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关何处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注意到野夫,是因为《尘世挽歌》的被禁。有段时间,这本书突然在各大网站断货,豆瓣记录也被更改,显示无此链接,迹象表明该书出事了。后来陆续晓得其《江上的母亲》一文备受赞誉,内容较为敏感,多少有些好奇,难道是又一个章饴和?
    买的野夫的第一本书是《父亲的战争》,本打算于某个闲来无事的周末拜读,可开篇匆匆数页,草莽汉子的蛮性,突然让我忆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于是乎,放卷一旁,当时心态,委实不适合读过于沉重的书。对于期待中的阅读,我是保持相当尊重的,等待那份默契随缘而至。
    本以为,与《尘世挽歌》的缘分,要等到数年之后。谁知中信出版社很快就推出《乡关何处》一书,网上对照一番,基本是前者“挽歌”部分的再版,除《地主之觞》未见外,倒还多出几篇新文。这是当局有意无意的宽容,还是尊重言论自由的豁达,或是对之前悄无声息查禁的歉意和补救?
    对于《乡关何处》这个名字,莫名有些熟悉。仔细揣摩,大概是因为与高尔泰《寻找家园》甚是契合。初步印象,两人文风都偏于回忆,都有着痛定思痛的狠决,都有着与迥异于主旋律的别腔另调。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的阐述,总是有意无意过滤掉一些杂质,在宏大主题的论调下,很多复杂深邃的问题被简单化了。这个态度是否可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样,应该保持尊重历史的态度,少些粉饰、多些真实,让后人可惜汲取到经验和教训。
    此后的阅读,验证了最初一些判断。有些文章,的确沉重到令人窒息,需要一字一字咀嚼。以至于,每每深夜就寝前,捕捉片刻安静时光,捧书读上一小段,然后带着痛惜和缅怀入睡。这种沉痛,来自世事无常、造化弄人,颠沛流离的红尘中,跌宕起伏的年代里,太多的不甘不舍,终究化为一声叹息。
    观其文揣测其人,野夫当有老者的沉痛,父亲早逝,母亲自杀,自己入狱,诸多不幸过早将其生命体验打磨数遍,浇灌出桀骜不驯、遗世独立的底气;当有行者的诗情,纵使历尽艰辛,一路劈荆斩棘,始终不改书生本色,固守着对理想美好的憧憬向往,忘情地奔跑着、歌颂着、缅怀着;当有侠士的狂态,不悔年少方唐、意气用事,呼朋唤友不妨高歌一曲,江湖路远且行且珍惜。
    终于阅罢掩卷,却是拔剑四顾、惘然一片。追忆前文,只字片语,不胜唏嘘。有的文字以思路见长,有的靠故事取胜,有的凭妙笔生花,而有的是用铿锵力度给人以震撼的。而野夫文章,无疑属于后者,那充满饱满情感和淋漓生命力的文字,无疑是值得一赏再赏的。姑且不论其它,单就文字表达力而言,在白话肤浅滥用的今天,确实不失为一抹亮色。
    书册后记,有段极为叛逆和热血的文字,每每阅读至此,竟有拍案呐喊之冲动。“仿佛前生的密约,注定我们要在今世抵掌,然后一起创世,或者再次站成人墙,慷慨赴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6 15: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注意到野夫,是因为《尘世挽歌》的被禁。有段时间,这本书突然在各大网站断货,豆瓣记录也被更改,显示无此链接,迹象表明该书出事了。后来陆续晓得其《江上的母亲》一文备受赞誉,内容较为敏感,多少有些好奇,难道是又一个章饴和?
    买的野夫的第一本书是《父亲的战争》,本打算于某个闲来无事的周末拜读,可开篇匆匆数页,草莽汉子的蛮性,突然让我忆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于是乎,放卷一旁,当时心态,委实不适合读过于沉重的书。对于期待中的阅读,我是保持相当尊重的,等待那份默契随缘而至。
    本以为,与《尘世挽歌》的缘分,要等到数年之后。谁知中信出版社很快就推出《乡关何处》一书,网上对照一番,基本是前者“挽歌”部分的再版,除《地主之觞》未见外,倒还多出几篇新文。这是当局有意无意的宽容,还是尊重言论自由的豁达,或是对之前悄无声息查禁的歉意和补救?
    对于《乡关何处》这个名字,莫名有些熟悉。仔细揣摩,大概是因为与高尔泰《寻找家园》甚是契合。初步印象,两人文风都偏于回忆,都有着痛定思痛的狠决,都有着与迥异于主旋律的别腔另调。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的阐述,总是有意无意过滤掉一些杂质,在宏大主题的论调下,很多复杂深邃的问题被简单化了。这个态度是否可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样,应该保持尊重历史的态度,少些粉饰、多些真实,让后人可惜汲取到经验和教训。
    此后的阅读,验证了最初一些判断。有些文章,的确沉重到令人窒息,需要一字一字咀嚼。以至于,每每深夜就寝前,捕捉片刻安静时光,捧书读上一小段,然后带着痛惜和缅怀入睡。这种沉痛,来自世事无常、造化弄人,颠沛流离的红尘中,跌宕起伏的年代里,太多的不甘不舍,终究化为一声叹息。
    观其文揣测其人,野夫当有老者的沉痛,父亲早逝,母亲自杀,自己入狱,诸多不幸过早将其生命体验打磨数遍,浇灌出桀骜不驯、遗世独立的底气;当有行者的诗情,纵使历尽艰辛,一路劈荆斩棘,始终不改书生本色,固守着对理想美好的憧憬向往,忘情地奔跑着、歌颂着、缅怀着;当有侠士的狂态,不悔年少方唐、意气用事,呼朋唤友不妨高歌一曲,江湖路远且行且珍惜。
    终于阅罢掩卷,却是拔剑四顾、惘然一片。追忆前文,只字片语,不胜唏嘘。有的文字以思路见长,有的靠故事取胜,有的凭妙笔生花,而有的是用铿锵力度给人以震撼的。而野夫文章,无疑属于后者,那充满饱满情感和淋漓生命力的文字,无疑是值得一赏再赏的。姑且不论其它,单就文字表达力而言,在白话肤浅滥用的今天,确实不失为一抹亮色。
    书册后记,有段极为叛逆和热血的文字,每每阅读至此,竟有拍案呐喊之冲动。“仿佛前生的密约,注定我们要在今世抵掌,然后一起创世,或者再次站成人墙,慷慨赴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08:07 , Processed in 0.0441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