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5: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有听老肖了……如果不是爱人在上海音乐厅听过他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回家缠着要听整部四乐章的话,我还没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复习它呢。老肖是我的最爱,也是最怕。每次整理唱片,他总属于我的一线之列;而当选择唱片播放时,却又常常取而复置。
  
  结识老肖始于两首《大提琴奏鸣曲》,晦暗的基调,尖锐的不和谐音,诡异的旋律,令当时的我很不适应,那张唱片最终没有听完。从此以后,我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个名字敬而远之,他的唱片不再光顾。然而不曾想到,老肖独特的风格一经聆听,便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再也无法忘却。数年后,当我观看前苏联拍摄的电影《李尔王》时,惊异地发现片中插曲的风格与记忆中的老肖何其相似!旷野中的李尔王,配上紧张、刺耳的背景音乐,凄凉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虽是黑白片,蹩脚的音效;但前苏联名导的编排,功勋演员的演绎,加上肖氏的配乐,在我看来,在众多《李尔王》版本中,至今无出其右者!这次邂逅老肖,令我初尝到了肖氏风格的奥妙所在,也触发了我的探寻肖氏之旅。此后一段时期,我聆听了能找到的老肖的所有作品,越听越爱,越听越怕,欲罢不能,欲休不止,此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认识的老肖从来不是令人愉快的,即便笑的时候,也还是那样的苦涩、忧伤和愤怒!他好比一剂大黄,大苦大寒,却能通利结毒,祛邪止暴。老肖看上去是冷的,内心却燃着一团火,鲁迅说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常常听着老肖的音乐,我会想起画家蒙克的《呼号》。在老肖有争议的口述自传《见证》中,他以颠僧自许。我无意去考证这本自传的真实性,但对于老肖没有比颠僧这个形象更贴切的了。老肖未必是虔诚的教徒,但绝对是一个具有深厚宗教情结的人。老肖的音乐中没有完全的胜利,有的只是宗教家的悲天悯人;他用犀利的嘲讽和写实的白描剥去的不仅是独夫民贼们的外衣,更揭开一般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以《第七交响曲》为例,除了对独夫的嘲讽,强而有力的抗争外,则是无尽的痛苦和愤懑,好似战争留下的一片焦土,唯有基督的声音回响在大地上,超度亡者,慰籍生者。老肖亦哭亦笑,狂歌胡诌,世人多以为痴,殊不知其句句绝响,声声血泪。套用《石头记》中语:满纸荒唐曲,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颠者,疯傻也。惟其疯傻,方能麻痹暴君的神经,为其所容忍,谁会与一个疯子较真呢?惟其疯傻,方能言他人不能言之言。在苛政的压迫下,为民请命,向天喊冤。亦惟其疯傻,方能用最荒诞的方式,将环境的险恶与人性的阴暗揭示于昭昭天日之下。僧者,僧侣也。自处为方外之民,以传道殉教,拯救人心为己任,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荒诞不经之言行,背负基督耶稣之十字架,即颠僧也。俄罗斯有东正教的传统,历史上始终有这样一些知识分子以颠僧自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肖斯塔科维奇也是一个。老陀写了《白痴》,真是对这两个人绝妙的刻画!我之不敢读老陀,正如不敢听老肖一般。老肖以极清醒之头脑,极犀利之目光,写出极神经质之音乐,刺耳、尖锐、紧张,他的琴弦不是马尾,是人的神经!只有当神经快扯断的间隙,突然浮现出那些优美旋律的碎片,才会流露出其多愁善感的本性。
  
  我不愿将老肖奉为大师偶像,高高供起;只愿视作尊长师友,时时亲近。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同老肖不必形影不离,只需心中常挂念,若即若离就好。读史使人明智,老肖的音乐就是一部20世纪的俄罗斯史诗,它不仅属于俄罗斯,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13:41 , Processed in 0.0489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