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的常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 / 禾刀  
  人类历史潮流充分表明,权力最终能否关进“笼子”,绝非取决于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对权力制衡力量的大小。
  迈克尔·罗斯金(Michael G·Roskin)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在政治科学和比较政治学领域颇有建树。曾著有《政治科学》、《国际关系新世界》、《民主苦旅:四个发展中国家》、《中东政治:文化和冲突》等。
  在本书中,迈克尔将国家的历史、地理与当代的发展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对世界的部分典型国家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选取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亚、伊朗这9个国家作为分析的模型,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历史、制度、政治文化、现状、争论等5个方面讲述公民需要了解的“国家常识”。
  迈克尔笔下的国家常识,其实是人类经过反复斗争博弈形成的政治文明结晶。虽然各国发展普遍经历了贫穷与战争,但数千年的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颇富共性色彩的脉络,即公权力正在由历史上的帝王独揽,在长期博弈中不断受到制衡和削弱,变得更加可控,正如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所说的将权力装进“笼子”。
  可以肯定的是,权力并不会自觉钻进“笼子”。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阿克顿勋爵在其著名的评论中,总结了英国数世纪政治发展的教训:“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在阿克顿勋爵所处的时代,蓬勃的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到了19世纪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但经济飞速发展的英国,同时面临着陈旧官僚习气的掣肘,社会腐败丛生。迫于资本阶层的强大压力,1889年英国制定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与此同时,英国大力加强官僚体制的改革,加大对公权力的约束。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限权之举均为英国后来走向强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权力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有着“国父”之称的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禅让”似乎是一个异数。华盛顿既没有选择如同袁世凯那样回到封建帝王时代,又没有延长自己的任期,其人格魅力当然不容否认,但同时也应看到,刚刚完成独立的美国羽翼未丰,一方面要提防英国卷土重来,另一方面刚刚摆脱英国控制的美国缺乏权力认同。倘若华盛顿贪恋权力,其结果很难说不会令坚持抵御英国的美国人再度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历史上,专制极权似乎也曾“灵光一现”。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后,经济上曾有所起色: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但由于权力未能受到有效制约,结果迅速膨胀最终走形,为德国的战败埋下了恶果。同样情形的还有中国近邻日本。明治维新运动虽然使日本在“脱亚入欧”中迅速走向富强,但由于皇室专制权力未能得到有效约束,愚昧效忠专制权力的教化体系将日本最终带上一条军国主义的罪恶之路,先是甲午战争,后又在二战中与法西斯为伍,祸害亚洲诸国,其自身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原子弹袭击的国家。
  本书没有涉及中国,但近代中国的衰落,恰恰是权力未能受到有效约束的负面典型。尽管甲午战争前清朝GDP还是日本的9倍,但实已千疮百孔,不堪一击。也尽管1908年清廷颁布了《宪法大纲》,但同时又规定了超越宪法的“君上大权”,将皇帝当然也包括垂帘听政的慈禧置于法律约束之外。痴迷专制权力的慈禧太后看似也动过改革之念,甚至也被迫同意成立责任内阁,但由于皇族专权,公众分享权力的愿望一再落空。于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血雨腥风中居然迅速崩溃。
  把权力关进“笼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重要文明成果,也是本书重要意图所在。总之,人类历史潮流充分表明,权力最终能否关进“笼子”,绝非取决于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对权力制衡力量的大小。对于这样的国家常识,没有谁可置身事外,除非这个国家根本不愿接受这样的基本常识,比如那个曾以天朝自居的傲慢大清。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3 01:51 , Processed in 0.0403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