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为和平饭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7: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难得听电台,love radio重新推出天天点播的复刻版,请回99年的主持和电话编辑,拨电话进来点歌的都是些当年小女孩而今已青春不再的新妈妈,更甚的是,这一集编导要求必须播放九十年代的流行歌,哦不,在他们的口中,此“九十”应为 “九零”——“九零年代”。这个零好像是闪耀着模糊光晕的时间轨圈,这舌尖上轻轻地一掠好像可以轻易抹掉那么些年、抹掉那么多在太阳光底下悠悠漂浮的尘埃、抹掉那些看不见的电波从而变成网络信号断断续续地从手机里传出来。
  
         九十年代后半叶我开始有零花钱,这五年贯穿了我整个中学时代,那时候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体育课之后前排男生脖子上冒出腾腾的热气,然后在夹杂混插着汗水和奥妙洗衣粉的味道中开始两节连在一起的语文作文课。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从苏州插队回来的上海知青,他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说起这个城市的故事,而十几岁的女孩子们也已经开始注意到张爱玲、法国梧桐、外滩的洋行大楼,并且自以为是得认为那就叫“浪漫”。于是,就有了陈丹燕的这本《上海的风花雪月》,那是98年的暑假自己掏钱在书店买的,回来在我爸“买了书你看得完伐”这样的唠叨里读了三遍,学着陈写了张爱玲书的读后感,里面提到她和胡兰成的阳台。我爸在给我改作文的时候很不屑地嘟哝了一句“哦哟,胡兰成是个汉奸呀!”。但这依然不能改变陈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作家。
        
        《上海的风花雪月》其中好些个章节已经被陈扩写出了“上海系列”,沙逊的私人浴室变成这一部《成为和平饭店》,这当中相隔了14年,好多遥不可及的建筑从某某办事处平民化为可以随时出入的餐馆和酒吧,我也从一个“上海主义者”长大为一个什么都不信都不在乎的“虚无”人士。虽然,仍然一本不落得购买和阅读陈的书,但我已经从“亮出舌头”彻底转为“空空荡荡”,对了,用王朔的话就叫做“批判性地看”。也许,这些个“虚荣的浪漫”就和某些主义革命一样,二十岁的时候你不信,说明你太不热血,三十岁的时候你还信,只能说你太幼稚。
        
         陈在《成为和平饭店》里描写了夏家在解放前精致又摩登的英式下午茶,后来五反,家里的爹爹到和平饭店去坦白,所有家产都悉数充公,在后来的岁月里连要抽一根香烟,都把烟屁股积存起来再滴上蜂蜜烘烤过后,再小心翼翼得卷起来抽。他的一个儿子去了新疆,一个女儿在毕业之后挤破脑袋定居美国中西部,忘却了从前在中国的种种,脱胎换骨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外国人,回来既看不起哥哥身上那股已浑然天成的蒜味,也看不得自己的爹爹每天痛苦得睁大着眼睛不肯闭。 再后来又来了位从香港回来的夏老先生,是这家的侄子,带着曾经年轻时代留在上海的女朋友,说起他五叔叔卷烟触目惊心。这的确是一个很陈丹燕的故事,有了《慢船去中国》的经验,陈写这样的上海家庭已经信手捏来。她又描写了阿四和季晓晓,一对在和平饭店工作的好姐妹。她写阿四爸爸从和平饭店光荣退休时阿四脸上的骄傲,再后来季晓晓和董经理忙活着筹办知名舞会使酒店焕然一新时会不经意地向其他人介绍酒店的历史;她还描写了孟建新,一个本地的上海史学专家,穿梭在21世纪,91年的贝拉维塔斯舞会和30年代那些“臭名昭著的舞会”;当然,还有维克多沙逊,写他和日本人周旋,写飞机误炸了和平饭店的玻璃棚他冲出去拍照然后关在房间里几天没有出来,之后又永远得离开。写他向英国政府报告,“日本人将夺取上海租界,他们的目的不是与英国人分享。中国人最终将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上海,但他们将不再会邀请外国人来帮他们管理自己的城市。”所以他离开了,前往拿骚群岛。
  
         陈在书里只有一小段直接又正面地写了上海人,“外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上海是他们创造的。1949年后,北方人又理所当然地认为上海是他们夺回来的。上海人始终是沉默的本地人。所以,上海人习惯说“他们外国人”和“他们共产党”,他们知道自己是被抹去的小数点。” 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儿里,只有那对夏家的老夫妻才是真正地道的上海人,是被生活打压后,不向现实完全屈服而放弃从前的体面,上海人讲的体面,根本不是外人所理解的在和平饭店喝咖啡那么简单幼稚,而是有办法在有限的生活成本里能活到最好,不动声色且有尊严地活着,最后再沉默地消失在上海的过往里。
        
         沙逊也好,辛普森夫人也好,尼尔考沃德在和平饭店写出了《私人生活》也好,有谁会记得,又有谁会在乎。即使入住和平饭店的总统套房时,又有谁会记得沙逊的私人浴室,因为他的脚伤以致于他即使和女人同床也无法同浴。再也没有人经历和体会殖民时代,所有让历史学家为之颤抖的东西对普通人而言不过是一介专有名词,可恰恰历史这东西都是普通人书写的,他们创造、经历然后忘却。一切皆成枉然。
          
        只有这座城市,沉默得容纳着一切,才显得如此可爱和伟大。
  
  
         +++++++++++
  
  
         P.S 天哪,我本来想吐槽陈的书我已经无法再沉默拜读,我受不了这字里行间满篇的虚荣啊啊!!写到最后还是回归到最初的上海主义,而且我依然无法改掉写那种拗口的长句,小时候学陈写东西落下的病根啊!!!
  
        P.S又P.S 毫无主旨,写了一下午,连个标题都取不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7:03 , Processed in 0.0766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