师才说家常话”,就是这个样子,清晰、明了,稳、狠、准,不带朦胧的,是我们自己把大师搞朦胧了,而且还带上近视镜,于是以为世界上,一片朦胧诗啊。
  可是,伊沙和老G以他们最苛刻和严格的翻译把这些大师还原回来了,我们终于知道,大师没有蒙人的,都是硬桥硬马硬功夫练出来的,熬出来的,那是心血,不是花火,更不是花拳绣腿。于是伊沙和老G他们俩终于替大师们找回了一条他们自己的汉语的舌头。
  感谢我的大学老师和他的老婆-----我的师母,他们不但复活了大师,而且让我用自己的舌头感受到了大师们的力量。
  其中就包括泰戈尔,这位泰戈尔。
  当伊沙和老G专译泰戈尔的时候,我又被吓着了,这是泰戈尔?!这真的是泰戈尔?!那个在汉语里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却纤弱无骨不见力量的泰戈尔?!那个人见人爱宠物一般的泰戈尔?!那个每每有自比文采风流才子佳人的家伙便会引用其酸文腐句的泰戈尔?!
  不是。
  真的不是。
  这个泰戈尔原来是一头狮子,并且有一圈金色鬃毛,迎风凛冽,并且燃烧。
  可我们一直把他当成了狮子狗,宠着、爱着,宠物一般,想溜就溜。
  伊沙和老G用他们的汉语之舌,直接激活了泰戈尔在汉语中的生命力,那是昂扬的、勃发的、激烈的、炽烈的、热血的、沸腾的,乃至辽阔的。甚至我在其身上读到了惠特曼般的感觉,惠特曼说他自己浩瀚,而泰戈尔,可以说是灿烂,星河灿烂!我脑袋中老不由自主地蹦出这个诗句形容他们,愿为化作身千亿-----万物写我,我写万物,甚至觉得,他们和我们的盘古哥哥一样,躺下来,就是山川河岳,就是江湖河海,就是日月星辰,就是风沙流水。这种冲击和震撼来得太幸福了,你见过汉语给你带来的冲击和幸福吗,没见过的话,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真不想可怜你们,真的。
  还自私地盼望着、盼望着,伊沙和老G也能把惠特曼给翻译出来,在我眼里,现在伊沙和老G对诗歌的翻译,就是对大师的保证,保证了大师的汉语之舌,柔软、温润、有力量。
  所以,我在此可以毫不负责任地说,伊沙和老G版的泰戈尔就是泰戈尔汉语的样子,泰戈尔汉语中本来的样子,大师本来的样子。若你不信,伸出你的舌头尝尝,不过,我不会在这里作剧透(书透)比较,你们可以参照别人的评论,他们已经从这本书的各个细节做了种种比较,比较了伊沙和老G版的泰戈尔的力量,我相信你,有一条品尝最好的汉语的舌头,自然知道,下来,该干些什么。而我自己已经老早地在享受着了,泰戈尔已经化身为我体内的狮子,并且有谁在点燃了他的金色鬃毛,在我身上飘拂,一股真气在我身上充盈,四肢已经胀满,准备随时喷薄而发。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6:36 , Processed in 0.0497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