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玩的就是心跳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2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页,感觉主人公的名字方言太熟悉了,想起了两年前看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佟大为主演的,没看完,太吵。
  
         小说本身很一般,就算大家都只是玩心跳,就算大家最后才发现被王朔给涮了,故事凑合,但是王朔字里行间的那种对青春的回忆打动了我。青春是什么,就是你心甘情愿挥霍的时光,哪怕青春已经拿枪指着你脑袋了,你也要挥霍。
  
         上世纪90年代,文坛三王似乎很热,王蒙我就不说什么了,谁爱喜欢谁喜欢。王朔,有些作品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些作品就没什么劲儿了,要说喜欢他的话,就是喜欢他那爱谁谁的态度,喜欢他的那些作品的名字,整个儿一标题党,如《顽主》、《我是狼》、《一点正经没有》、《我是你爸爸》、《我是流氓我怕谁》、《千万别把我当人》、《谁比谁傻多少》、《过把瘾就死》《看上去很美》《玩的就是心跳》。
  
        
         有些人喜欢对比王小波与王朔,但我觉得他俩不是一个档次的,小波是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的骑士,而王朔是现实主义,是虚无主义。王小波讲一个故事能把所有的理都说了,王朔是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王小波那是真真的在苦口婆心的劝导年轻人,王朔看得挺远讲得很近,如他所说——软饭硬吃。
  
          看完了整本书又看了一遍自序,对王朔多了几分敬仰。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关于文学,我越来越确定这是个人的事。这个世界很单纯,任何人之间需要的其实不多,互相了解只能横生误会,公众是个陷阱,为别人活着即便是出自真诚也在技术上做不到,没有比想在别人记忆中不休更为自欺的。几千年算永恒吗?写作时一条狗,你不变心它就陪着你,也是一面镜,罩着你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不是为了几个钱,我是不在乎这几本书印不印的。这些文字当年我写完就再没看过,现在看,像另一个人写的,一个狡猾乐观的小子。我在忙目中写这些小说,用意是引起别人的兴趣,小说文体本来就不老实,动机再是取巧,可见会有多少矫情。吹嘘和虚饰在里面。青年作家总是可疑的,也无非是揭疤、自渎,百名反抗一切,高调入世,看似特立独行,骨子里却难逃代代相传的文人梦谈。社会很容易被质疑,人群总是显得麻木且腐败,理想就那么清白吗?关于人之为人,我们知道多少?我承认,我的世界观都是因袭来的,在我甚至没意识到时就已经被植入,到需要和别人对峙时才发现我们来自同一源头。东西方关于人的理想生活又有多大差异呢?也无非是策略之争,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当然策略导致结果。问题不在于认同人类共有的自我肯定,问题在于这一切是确凿的吗?我们相信的和我们本来就是一回事吗?世世代代高程的人类赞歌指的是我们吗?如果是,为什么会有小说这样合法的精妙的被推崇的虚构,还有那么多人丛中得到安慰。
  
         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我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遣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我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挥之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的无邪的头脑。
  
         关于这些书,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活下去,活在自我虚构和自我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5:55 , Processed in 0.0434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