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失落的一代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迟到的书评,但还是要感谢@法星社陈烨的赠书活动。法星社网络读书会让更多爱读书的学生读到了更多的好书,是特别有意义的活动。
          法国汉学家潘鸣啸先生所著的《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是一本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进行比较全方位研究的论著。作者首先分析了上山下乡的动机,以三大动机概论:意识形态动机、政治动机和社会经济动机。意识形态动机,具体指改造青年及消除社会分工;政治动机,主要是指恢复秩序及强化毛泽东的领袖魅力;社会经济动机,则是强调发展农村和边疆地区的同时,要限制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
         阅读完这本书,我思考着上山下乡运动的阴魂是否还在神州大地的上空远远徘徊着?上山下乡运动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我国政权组织未变,政党统治意识也未发生实质变化,那上山下乡运动是否没有完全消失,可能正在以一种更隐蔽更为大众所易接受的形式开展着?从动机来说,上山下乡运动开展的意识形态动机和政治动机是那个时代所特有,时过境迁,具有不可复制性,而社会经济动机则是到现在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因为农村和边疆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城市化进程还比较缓慢,贫富差距的出现,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失业问题依然严重,甚至比三十几年前更为严峻。那么,国家为了解决这种类似的问题,会采取什么措施呢?在三十几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酝酿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是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或城市里人对于机遇的追求与可得的机会不成比例的问题;二是乡村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现实的问题。因为如果将城市过剩的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输往农村转变为“有文化的新农民”。既解决了人口分布的失衡又缓解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失衡,同时也改变了农村落后的境况。可谓一举多得。
         而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输往农村,这一举措,到现在也正在实施着,但早已不是打着上山下乡的旗号,而换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等。与上山下乡最具可对比性的要数“三支一扶”计划,该计划是2006年2月25日,各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计划的口号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山下乡的口号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运动,不一样的口号,而其出发点和精神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仔细对比,这两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内容。
          一样的广阔天地,不一样的大有作为。
          首先,在计划落实方面,上山下乡要求所有适龄青年除了当兵以外,基本上都属于征召范围,而且从1968年开始采取的是强制性的,在原则上成为固定不变的政策;“三支一扶”计划采取的是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其次,在服务时限方面的规定,上山下乡提倡的是永远扎根,要求“插队落户”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三支一扶”计划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最后,最大的不同是在就业服务及政策方面,上山下乡期初是要求落户扎根,只是到7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后来慢慢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但大部分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由于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而现今是将着眼点放到了大学毕业生的身上,并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毕业生支援农村建设。据调查,大学生村官最吸引大学生的一点当属考公务员加分的优惠政策了。而“三支一扶”计划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例如:①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根据本人意愿可以回到原籍或到其他地区工作,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区应准予落户。③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时,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等。
          这样的优惠政策使得“三支一扶”计划在社会分层差距加大的情境下,少数贫寒子弟想通过这样“曲线救国”的方式增加自身向上层级流动的砝码,而等到他们完成了“三支一扶”计划,想得到优惠政策的庇佑时(例如,2010年起取消了对“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考研加分优惠政策),才会茫然的发现国家政策不稳定性,使得贫寒子弟向上阶层流动的追求永远赶不上社会层级的差距扩大化。就像当年的上山下乡一样,有背景有后台的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先上山下乡,先选择下乡地点,先回城,先上大学,先稳定工作……
          一样的广阔天地,不一样的大有作为,而结局似乎回到了原点。
         (这本书对上山下乡运动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对这一运动也花了颇多心思研究,但全书在编排上有些许不合理,洋洋洒洒通篇论述,印刷排版文字也过于密集,阅读起来略显疲惫。对上山下乡运动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爱好者,也可参看托马斯·伯恩斯坦的《上山下乡:中国青年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或托马斯·沙平的《中国青年的下乡运动:1955-1980》,同样精彩。)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1 04:49 , Processed in 0.0420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