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9: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年前的事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湮没无闻了,那么再过三百年又会怎么看今天?
  三百年前,一个可歌可泣的奇女子在三百年中沦落成了风尘中的大姐大,卑鄙龌龊无耻无知的愚昧之论喧嚣尘上,即便是知识分子阶层里也一样误解甚多,总之,巾帼侠女只成了街谈巷议中的谈笑而已。
  可是,一生悲苦,性格刚烈,有时柔情似水,有时豪气干云的柳如是,在深爱陈子龙的时候主动离开,在嫁给钱谦益之后劝慰钱氏功名仕宦两次人生之耻,更无论效忠明室,绝不降清的丈夫之风。试想一个十六岁之前漂泊无定,数次为富豪权贵驱逐的柔弱小女子,却一直不肯屈节堕落,即便流落风尘也对自己朋友圈标准极严,宁肯孤苦无依不愿埋没烟海。面对自己十分爱又十分爱自己的人,她冷静的让人咋舌;面对背叛自己——其实也说不上背叛,只是在关键时刻表现的不爷们——她毫不犹豫的从此绝情、终生断绝;面对自己仰慕的前辈,大龄剩女的她在决定自己的归依之时明确告诉对方自己深爱的人是另外的人;面对自己的丈夫,她劝慰他耿耿于怀的失败,她鼓励他坚持家国大节的决心,她东奔西走营救身陷囹圄极可能随时遭遇不测的他,直到他死她殉情……不论是生活中的谈艺还是事业上的复国,钱谦益后期的大事无不得益于柳如是的支持、理解和帮助,真可谓相濡以沫。
  三百年前已经断绝的传奇被三百年后的人基本成功的延续,面对着三百年后江河日下的传统学术,这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想一想《挽王静安先生诗》,其中说: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文化与人一同死去了,这与《王静安先生挽词》中的序言说的一样。可是仅仅两年之后,《纪念碑铭》上说的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又在此二十五年之后,《柳如是别传》开始撰写。再过十二年,《柳如是》成书后的两年左右,陈先生在目前为止已见的最后一首诗中,有两句说:南国高楼魂已断,西陵古渡梦初回。西陵指杭州,陈先生的父亲散原先生埋葬在这里,陈先生在自知生不久矣之前想到的是散原先生,是“古渡”之“梦初回”……何其沉痛!
  但沉痛不是全部,弘一大师在圆寂之前绝笔“悲欣交集”似乎也是陈先生的结局,因为《柳如是》的意义不仅是三百年前的柳如是,也是可能重现三百年前的三百年后。陈先生的门人蒋秉南先生说陈先生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顾黄一样。顾黄何许人也?有清三百年学术的开山祖师!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0:11 , Processed in 0.0494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