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兄弟相爱撼山河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1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经常抱怨身边的种种不公,艳羡欧美社会民主、人性化的社会制度。我们很难想到,只是在200多年前,欧洲大陆还认为虐待另外一个人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你出生在那个时代,又是一个白人,那么你拥有人身自由,可以工作以换饱暖,结婚生子平安终老;若你不仅是白人,还出身在贵族之家,那么恭喜你,不用工作,就有美食华服相伴,饮食起居还有人服侍,还可以资助一个文学家或是音乐家,让他的作品前面注上你的名字;但你若身着黑色皮肤而来,那就太不幸了,你从记事起便要无休止的工作,以换来一顿饱餐,否则便是一顿皮鞭,生活了无生趣,努力保持健康,否则便要被拉到奴隶市场上贱价出售,结婚生子也只是为了制造出一个和你一样的孩子,可以在你死后继续为你的主人和他的孩子工作。简而言之,这身肤色注定你此生与牲畜无异。18世纪尚且如此,遑论以前的时代了。
  这样非人道的制度,在当时如此平常,以至于当有人起来反对它时,竟招致一片骂声。阻碍之大远远出乎意料,威伯福斯和他的弟兄们足足花了36年的功夫,才使废奴成为现实。而这本《兄弟相爱撼山河》,讲的就是以威伯福斯为首的基督徒,排除众议,通过废奴法案的艰辛历程。
  透过这本书,我们会看到,上帝对一个人、一群人能有的重托,这托付只要锲而不舍的跟随主就能完成,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人自身最好的磨造。
  
  (一)威伯福斯的一生:但求主旨意 不求己平安
  出身于贵族的威伯福斯,剑桥毕业后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政治圈,并凭着过人的辩论和桥牌天分迅速成为这个圈子的新宠。但或许是他内心一直以来并不现实的性格,或许是内心过于强烈的良知,少年得志的威伯福斯并未感到满足。18世纪的英国政治圈,充斥着扯皮、推诿各种现象,威伯福斯“愈接近政治权利的核心,愈看清个个似乎都在为国家福祉执行公务的人,私底下却追逐权力与巩固自我。”
  迷惘之际的威伯福斯,无意的机会认识了基督教。虽然欧洲有一贯的信仰基础,但是威伯福斯也不是“家庭基督徒”,他成为基督徒是在成年后,经过认真的查考圣经做出的选择,也是在踏入政治圈,对人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做出的选择。
  在有信仰之后,他一度想要离开政坛,离开这个难以让基督徒遵从信仰的圈子。在威伯福斯感觉到信仰与事业的挣扎时,他遇到了著名的约翰牛顿牧师(《奇异恩典》、《耶稣你名何等甘甜》等赞美诗的作者),牛顿鼓励他继续留在政界,为主作见证,并为他作了一个祷告——“我盼望并且相信耶稣高举了你,是为了他的教会与我们国家的好处。”这个祷告后来成为威伯福斯一生的方向,他致力于在政界高举基督的大旗,让信仰成为立国立政的基础。
  威伯福斯的一生,各种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内心也常常面对剧烈的挣扎。在这样的境况中,他没有祈求上帝赐下平安,而是求上帝赐他正确的选择。为了上帝的旨意,他可以忍受等待时的起伏揣测,未免为平安而平安,去找一种廉价的、假性的安全感。如他所说,“当一个基督徒知道并确信上帝救赎了他,那个荣耀感比在罪恶中不断的自责更能振奋人心”。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威伯福斯的一生,见证了一个基督徒在世上可以荣神益人的——在他的努力下,英国废除了凌辱死刑犯尸体法案、促成了禁止虐待动物法案、监狱管理法案、平民教育法案、宗教宽容法案等等,可以说英国之所以为今天的英国,甚至欧洲之所以为欧洲,克拉彭联盟打下的法律根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威伯福斯他们长期坚守政治的廉洁,为全英国作出了美好的见证;他们为黑奴争取自由的努力,更成为全国黑奴心田里的一台翻土机,鼓励许多黑奴成为基督徒。
  
  (二)克拉彭联盟:信仰无先后 术业有专攻
  读此书,很深的一个感触是,神用人真奇妙。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有过崇高的理想、伟大的志向,比如成为一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造福人类之类的。但是,走过热血的青春,理想多半已被现实磨尽,生活只剩下买房买车养孩子,哪里还有理想的空间?但基督徒偏偏是要有异象的,异象总不能就是过个中产生活吧?教会里弟兄姊妹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落差太大,牧师的讲道虽然好却无法应用到生活中,这真让人苦恼。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克拉克森联盟的兄弟们吧,他们也不是牧师,而且从事的职业真是五花八门:
  克拉克森——历史学家。一支笔胜过百万雄师是怎样的概念?克拉克森诠释了这一点。他写的《废除奴隶贩卖的历史》在1808年出版后,流传深远,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看后,加入废除黑奴的行列。克拉克森被称为“非洲的文字使徒”。
       夏普——会计。在我们的印象中,会计是什么角色?管管账,在一个组织里也就是后勤作用吧?夏普是一名会计,他所做的事包括:买下一艘奴隶船,把从欧洲逃出的黑人送回非洲;买下西非的一块土地,让黑人在那里成立自治区;把奴隶组织起来成立公司,向外界证明黑人是有知识、可以经商赚钱的人。他甚至还支持探险队深入非洲,让其报道黑人被迫害的资料;与英国军方建立良好关系,使奴隶贩子不敢越入黑奴自治区。
  桑顿——银行学家。年少信主,就决心要做个“政治经济学家”,以经济专才侍奉上帝。他果真成为了金融理论的权威,在议院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帮威伯福斯提出了有效的废奴制度“两步走”战略。
  格兰特——一个对政治没有兴趣的克拉彭联盟成员。他的服侍在海外宣教,而神使用他的人事管理专长,解决了狮子山公司黑奴的怠工、械斗等问题,并使许多黑奴成为基督徒。他成立的浸信会宣教会,后来发展成伦敦传道会,戴德生就是通过这个组织被派到中国的。
  艾略特——为人温和,擅长“化敌为友”,帮助克拉彭联盟缓解与对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是威伯福斯祷告的同伴,当议院辩论不休时,他们就一起去祷告。
  麦考利——教育家。精通几门外语,将黑奴运动推向国际舞台;另一方面,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让黑人受教育,黑人自己帮助黑人”是黑人独立的根本。成立了伦敦平民学校,无论是平民、女性还是黑人,都可以在这里接受教育。
  除了克拉朋联盟,我们更想不到下面这些人也对废奴运动起过这样那样的作用——
  Issac Milner——剑桥大学教授。教授的影响不止于学校。神藉着米纳尔让年轻的威伯福斯接受了福音。威伯福斯和米纳尔一起旅行欧洲期间,因为米纳尔对信仰扎实的了解和不疾不徐的态度,威伯福斯改变了对基督徒一贯的印象,开始认真的查考圣经。
  约翰卫斯理——著名牧师,创建卫斯理工会。为威伯福斯祷告,给予他信仰里的支持。更在威伯福斯的道德法案面临巨大阻力时,派夏普去帮助威伯福斯。夏普在废奴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法拉第——电化学家。没错,就是高中化学课本里的那个“电学之父”。他不仅是化学家,还是教育家。威伯福斯成立的伦敦平民学校,就任命他为首任校长。
  威灵顿将军——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战胜拿破仑的将军。他帮助威伯福斯将废奴制度推向了全欧洲。
  除此以外,还有植物学家班克斯、社会学家傅里叶,农业学家杨……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为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成为国民的信仰榜样。
  
  看完这些,你还认为,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很难么?
  而且,威伯福斯是进入政界后才信主的,家庭的信仰传统并没有让他接受真理,社会现实反而让他走近信仰。所以,我们看到,神预备一个人非常有耐心,他藉着各种事情耕耘人心,直到成为适合福音扎根的土壤。只要是好土,种子撒进去,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作为全职神职人员的服侍都不太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再自己的生活中去拥有异象,活出信仰。我们既然相信上帝造我们有独特的美意,为要让我们在这世上作盐作光作见证。就不要再苦恼自己的地位太微小,不要再苦恼似乎自己的gifts与“恩赐”无关,相信吧:上帝要用你,他要藉着你的手,祝福很多人。
  正如威伯福斯在《真实的基督教》(Real Christianity)写的:“一个基督徒不爱世界,并不是以逃避世界来证明自己的不属世,而是进入世界,活在人群中为耶稣作见证,并且义无反顾。”
  
  (三)基督徒的生活:做光做盐
  读《兄》这本书时,常常会感叹人性的残忍与麻木——许多基督徒都不觉得贩奴是什么罪恶。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人之高低贵贱的观念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转念一想,我们的大脑中是否也有一些这样的观念,让我们也不能意识到自己心中很多想法的罪恶呢?
  比如“奴隶”,身份不再由肤色决定,而是被很多无形的因素支配。由贫富贵贱决定的无形的等级,一直存在于你我身边,甚至我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它。
  人类的良知,在千百年习俗的温水里,已渐渐失去知觉,一切的反抗运动,又常常为政客利用,成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可以说,人性中埋藏有多少善,就有多少恶来对付他。所以保罗叮嘱我们:“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威伯福斯所处的年代,正是古典主义和现代社会交接的时期。工业革命的快马,载着人类社会飞快前行,随之迅速膨胀的是人类永无止境的享受欲望和对自己的认识。更有理性和人本这两面大旗,吸引着众多知识分子包括基督徒。人们思想混乱,社会犯罪增加,就连教会也开始动摇。“神职人员离开他们的羊群,基督徒失去传福音的热忱,有的往末世派奔,有的往奥秘派奔,有的往反科学的基要派奔,有的往模棱两可的现代派奔……”这种时候,威伯福斯在政治圈里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英国犯罪的不断增加,并不在于法律不够完善或执法不力,而在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降低。而这个降低就是在政治家开始的。……一个国家的复兴,就在于有多少政治家,愿意回归到真实的基督信仰里。”
  他提出《道德提升法案》,要求国民,尤其是政治家,要用圣经的标准去反省自己的行为,不酗酒、不赌博、不咒骂、不从事不合法的娱乐,用自己的工作荣耀上帝等等。这样严格的“律法”,自然是通不过的。(律法是人的行为底线,可以强制执行,道德却是让人追求的高标准,只能靠内心自觉的遵守。把道德写进法律,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这个提议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至少他传递了一个观点,就是信仰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才是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胜过于任何世间的律法。
  威伯福斯到晚年时,信仰显然成熟很多,面对国内充斥的社会问题,他没有再试图用政治手段解决,而是成立了圣经公会。在这里,他和弟兄姊妹一起用餐、唱诗、祷告,仔细查考圣经而后讨论如何关怀周围的人。讨论的题目倒到如何推动国家法律改革,小到清扫街道,更包括监狱福音、贫民教育、流浪儿童援助等社会话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讨论之后,就会付诸行动。威伯福斯说,这个聚会的目的是“更敏锐于人的需要与感觉,用上帝的眼光和圣经的角度来衡量全局,然后参与改革,在改革中忍耐,等待结果”。
  感谢主,虽然18世纪的英国,信仰的地位远不如往昔,但威伯福斯的努力没有白费,废奴运动开展30年之后,克拉彭联盟已经被英国国民认为是“英国政治圈里的良知”。
  信仰是最能引起人心共鸣的东西。一个社会,无论制度如何完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合格的公民自觉维护、监督。信仰是最好的公民教材,这一点在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有详细的论述。
  可惜社会发展的趋势永远是让人远离神,在《致怀疑论者与统一神灵论者的简短公开信》中,威伯福斯写道:“我要请问怀疑论者,当你们批判基督教的信仰时,你们能不能诚实的说到底有没有认真、仔细的查考过整本圣经?到底你们的批判是来自查考的不够呢还是漫不经心的论断?是先入为主的主观还是自他处引用有偏差的观念,来衡量基督教的基本真理?……其实你如果愈了解真理,就会愈明白圣经里不易了解的地方,而非一开始就挑不易了解的经文来批判。”现在许多人连批判和了解的耐心都没有了。人们接纳一切,也怀疑一切,不接受绝对的是非标准,不屑于去树立权威。内心的包容度不断扩大,却把底线和操守也丢弃了。
  威伯福斯在信仰倦怠的人群中敲响了警钟,而我们,中国的基督徒,面临千百年来没有信仰的国民,又该如何抵挡内忧外患的信仰疲乏?
  
  (四)篇外篇:基督徒与政治
  这是个蛮复杂的话题,信仰本来是很个人、很单纯的事,政治却是最复杂的东西,二者的关系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楚。既然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政治圈里的基督徒生平,我就只说从书中的得着:
  真理是最简单的。我们都知道,人思想的差异,是世上最难消弭的裂缝。政治家常常以非常好的出发点,却做出让人大失所望的事情来。而且声称代表公义的各方还常常互相攻击,好生矛盾。即使在基督徒内部,也常有政见的分歧,以致酿成很多悲剧。总之,现实太复杂,但是,我的感受是,最复杂的事情却常常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比如——。
  威伯福斯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应该就是:人民。他曾经说:“政治的权力是一场盛宴,使你有权享受别人尝不到的滋味。但你一定要常常反省,使你在服事国家,还是国家在服事你……看啊!美轮美奂的政治办公楼,很多人进去时会在门口鞋垫上拭去鞋底的泥土。你要记得,我们真正的国家不是那幢办公大楼,而是沾在鞋底的泥土。”(P70)他从不加入哪个政治派别,只在具体的事情上去表达自己的主张。
  比如,废奴行动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克拉朋联盟被置于风口浪尖,行为稍有不当,便会招致许多批评。怎么办?但是,威伯福斯并不因此去拉拢朋友,或是把谁视为敌人,他的原则是不盲目批评贩奴分子,一切都以切实的证据为基础;也不以政治利益的多寡,来给自己政治上的朋友画等级。
  又比如,废奴过程中,克拉朋联盟和非洲传教士也曾有过意见的分歧,直到一名宣教士意外死去,他们才重新认识到,不同领域的信徒会有“基督徒政治家仍需继续努力推动立法,宣教士仍需忠于他们的禾场”。
  真理是简单的,要用最真诚的心去接受。威伯福斯曾说他是“把议院当作神学院”,在那里学习实践圣经的教导,学习“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这种智慧与谨慎不仅对政治家需要,对任何基督徒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常常会影响别人对信仰的看法。
  另一方面,书中也讲到,信仰是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但是将信仰应用在社会伦理上时,却需要有相当的弹性。换言之,伦理不像信仰那么绝对,尤其是判断人的行为时,更需要小心。否则很容易成为一个处处定罪的法利赛人。即使是政治革新或社会关怀,也要建立在忠于圣经的信仰之上,避免自己的执念越俎代庖。
  书中记载了罗米里大法官(也是一名基督徒政治家)的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大多数的基督徒很单纯,容易在法律、政治上走极端,不是成为极端的革命党,就是成为极端的保守主义者。前者高举某个理念,就要推翻一切现有的制度,把上帝的旨意也加进革命理论,往往成为激进的革命派。后者为了维护道德,主张对社会上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却忽略了犯罪者背后的动机,常常沦为集权分子的政治筹码而不自知。(P152)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不要把信心投射在人身上,不要低估人性基本的罪恶,持守坚定的信仰,保持冷静的判断力,继续往前走。学习靠主喜乐,末了,你会发现上帝的应许:“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5:14 , Processed in 0.0444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