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叶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7: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夫卡写过一部小说叫《美国》,描述了主角卡尔流落到新大陆,试图自立更生追寻新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神差鬼使地,他竟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处境越来越艰难,最后像一个前途未卜的流浪汉,消失在了读者的视野之外。
  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北战争一触即发。而作为系铃人,他成功解了这一凶铃,最终平息了内战。
  作为林肯船长最虔诚的舵手,惠特曼从不吝啬对他的礼赞。在他眼中,林肯便是民主的同义词,而他自己,也努力要成为民主最好的代言人。
  确实,惠特曼的诗歌激烈,硬朗,热情,澎湃,雄性激素达到了爆炸的程度。他用无韵体的先驱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类未曾见过甚至未曾想象过的新国度,这个国度超越了时空的樊篱,以“自由”这个新的宗旨容纳下了整个宇宙。可战争结束不久,林肯便遇难,那么对于惠特曼来说,没有了船长的领航,所有有关“民主”的诺言,会兑现吗?备受憧憬的新世纪,最终会来临吗?
  兵燹虽已止息,但奴隶依然是奴隶,只是褪掉了枷锁,换上了无形的铁链。美国这片土地,是否就如卡夫卡笔下所描写的一样,是一张又大又肥的空头支票?
  1873年,惠特曼罹患半身不遂之症,此后都只能被囚禁在椅子上,以幻想来游历整个世界。但他并没有退却,继续笔耕不辍。我们可以在街道上、商店里、花园中、小河边,窥见他的身影。他是那个双手油腻腻的肉贩子,也是那位脸孔被煤熏黑的工人,又是躺倒路边的落魄乞丐。他与所有这些底层人民同病相怜,是所有不幸者的化身,是超出肉体限制的战士。
  1955年,当42岁的黑人妇女罗萨·帕克斯拒绝在公共汽车上站起来为白人让座时,似乎便与旧时惠特曼笔下的天真诉求遥相呼应。奴隶的锁链从此又松脱了一条。美国仿佛以一种神秘的步伐在前进。
  这时,我们能理解为何惠特曼没有困惑了。他所有的慷慨陈词都坚如磐石,只因他的信念跟他的诗歌本身,都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到达了他自己笔下的自由的国度。惠特曼的身份,除了是诗人,还是实实在在的先知,因为他知道誓言终会实现,民主总会到来,正如他所说的,“真理当中没有瑕疵,不存在真空——全是真理,毫无意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9:08 , Processed in 0.0632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