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圣伯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03: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人,不吃透,完全译不了,译出来完全不是那个意思,普鲁斯特也是一个例子。
    比较王道乾与沈志明二先生《驳圣伯夫》译本,特别说明问题。王先生优美从容,以我所见,关键处却有把握不好转了向的地方,也应该有刻意隐晦的地方,比如普鲁斯特描写手淫的那篇,男生细读一定知道。沈译文如其人,风风火火,大大咧咧,句子有点急促,不过该把握思想精髓处,确实把握到了。
    王先生译本,与我们对普鲁斯特的想象太过相像,这可能并不好。好像普鲁斯特本人完全就是一块絮絮叨叨的玛德兰蛋糕哪。
    沈先生译本让我对普鲁斯特有新发现,那里面有着起伏和变化哪,并不是一个语气从一而终的。这根本不是一腻腻歪歪的病人。据说他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写作,体力或许透支,精神上强得很。
    普鲁斯特对上流社会熟悉得很,也看得很透,时时还很尖刻。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我们对西方作家太过敬畏,以为是隔不几年天上就掉下来的奇才,敏感、孤独和病态。普鲁斯特是这样,尼采,本雅明,克尔凯郭尔,乔伊斯全是这样。其实他们都是西方思想史上一连串的蚂蚱里面不肯规规矩矩排队的突出的那几个,本质都是蚂蚱,各怀才华,各有怀抱罢了。每个人都对传统吃得很透,所以才能反拨。
    照着本来的文体、语气、节奏译吧,别太天外飞仙,不用在奇幻上再加奇幻了。
    譬喻,我对这个特别有感觉。沈先生译本里,譬喻是上升和华彩,字字句句带着念头和思索,不单是为了譬喻而譬喻。王先生那里就太平了,仿佛是可有可无的絮叨,看不出来为什么要有这一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哪个磨难是只摧残人而不成就人的。病榻也可以是伟大的缪斯或情人,她为日夜相伴而回赠于普鲁斯特的,是在现实及其心灵故园间自由往返的能力。
    
    普鲁斯特谙熟这样的游戏:通过碰触物体解开封印,释放和复活亡灵一般禁锢其中的往昔。如此,在此刻之外有另一种时刻,活着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
    
    普鲁斯特独占这一切,端在《一天上午的回忆》。而《追忆似水年华》见证到魔法的纯熟,从容和优裕。
    
    普鲁斯特让我们患上和他一样不可救药的思乡愁、怀旧病:浸过茶的烤面包散发天竺葵和橘树的香气,通往童年永远明媚的清晨;发亮的不平的铺路方石,指示在威尼斯的某天,河上轻舟曾穿越了婆娑的阴影;一种卧姿召唤来过去的房间,有潋滟池塘相伴的古堡,出游和登山……
  
    是的,让人感到活着,除了呼吸,还有回忆;回忆是超现实的时刻,真实从来而永远蕴藏其间。
    
    普鲁斯特不是似水年华之流上,载沉载浮的悠闲舟子,他是平常的一天上午,把自己和舟子同时入画的画师,绘出了一瞬即永恒的精神史。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1:57 , Processed in 0.0456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