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适杂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0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德刚写的两本胡适,我已吐槽过《口述自传》,到这一本实有吐槽无力之感。不如单说《较好的一半》一章,因为这一章最彻底地暴露了唐德刚的某些固有缺陷。
  这一章第七〇节,写胡适与韦莲司的八卦,正如夏志清序所说,是对资料的误读。唐氏引胡适语“在最自由放任之美国,亦足以骇人听闻”,认为指的是韦莲司“峻拒”适之。但是,后文又说韦母道德观念甚为传统,反对白人与华人交往。如果说韦母的态度即是美国社会的一般观念,那么韦莲司之“峻拒”胡适,又有什么“足以骇人听闻”的呢?另外,读胡适语气“即……亦……”,再考虑到“韦莲司女士之狂狷”,可见此句分明要说韦莲司比当时美国的“自由”还要更“自由”。从这一层含义推断,夏志清的观点颇为合理,即:是韦女士跟胡适玩得过于热情,而胡适反倒是“峻拒”了她,她以长信表明其不拘世俗的态度。
  我曾说“唐德刚论史,总好作些大跨度、粗线条的断语,直觉成分多而逻辑、论证稍欠”,这又是一个明证。作为一个好以“社会科学”自我标榜的家伙,唐德刚在很多历史问题上——上至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下到个人情史、心境——都过于不科学。其弊并不在史料,事实上,好读书、交友广阔的唐德刚不仅不缺乏史料,还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唐氏的关键问题恰恰在于,他缺乏胡适提倡的科学精神,大胆假设太多,小心求证几无。或许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唐氏不仅写史写成了故事,连读史都当作故事来读,总爱在其中寻找戏剧性的成分。这种对史料的主观选择和推理,显然不是任何一种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能够允许的。
  顺便再说说夏志清的序。夏说他写序是非常认真的,但这篇序文真是让人无比蛋疼。
  唐之杂忆,除了有关胡适的一些考证、生活细节的回忆,其实很大一部分(也许六七成)内容是对胡适思想的剖析和得失的评断,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学术上的看法——至于唐氏观点之混乱和谬误,此处就不谈了。杂忆谈女人的只有一章,大概也就一成。
  但是夏志清的序文,第一节写了写杂忆的作者,然后是一些生活细节,再然后竟然连写三节胡适的三个女人,占序文篇幅过半!而论及唐对胡适思想的评断,夏序只有最后一节便草草收尾。为书作序竟然如此写法,把主要内容放在一边而纠缠八卦,还好意思说自己的序写的认真……读者若是对此书毫无了解,先看夏序,那还不以为这部杂忆是“胡翁情史”啊!此一点足见夏志清的关注点和品位颇成问题。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1 22:35 , Processed in 0.0475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