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不拓宽的街道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10: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读外国小说,开始时读经典,刚读初中的时候,现在想起来,崇洋媚外的情结竟是那时候种下根的,后来看外国电影倒在其次。但是外国的东西,再亲切也是有隔膜的。而中国的文学只要和政治沾上边,都倏地变得僵硬。相比起来,中国文人的隐逸情结,虽然有一多半是不纯的,却萃聚了中国文字的精华,柔软而俏丽。这隐逸情结渗透到宋代士大夫的骨子里造就“吏隐”文化,带上雍容的贵族气,延续到晚清,已经圆转熟烂。只有过过贵族般生活的人,才最懂得怎样用各种感官来描绘事物。中国人擅长如此描绘此时此地眼前身畔,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的确比西方人感性。普鲁斯特擅长如此描绘记忆,西方人便把他看作一个文学新时代的先驱。而陈丹燕,在描写记忆这一点上有些像普鲁斯特,但她的感官式修辞竟没有一点学谁的痕迹,倒像是来自中国文学的古老传统,只是因为描绘对象的复杂与新奇,修辞的内容与手段也翻新,于是跟两边仿佛都脱了干系。她的感官式修辞戳破时空的隔膜,让我们呼吸到记忆复生的惆怅。
  读过陈丹燕中短篇小说集和《上海的风花雪月》等,这种感觉非常熟悉,她早期作品里这种修辞用得最好的是第一人称,这本书里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她都把握得很好,都像在写自传。当然修辞只是手段,复活记忆才是目的。有和她相似而不相当的经历,和家里的长辈亲密,读过他们的自传,看那些仿佛因为血液的隔空感应而与自己息息相关好像前生的真实经历,让我对她用感官式修辞来复活记忆特别特别特别中意。如果我写记忆,可能更多会受她影响,而不是普鲁斯特。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06:05 , Processed in 0.0467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