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生命的学问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7: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题目)
  
  
  最近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周保松的《走进生命的学问》。发现这本书是个偶然,就像在路上走着走着发现了一块宝玉。
  
  一直关注闾丘露薇的微博,有时她会转发周保松的一些言论,看得出来,他们的政治立场大概是相同的,都走得是自由主义的道路。到周的微博看了看,越来越觉得很喜欢这个人的一些言论,所以就上豆瓣搜搜有没有他的相关书籍。果然,《走进生命的学问》就像从天而降的叶子,恰好停在了我的手上。
  
  书还没有看完,大部分是作者学术上的一些思考与生命的链接,有的文章停在了我的眼里,有的文章走进了我的心里,对生命和生活新添了几根触须。
  
  在看过的所有文章中,最震撼的是早上起来后看的《真正的教育者——侧记高锟校长》,之所以决定把感受写下来,是因为他的人格、胸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个体的尊重,让我佩服得用任何语言来表达都觉得太微弱了。
  
  高锟在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这样亮瞎人眼的荣誉却不足以与他的胸怀相比拟。他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在他做校长期间,最受人关注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在1993年,距离香港主权移交四年的时候,接受中国政府委任的港事顾问”,这违背了他当时对中打学生承若的政治中立的立场,引起轩然大波。中大的学生对高锟校长的行为表示抗议,并且中大的学生会发表声明,认为“港事顾问是不民主的政治委任,高锟身为校长,代表中大,不应该接受,并要求他公开交代此事”,并举行了一个论坛,要求高锟出席,他真的去了,而且回答了学生各种激烈的质疑和提问,“对于发问者的冷嘲热讽,也不以为忤,有时甚至忍不住和学生一起笑起来”。第二件事是中大每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和建校三十周年那天,在他上台手持演讲稿刚要做演讲是,就出现了学生们高喊反对开放日的抗议,场面极其的尴尬,抗议的同学被保安赶下台之后演讲才得以勉强进行。事后有人问高锟,会对这些学生采取处分吗,“‘处分?我为什么要处分他们?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校长边走边答,语气平静”。后来学校为此开了会议,要求处分这些学生,是高锟硬生生地把处分给压了下去。
  
  这是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两件事,也是让我一再感慨的事情。
  
  首先,两个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都是中大的学生。中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充满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中大历来的传统(周保松在书里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一个学生组成的团体,学生会公然发出对校长的抗议,并要求校长公开交代,这在内地是绝对行不通的。换在内地,学生会不问政治,不关心社会,大多数时候他们组织载歌载舞的活动,别说是对抗校长,就算只抗议学校一个不合理的规定,给学校提提意见都是很少见的,至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就算哪个学生会有这样的苗头,绝对会被团委好好地作一番思想政治工作,写一份思想报告,然后就这么被掐死在萌芽状态。
  
  中大学生有勇气站出来,指出校长的不对,勇气可嘉。但更难得可贵的是,校长居然会出席学生的论坛,并一一回答学生的各种质疑。要是在内地,别说要求校长的回答各种提问,他参不参加还是个问题,就算参加了,也很有可能是一尊高高在上的佛像,其权威和地位,来不得半点的质疑。而且,作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要出席学生的抗议的论坛,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一来他苦心经营的形象极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崩塌,比如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把隐藏的阴暗面不小心漏了出来,二来论坛上不仅仅有学生,更有香港的各家媒体,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论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搞不好有些人心怀不轨,故意曲解了你的言论,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一宣传,那真是百口莫辩。心态不好的人,说不定连校长都做不下去了吧。而高锟不仅出席了论坛,甚至和学生一起忍不住地笑,可见他并没有太把自己的身份当回事儿。
  
  你所拥有的,你所失去的,总有一天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化为一粒细小的沙,被人遗忘。纵使有再辉煌的荣誉,头衔,有再高贵的身份,总是会随着人的身躯化为尘土的。这是《走进生命的学问》前几篇文章给我的启发,也是我从高锟的身上得到的印证。
  
  有时候人就是把自己太当回事,走不出自己的世界,以为自己就是它的中心,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会在他心中泛起一份涟漪,更严重的会钻牛角尖,甚至自寻短路。借用书上的一句话:“过于珍惜自己,人自然变得老谋深算,再也没有青春的气息了。”
  
  有一句话叫“有的人,看清了也便看轻了”,我认为这句话用在自己的身上更为合适。不要说“有的人”,其实自己也一样。看清了生命终究逃不过时间,即使你悲伤的要死,疼痛得要死,世界也依然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地球不会因为一己的悲喜而停止转动。渺小的个体只是大千世界里的一部分,也便看轻了自我的痛苦纠结。
  
  “万物有生有死,有起有落,便是大自然的规律。没有一朵花的凋零,也便没有另一朵花的盛开。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成全了我,我亦成全了宇宙,人与世界,合二为一”,这是周保松的恩师陈特先生在患癌症之后对生命的感悟。而我们又要经历多少才能真正的看轻呢?
  
  如果说第一件是不同观点之间的对抗,那么第二件事情在我看来就是关乎校长的面子了。虽然学生的行为不是针对校长,但是在德高望重的校长要做演讲的时候,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来“搅局”,算不算是对校长的蔑视?要是我是那个站在台上的校长,看到学生如此不给我面子,我一定气急败坏的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瞧我这小肚鸡肠就是跟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的区别了吧)!而且在一段时间之内,不准身边的人再提此事(太没有胸襟了)!然而,高锟校长,这位真正德高望重的校长,不仅不处分学生,而且很支持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做法。这需要何等的心胸啊?相当于一个当你面抽你耳光的人,你不仅不觉得他不对,而且反而对他说“打得好”,在别人要打他的时候你还护着他(也许从高校长的角度,这并不是一件辱没尊严的事,因为他活在他的人格魅力里,看问题的角度也跟我这个愤怒青年大有不同)!
  
  多年之后,有人采访他,问到这件事,他的回答让我深深震震撼,那是一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的震撼。他说:“我的感受是学生一定要这样做,不然我听不到新的思想,他们表达之后,我们至少有一个反应,知道他们在争取什么东西。”“什么都反对才是学生呢!”
  
  高锟认为,“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同时懂得对生命负责的人,而不是用形形色色的戒条将学生变得唯唯诺诺服服帖帖。”这让我想起了龙应台在《野火集》中写的《幼稚园大学》和《机器人中学》。前者是讲大学生所缺少的独立能力,不敢对权威提出挑战,后者将的是中学所流行的千篇一律的教条主义。
  
  关于“唯唯诺诺服服帖帖”,我自己深有感慨。从小被灌输的“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父母的话”,真的让我成为了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虽然小时候性格倔强,爱打打闹闹,但在爸妈的“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下也懂得适时地收起自己顽劣的脾气。小学到中学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几乎都是一个“好学生”的形象。面对一些老师错误的行为,即使心中怒火燃烧,也不敢公然反对。
  
  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至今仍让我懊悔不已。为自己没有勇气站出来感到自责,也为自己唯唯诺诺明哲保身的想法感到羞愧。初中时候,一位同学拉肚子迟到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骂他,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拉肚子。老师大声地说,拉肚子是理由吗?当时那位同学通红的脸颊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是愤怒,还是羞愧?时隔太久无法考证,可能连这位同学自己也忘了这回事。当我没有。因为当时我多么想站起来直视着老师对她说:拉肚子都不算理由的话什么才算理由?但是我没有,因为我没有勇气,因为的跨不出“乖学生”的那道槛,因为我不敢。面对老师错误的行为,我居然没有勇气站出来为我的同学辩护,眼睁睁看着他被骂,被羞辱,至今都让我对自己感到失望。我想,我当时的脸也应该跟那位同学一样,憋得通红。
  
  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对自己中学时唯唯诺诺的自责,也是对缺乏勇气的自己的愤怒。每次聊到小学或者中学,我都会说一件我最后悔的事,那就是没有和老师顶过嘴,甚至当面连硬话都没说过一句。真是窝囊啊!!!
  
  现在上了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个叛逆的我似乎又回来了——我姗姗来迟的逆反心理——不做没意思的作业,不听没意思的课,老师说什么就会反着来……有时候的确反错了,可我知道我清醒的活着,不人云亦云。
  
  写到这这篇文章已经接近尾声,按照小学语文老师的话,最后应该再写一句来点题,升华文章的主旨,比如“啊!我敬爱的高校长啊!”“高锟校长实数人中之龙,他的宽广的胸襟值得我们学习”等等之类的。
  
  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我干嘛还要听小学老师的话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9 12:37 , Processed in 0.0449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