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的常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1: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06月16日 13:40
  来源:羊城晚报
  
  
  
  
  □王 贺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内对政治不太感兴趣。当你沿着社会经济的梯子往下走的时候,你通常会发现政治参与的兴趣在减少。受教育更多的人参与得更多。”假设迈克尔·罗斯金教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必须承认,尽管现状并不乐观,但深入观察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并做出独立思考与判断,对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中国国民来讲仍然是最低的要求。不过,要做到这最低要求又谈何容易?对很多读者而言,未来似乎虚无缥缈,当下距离我们太近,只有一些碎片,其至关重要的历史认知则是通过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一切以通俗为追求的历史小说里充满想象力的细节而完成的,而对于历史中的国家、个体、社会及其关系,特别是也经历了“历史化”的各种观念,则缺少基本认识。
  
  这些我们习焉不察却潜移默化、决定着我们独立思考并参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观念至少还包括:公民、民族、国家、政党、政治、自由、民主、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官僚化、再分配……事实上,解释这些观念原初的意涵以及现在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意涵,在迈克尔·罗斯金教授写作《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之时不过是顺手而为之——他更大的雄心在于解释国家的概念。在作者看来,要想理解国家的概念,就首先得明白国家在一定意义是人为的、建构的结果,另一方面,今天我们讨论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只有大约500年的历史,而在成长为一个现代国家的途中,地理条件、政治制度、公民们关于政治和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也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辨认地理、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理解“何谓现代国家”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参考框架。
  
  基于这一内在理路,《国家的常识》没有为抽象地讨论国家的概念预留空间,而是以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五个发达国家和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亚、伊朗等四个发展中国家为讨论对象,试图展示这些国家的历史影响、重要制度、政治文化、互动模式、政治争议。并在尽可能尊重九国差异的基础之上,避免“独特性陷阱”,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总结教训,为我们思考“何谓现代国家”提供帮助。譬如作者分析1980年以来法国的政治生活:“随着社会党在1981年选举后建立政府,左翼掌握了权力。批评保守的政府是一回事,但是,管理自己的政府又是另外一回事。法国的知识分子和左翼发现,要发展经济,承担世界性事务和改变法国社会是何等的艰辛。明智精巧的口号无法转变成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国许多知识分子变成了温和派。”这里的“温和派”当然不是中庸、犬儒的代名词,而是谋求“共同的底线”(秦晖语)、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语)的人们。
  
  可能读者感到好奇的是此书为什么没有讨论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实,在罗斯金这个倔强的美国老头看来,美国的民主制度还很年轻,简直不值一提。不过,与其冒犯某些拿着显微镜来阅读的读者而空谈“普世价值”,倒不如观察“普世价值”的实现与否,这完全取决于一个现代国家究竟有多“现代”。为国内读者所熟悉的作者的另一部代表作《政治科学》教会我们,对“政治”的理解不应只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运作,还有你纳多少税、有没有投票权、能不能吃到健康食品、房子能不能被强拆、私人生活能不能被监视,能不能监督大众传媒……阅读《国家的常识》,亦不难体察作者的言外之意,正在于说明“现代”不只是高速公路、机器厂房与航空母舰,事实上,每一公民的人生与日常生活,以及在国家与社会当中的尊严,公共空间的形成,社会机制的发育,皆与“现代”有关。
  
  是的,要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一个现代公民,就要拥有现代国家的常识。自《政治科学》以来,罗斯金教授一直延续一种简洁清晰而毫无学术八股习气的表述,在这本书里,他还设计了大幅的表格、图片、专栏、问题与讨论,以多种方式补充说明正文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可读性,让它的面貌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相信大家看完本书以后能深入而具体地了解和思考“国家”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12:28 , Processed in 0.0460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