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9: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卡普辛斯基的《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是一份恰当的遗嘱。
  
  许多中欧作家一直醉心于人类记忆这个主题,例如已过世的波兰诺贝尔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的诗歌,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的散文,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作家等等。正如昆德拉所说“最终每个人会遗忘掉每件事。”
  
  与遗忘作斗争,没人比得上雷沙德·卡普辛斯基,这位波兰作家在一月份享年74岁过世时成了一名文学巨匠。没有作品能比得上他2004年的著作《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更加坦白直率。现在这本书首次出版了英文译本(中文版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同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这是一本部分旅行感受,部分自我反省的合集。但更适合说像是一份最终的遗嘱,其价值更是超越了遗嘱的含义。书里描写了他带着希罗多德所著《历史》(The Histories)一书旅行时的所感所受。1955年后斯大林主义缓和时期,《历史》的波兰文译本一出版,卡普辛斯基就买了一本。他把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希罗多德视为自己的行为榜样。希罗多德游历各地,尽可能的记下他遇到的所有事情,正如希罗多德自己所说,“其目的是防止人类活动的轨迹被岁月所抹去。”
  
  希罗多德的观念让卡普辛斯基产生本能上的共鸣,他的初次尝试是跑到印度和中国等陌生国度做驻外记者,他尝试学习希罗多德,像这位希腊人一样,卡普辛斯基对连年的战争和冲突着迷,他穿越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在为他一系列非凡作品收集原始素材时,想尽办法获取“新闻”。虽然希罗多德游历了多少地方,人们不得而知,但他是个急性子的记者,热衷于获取第一手资料。希罗多德也是个有平等思想的人。正如卡普辛斯基写道“世界是多元化的,是一个鲜活、跳动的组织”,换句话说,希罗多德,像卡普辛斯基一样,是真正的全球主义者。
  
  随着卡普辛斯基越来越关注非洲,他对这块大陆的了解和爱与日俱增,他致力于相关研究。卡普辛斯基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读者身临其境。最重要的是,虽然卡普辛斯基反复思考他对旅行和报道的热爱,但正是这些东西教会了他写作、历史和记忆的含义。他把一切归功于希罗多德的发现,卡普辛斯基写道“我们接触的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而是重新描述过的”,一旦人们开始有选择的记忆,“过去就不存在了,只留下无边无际的描写。”所以这就使旅行家、记者和历史学家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希罗多德集这些身份于一身,卡普辛斯基也一样。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0 15:49 , Processed in 0.0499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