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卫斯理作品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斯理的小说作为华文通俗小说里的一朵奇葩已经在文坛屹立了好几十年,卫斯理系列的很多作品称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者也从未有声称写的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出版社便于推销强加之上去的分类。科幻小说源于近代西方,是种表达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影响的小说,而卫斯理系列里的技术描写几乎没有或干脆略去,它注重的是描写一种对于异化的体验。作者力图在小说中塑造一种梦魇般的环境,可这种环境与状态总是会被我们的英雄主人公所打破进而驱除了“魔力”。比如一种久远传说带来的怪事在现代社会发生,我们的主人公进行追查后发现一切全是“外星人”的杰作,这样就把一种原本前现代特征的神话语言转化到了现代话语之中,让人读起来不禁大呼过瘾。例如在《神仙》中,卫斯理曾提出,为什么人们无法接受长生不老药但对于“抗衰老激素”却可以接受的论点。这个论点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接受了被西方话语垄断的现代性“科学思维”;另一方面,它自身又在挑战动摇着这种现代话语。这种颠覆和挑战在书中屡见不鲜,卫斯理成了东方和非西方话语的化身,他尊重多元文化、反对一切形式的强权让人们对其倍增好感。在卫斯理行走江湖的42年里,正是人类社会走向晚现代文明的过程,书中不免常常流露出对于人类未来的担忧甚至消极悲观情绪。比如在《蓝血人》的结尾,方天的悲剧就是人类自身悲剧的警示;在《红月亮》里对于人类行为的“第三只眼睛式”观察;《尽头》里当时流行的对于人类文明终结的幻想。卫斯理产生出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西方式的东方英雄,这也是它的一个延异。
  
    在武侠小说大行其道的年代和在那块充斥着帮派文化的殖民地上,作者构思的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传统武侠人物。他常常声称“我是中国人”,但却又无法摆脱这个具有矛盾性的命题带给他的挣扎。在卫斯理系列中弥漫着港人和海外华人曾经无家可归的流浪意识,并且这种流浪意识却并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一种民族共同意识和文化根基的认同感。卫斯理的过去在书中并没有提及,但在书中隐约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他也是当年来港的大量移民之一。大陆的帮派文化受到了摧枯拉朽的毁灭而转入了香港和地下,正如书中被抬得不能再高的白老大这个人物所暗示的那样,帮派作为旧社会的乌托邦传统文化已经为一种更加乌托邦化的理想所取代。这种理想在于要求人抛弃自我的独立性以对抗异化,也就是海德格尔式的“超越”。卫斯理曾斥责这种激进主义,认为他将带给人类毁灭。而他谴责这种现象的方式却是奇特而出世的,就是运用第三只眼睛或外星人的话语去佐证他自己的论断,甚至认为这根本是“外来力量”影响的结果。卫斯理小说中的外星人往往是憎恶人类的,也有不少企图毁灭人类。它们是作为对于人类行为的否定面出现的,比如不少外星人往往被“卑鄙”的地球人耍得团团转或者害怕人类躲着人类。在外星人和飞碟文化大行其道的年代,这种现象反映了人类对于自我生存环境的反思。外星人和飞碟是独立于体系之外的旁观者,人们渴望被他们劫持也渴望被他们拯救。正如超人走红西方一样,想象一种超越人类文明的力量来阻止人类文明自身走向毁灭。在很多故事中,不管是人类,以拟人化出现的外星人甚至神仙都不快乐甚至充满烦恼,却依然有很多人要通过不断追求外星科技来谋取利益权力或成仙得道。虽然卫斯理知道很多特别的生命形式也批判过人类,但没有完全贬低人类这种生命形式的价值,他甚至说做神仙不如做人快乐。
  
    卫斯理的小说的一大特点是第一人称叙述,那个无所不在的“我”正是现代小说宏大叙述的特点。在早期至中期的小说中,小说一直是以主人公卫斯理的视角来开展故事,书中的“我”一般认为指的是卫斯理。然而,小说的编排往往是以事件“已经发生”为前提的,即永远是卫斯理对于他已经经历过的事件进行回忆或叙述。这种时间上的状态使作者借卫斯理之口进行插叙补充情节提供了可能,也使这时期的作品呈现一种相对封闭单一的结构。而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第三人称的叙述开始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卫斯理作为第一主人公的地位,情节逐渐开始脱离作为卫斯理意识的产物而成为独立的多元现象。在各个人物不断的叙述和讨论中卫斯理再也不能把握他唯一的至高的获取“真相”的权力了。我们这里是将一百多部卫斯理系列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或主体来进行讨论的,而事实上每一次写作都是在创造一个新的卫斯理,每一次写作都是对于原有文本的增补和延异。有趣的是卫斯理的面孔永远是不清晰的,我们只关注作为主体的他和世界的互动,也许这才是它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吧。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Roland Barthes曾提出“作者之死”的概念,认为一部作品一旦完成它就与作者本身分离而独立自主了,而作品中的我也与作者本身脱离了联系。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那位给予了卫斯理以生命的“那位先生”是我们时代最出色的作家之一。
  
  
  (刊登于8月9日《新闻晨报》,原题为《卫斯理小说的文学与文化碰撞》,该标题为该版编辑所加。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09/0809/08/5G8TQ04S000120GR.html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5 02:55 , Processed in 0.0399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