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间地带”的革命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2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从交换前看到交换后,中间三个月停掉了,拾起来的时候倒也不太累。因为不是历史系的,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就看不出什么历史领域的东西,史料运用非常牛是有感觉的,不过更多的是社会学视角下的东西了。
         显然喊着要打破学科限制的人会不同意我的划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鼎新赵的三分法的(历史学——时间序列;社会学——社会结构;人类学——意义赋予)。照这个分法,奎松杨这本的社会学范儿特别足,就是在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下各种机制的重要性是如何变化的。当然这本讨论的显然是国际公运这个脉络下的变化。虽然奎松杨没有明说,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就是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啊(心里涌起各种复杂情愫)。
         不过这本书要探讨的国家社会关系远比这个词的发明者鼎新赵在The power of XXX中的讨论要复杂的多。因为这个“国家“就是一个非常吊诡的词,有苏联这个国家的含义,也有孙中山中国转向蒋介石中国的这个国家,还有苏维埃中国(于是这有涉及了苏维埃建国到失败的经历),真是反本质主义的典范。
         书里基本每个小标题都带着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变,顺着这个思路写,600页的书都精彩绝伦,思及盈盈姐的悲剧,可以给出”娱乐性很强“的评价了。
         有几处非常有意思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在探讨苏联的国家性质问题。列宁在建国初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其理论对于”共产主义的国际主义"这一点颇为强调。而这一点显然是中共成立初期获得大量帮助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持。而不可避免的国际主义会与民族主义产生一定的矛盾,小冯上课时曾说ZLY师兄写过一个探讨这个话题的论文,可惜不甚成功。不过这里“民族主义”又出现了有趣的分支:一是由认为无产革命是多个国家共同进行因而苏联要予以有力支持向所有无产阶级政党要以苏联的安全为最高利益从而实现世界革命的转变;另一点则是斯大林上台到中国革命后期苏联成为彻头彻尾沙文主义民族国家的转型。这两个问题对中国革命多次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若要拎出来,确实可以再做一篇文章了。
         二是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中,因为共产党地位和战斗方式的特殊性,有个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博弈过程。在十年内战中,游击战所获得的军事上的优势和政治上无法形成有力根据地的矛盾成为苏维埃政权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大概又可以专门研究了。结合曼的社会权力的来源,会很有趣。
         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联系当时中国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奎松杨说得特别漂亮,我随手标记在书上,也就不找出来一一说了。
         四是合&法&性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从中共在抗日到解放战争中的宣传,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执行合法性模式。显然,在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引起全国上上下下不满的时候,执行合法性是最具煽动力的,可是延续到现在,就成了各种悲剧的源泉,比如鼎新赵在the power of XXX里的分析。这真是个烂摊子。。。
        另外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本书小冯提及的时候是讲资源动员论那一章,其中提到社运组织。用二二交叉分类,一个分类是支持者取向和权威取向,另一个则是以支持者是否直接参与,于是分为服务性的,自助和利他性的,政治代表性的和政治动员性的四种社运。前两者是支持性的,后两种更多是战斗性的。奎松杨这本大抵是属于后两种,交叉分析,根据当时的国家-社会关系(我又情感复杂了)来叙事,对于支持性的那部分很少涉及。用小冯的话说,叫“革命也有饮食男女”,但是大家总是很少叙述革命者日常生活的一面。比如整风运动作为背景有分析,却没有详细说。之前看到有本书叫《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很想找来一读,看看有没有在这个交互分类下有突破。
         最后就是,毛泽东的出场相当晚,而他成为中共领导人的过程涉及甚少,这个大略要指望红太阳了。
         于是待我看完那两本再作比较吧~~~
  
  PS:附赠八卦一则:哎呀奎松杨,对人大的怨念好深重啊!20年了,还要在序言里吐槽人大,你是有多不满啊。。。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22:09 , Processed in 0.0452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