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关何处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已远
                                                            许多余2012年8月5日于小房子
      读完《乡关何处》花了一天时间。一天前,我带着书回家,顺道带了两天的饭。这个周末料想是痛快淋漓的周末。起先说的“不日不夜”虽被夜半三更不知是胸中块垒无酒可浇还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老友搅掉,但整两百页的书确实是不够读的。尤在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那种意犹未尽的酣畅竟多少让人怅然若失。你像是在读一部传奇,一部苦难的家族史。
      是在读罢柴静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忍不住买来通读,读完后再翻着柴静的这篇文字,掺着,像是一首老歌偏又和着一首老歌,唱的却是时代。柴静说读完野夫的文字总觉得太过传奇,认识他后才觉得只是写实,这与章诒和的“我是你的粉丝”算是同一出显摆的戏。可以说,每一个感叹“遇高人岂可交臂而失之”的人,在“无幸交臂,何谈失之”的人看来,无一例外都是叉着腰抖着脚癫痫般的得瑟,就像是在你拉肚子或者大姨妈的时候,在你面前伸出长长的舌头细滋滋的舔着冰淇淋的货,你能看见那轻佻的舌苔和媚眼如丝的无耻。算是玩笑。
      先说柴静为野夫写的这篇《日暮乡关何处是》。读来颇有金属味道,像是有锈存于表层,越用力的冲刷,越能见着残忍的美好来。以前总觉得柴静的人文气息太重,不够干伐果决,新闻人的心思也总故作旁观,把心里话都藏着掖着。但这篇文章确是写的极好,像刀剑棍棒斧钺勾叉,又像战鼓轰隆野兽嘶嚎。从内心深处审问,于社会边缘哭号,也许真的是野夫用力太猛,让每个人读罢,都深觉是该点着烟读下来,才能掩着或许是呛出来的水。
      摊开野夫的书,在这激扬文字里,贯穿始终的是那种不甘的悲鸣。写《江上的母亲》,野夫说“这是自己萦怀于心而又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需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对于母亲的自沉,每一个做儿子的兀自想下,都会被那种代入的巨大悲痛所击垮。野夫能于深夜捉笔哭号,当真像柴静说的,这样的写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术,是要让死者复活,像是一次招魂。这样也就显着了有信仰的好来,无论迷信其他,在冷峻旁观者的眼里,也许只是一丝安慰一声悲号,在你心中却是深信,这样做终归是能让远去的人过的好些的。这种念想在《坟灯》里也有着落“……梦破之际,泪干之余,总不免幻想,假设在人间之外真有一个阴间,那该多好啊,在这个世间走失的亲人,还能在另一个世界重逢,那死亡就变得毫不恐怖了。那些爱过你的人,只不过是在下一站等你,等你赶去时,还能和他们相聚一家,彼此再次开始新的生活……”我仿佛看见我那神叨叨的老爹,每次去奶奶坟上烧纸的时候,都在那跪着喃喃自语的情景。有时候,迷信,对于解救自己,当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野夫写大伯,荡气回肠柔情万丈,总觉得对于一个人真正的喜爱,是能做出对自己万分残忍的事来的。大伯的不婚不娶与金岳霖的孤身终老相比又是另一种状态的残忍,金老是平生所遇唯此最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然,是不甘找些不如此般深爱的糟践了自己的爱情,并且他不曾被爱情伤害。谁说爱情就不能是这样呢。而野夫的大伯,只为一个承诺,并且这个承诺穿越时空放佛捆绑住他的生命。令野夫也不住困惑“一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可以在伤害了他多年之后,还令他如此着迷”。爱情该是这尘世中最叫人难以捉摸的情感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去。它来时你灿若桃花,离去时叫你肝肠寸断。它不给你缘由,兀自于你心中开花结果,令你丧失自我死不足惜。野夫说,现在看来,他(大伯)是爱上了爱情本身。对于爱情最疯狂的时刻,也便是把爱情当做信仰的时刻。那个时候的状态,也就是你爱上了自己爱上别人的那种感觉,爱上了自己为别人死心塌地的坚贞,爱上了自己为别人魂不守舍的痴狂,爱上了这种放佛自身没了生命全身心依附于别人的倾心。我相信这世间最深沉的感情都能叫人陷入对自身的残忍,犹如一种对情感宗教般的虔诚,安然的享受这种痛苦。我要爱你,那么全世界都是坏人,唯独你好。爱上、喜欢、钟意,都不如“着迷”来的死心塌地。着迷,多诱人的一个词语。
        野夫写朋辈,写那些忘年之交,头颅相许的好友,多是短短文章概括生余。李如波、瞎子哥、刘镇西、苏家桥、王七婆,莫不如是。也难怪柴静要说,有《史记》列传的气魄。野夫文章颇具古风,人亦猖狂。猖狂为人,断然不能离了诗酒文章。也许真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野夫的好友也的确多是魏晋风度放浪形骸之辈,孤僻执拗闲看生死之徒。在这浑浑浊世中,能有这样一帮性情相投的挚友,煽情了讲,倒真是夫复何求啊。
       人到中年,想来也算看惯了生死。生死由命,过好每一天足矣。自沉的李如波,像是一方巨石激起野夫胸中万千浪花,仅是那逐波的涟漪,也能让人不得不燃一只烟草,喟叹这人世中造化不公,老天无眼。访旧半为鬼,故人日以稀。李如波的离去让野夫忍不住这样悲叹。“他们去了,我却苟活于世——我怎堪独自直面这残酷的余生”。李如波对体制有着近乎本能的反感,但这种反感的确是不能赖给本能的,退伍之后的李如波在一次队列体操赛上,在队列中高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然后扬长而去。如不是遭受过巨大的伤害,何以至此。比起李如波的孤僻性格,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一生的心高气傲。他遵守自己的承诺,也同样希冀别人能言行一致。因此他抵触体制内的奸诈伪善,也不原谅同约盟誓的莞尔美人。“即便心中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也只是两颗眼泪”。这个将自己的委屈总是藏在心底的男人,默默地生活,默默地承载着“一个生不逢时者的全部孤寂和悲凉”。只是独身而来,毕竟独身而去。
      如果说李如波的自沉是对人世的不屑,那么瞎子哥深邃的平静就是对苦难的坦然。这个后天的盲者一番“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流激”的言语,像极了一个饱经沧桑大起大落而来的智者。也许苦难真的是这世间最真诚的好,它带你成长,赐予你不屈的力量。刘镇西也一样,苦难害他家破人亡,却也使得他在这昏昏人世间孤傲的有如一杆枝丫早死生命却不息的老松。刘镇西的悲苦悲苦到令人读后不免热泪盈眶。算是耗尽半生著书,到头来却只得了焚稿断痴的下场。生活中微露曙光,这对患难夫妻却终于阴阳两隔。刘镇西最教人动容的,是他对妻子隐瞒几次婚姻的宽容,和对孩子对生命的尊重。都说贫穷会令人疯狂,但在刘镇西的身上,依然可以得见,贫苦加身志趣仍高远的品格来。“幸有嘉宾至,何妨破入门”,这种赤诚与癫狂,由不得人不心生向往。
      苏家桥与野夫算是世交,这也是个极妙的人儿。以前曾听人说道,独居的男人不是人。苏家桥算是应景到了极致。无论是酒行酣处提议仿效魏晋名士裸体行散,还是那床铺五层竟皆是双面狼藉的床单,这个人儿都是脏乱到家的邋遢胚子。不过令人莞尔之处也有,野夫讲有次去看苏家桥和另一比邻而居的兄弟,三人夜酌,见苏家桥轮番打开几个瓶子凑近嗅闻,有的盖上放下,有的倾入碗中。询之,原来有些盛满夜尿,有待集中搬运出庐。我不晓得是否这天下所有的独居男性都这般的邋遢不堪,反正我与我那兄长年少同住一屋时,巧好屋子临街,夜半而起总是先去阳台一观,如若四下无人,不由分说便开闸放水,如有人在楼下邻得太紧便回屋四下翻找,寻一个瓶子解一时之需,我睡觉总不实在,往往他在唏嘘之时我便醒来,这时我那兄长还总会将瓶子递将过来,询一声,尿不。可事实上,隔壁就是厕所。
       苏家桥是有理由孤愤的,那个年代的很多家庭夫妻双方却从属于不同阵营,燕尔反目,家庭破碎,苏家桥在母亲得势时,跟随着落魄嗜酒的父亲举杯对酌,在父亲复位时,又跟着下放的母亲去农村生活。父母分居而不离异,皆因不忍撇下这无辜的孩子。后来二老终是回到了一个屋檐下,却依然老死不相言语。读到这里,心中也忍不住悲愤,却不知如何去控诉,亦不知去何处控诉。罪人把罪恶赖给时代,你却不能跳着脚骂这该死的时代。野夫说:“在一个真想至今尚未呈现、罪恶不被清算的时代,我从来不屑于泛泛高谈什么宽容。快意恩仇想来是男人的正业,一个淡仇的人,难免是一个寡恩的人。同样,一个没有罪感的社会,也必然将是一个没有耻感的社会。”这话想来也便是对这种无耻的抗争吧。
       野夫的这帮兄弟,各有各的特点。李如波的矜持自重孤僻冷静,刘镇西的清贫孤傲志趣高远,苏家桥的放浪不羁淡泊名利,而这被唤为“七婆”的王琪博,则是血气方刚侠骨柔肠。郭德纲说,大流氓等于绅士。这位曾在江湖中呼风唤雨左手持刀右手执笔的王琪博,便值得这“绅士”的名头。八十年代的混混们,诗酒相交,拳脚往来,一脚踹倒,被踹者爬起来拱手道:看这身手,想来该写得一手好诗吧。柴静可惜,就凭这点现在的混混们就没法比。不过那毕竟是在大学,现在多少大学生都不读书,何苦这么难为流氓呢。冯唐在《不二》里说,人都有自己的入口。王琪博从刀入,痴狂半生,终究还是回到了诗上。今夜/我一个真小人,像伪君子一样坐着。这江湖气息浓郁的诗歌,似是为这癫狂半生做了了结。江湖人已老,江湖也早已远去。江湖,就像是被横腰拦了大坝的大川,只能去传下来的记忆里兀自凭吊。
       人尽皆言,好人有好报。可在这些鲜活的故事里,的确很难为这句话找得注脚。野夫言:“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我想看过野夫这本《乡关何处》的人,都该会羡慕他的。有这样一群朋友,能在岁月中坚持本性相互激励,也该是满足了。要知道,这些性情可人的人儿,终究曾幸福的在江湖中游觅,这该死的时代夺了他们太多,也终究给了他们不少。也就像前文所说,也许苦难真的是这世间最真诚的好,它带你成长,赐予你不屈的力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6 15: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已远
                                                            许多余2012年8月5日于小房子
      读完《乡关何处》花了一天时间。一天前,我带着书回家,顺道带了两天的饭。这个周末料想是痛快淋漓的周末。起先说的“不日不夜”虽被夜半三更不知是胸中块垒无酒可浇还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老友搅掉,但整两百页的书确实是不够读的。尤在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那种意犹未尽的酣畅竟多少让人怅然若失。你像是在读一部传奇,一部苦难的家族史。
      是在读罢柴静的《日暮乡关何处是》,忍不住买来通读,读完后再翻着柴静的这篇文字,掺着,像是一首老歌偏又和着一首老歌,唱的却是时代。柴静说读完野夫的文字总觉得太过传奇,认识他后才觉得只是写实,这与章诒和的“我是你的粉丝”算是同一出显摆的戏。可以说,每一个感叹“遇高人岂可交臂而失之”的人,在“无幸交臂,何谈失之”的人看来,无一例外都是叉着腰抖着脚癫痫般的得瑟,就像是在你拉肚子或者大姨妈的时候,在你面前伸出长长的舌头细滋滋的舔着冰淇淋的货,你能看见那轻佻的舌苔和媚眼如丝的无耻。算是玩笑。
      先说柴静为野夫写的这篇《日暮乡关何处是》。读来颇有金属味道,像是有锈存于表层,越用力的冲刷,越能见着残忍的美好来。以前总觉得柴静的人文气息太重,不够干伐果决,新闻人的心思也总故作旁观,把心里话都藏着掖着。但这篇文章确是写的极好,像刀剑棍棒斧钺勾叉,又像战鼓轰隆野兽嘶嚎。从内心深处审问,于社会边缘哭号,也许真的是野夫用力太猛,让每个人读罢,都深觉是该点着烟读下来,才能掩着或许是呛出来的水。
      摊开野夫的书,在这激扬文字里,贯穿始终的是那种不甘的悲鸣。写《江上的母亲》,野夫说“这是自己萦怀于心而又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需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对于母亲的自沉,每一个做儿子的兀自想下,都会被那种代入的巨大悲痛所击垮。野夫能于深夜捉笔哭号,当真像柴静说的,这样的写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术,是要让死者复活,像是一次招魂。这样也就显着了有信仰的好来,无论迷信其他,在冷峻旁观者的眼里,也许只是一丝安慰一声悲号,在你心中却是深信,这样做终归是能让远去的人过的好些的。这种念想在《坟灯》里也有着落“……梦破之际,泪干之余,总不免幻想,假设在人间之外真有一个阴间,那该多好啊,在这个世间走失的亲人,还能在另一个世界重逢,那死亡就变得毫不恐怖了。那些爱过你的人,只不过是在下一站等你,等你赶去时,还能和他们相聚一家,彼此再次开始新的生活……”我仿佛看见我那神叨叨的老爹,每次去奶奶坟上烧纸的时候,都在那跪着喃喃自语的情景。有时候,迷信,对于解救自己,当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野夫写大伯,荡气回肠柔情万丈,总觉得对于一个人真正的喜爱,是能做出对自己万分残忍的事来的。大伯的不婚不娶与金岳霖的孤身终老相比又是另一种状态的残忍,金老是平生所遇唯此最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然,是不甘找些不如此般深爱的糟践了自己的爱情,并且他不曾被爱情伤害。谁说爱情就不能是这样呢。而野夫的大伯,只为一个承诺,并且这个承诺穿越时空放佛捆绑住他的生命。令野夫也不住困惑“一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可以在伤害了他多年之后,还令他如此着迷”。爱情该是这尘世中最叫人难以捉摸的情感了,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去。它来时你灿若桃花,离去时叫你肝肠寸断。它不给你缘由,兀自于你心中开花结果,令你丧失自我死不足惜。野夫说,现在看来,他(大伯)是爱上了爱情本身。对于爱情最疯狂的时刻,也便是把爱情当做信仰的时刻。那个时候的状态,也就是你爱上了自己爱上别人的那种感觉,爱上了自己为别人死心塌地的坚贞,爱上了自己为别人魂不守舍的痴狂,爱上了这种放佛自身没了生命全身心依附于别人的倾心。我相信这世间最深沉的感情都能叫人陷入对自身的残忍,犹如一种对情感宗教般的虔诚,安然的享受这种痛苦。我要爱你,那么全世界都是坏人,唯独你好。爱上、喜欢、钟意,都不如“着迷”来的死心塌地。着迷,多诱人的一个词语。
        野夫写朋辈,写那些忘年之交,头颅相许的好友,多是短短文章概括生余。李如波、瞎子哥、刘镇西、苏家桥、王七婆,莫不如是。也难怪柴静要说,有《史记》列传的气魄。野夫文章颇具古风,人亦猖狂。猖狂为人,断然不能离了诗酒文章。也许真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野夫的好友也的确多是魏晋风度放浪形骸之辈,孤僻执拗闲看生死之徒。在这浑浑浊世中,能有这样一帮性情相投的挚友,煽情了讲,倒真是夫复何求啊。
       人到中年,想来也算看惯了生死。生死由命,过好每一天足矣。自沉的李如波,像是一方巨石激起野夫胸中万千浪花,仅是那逐波的涟漪,也能让人不得不燃一只烟草,喟叹这人世中造化不公,老天无眼。访旧半为鬼,故人日以稀。李如波的离去让野夫忍不住这样悲叹。“他们去了,我却苟活于世——我怎堪独自直面这残酷的余生”。李如波对体制有着近乎本能的反感,但这种反感的确是不能赖给本能的,退伍之后的李如波在一次队列体操赛上,在队列中高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然后扬长而去。如不是遭受过巨大的伤害,何以至此。比起李如波的孤僻性格,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一生的心高气傲。他遵守自己的承诺,也同样希冀别人能言行一致。因此他抵触体制内的奸诈伪善,也不原谅同约盟誓的莞尔美人。“即便心中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也只是两颗眼泪”。这个将自己的委屈总是藏在心底的男人,默默地生活,默默地承载着“一个生不逢时者的全部孤寂和悲凉”。只是独身而来,毕竟独身而去。
      如果说李如波的自沉是对人世的不屑,那么瞎子哥深邃的平静就是对苦难的坦然。这个后天的盲者一番“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流激”的言语,像极了一个饱经沧桑大起大落而来的智者。也许苦难真的是这世间最真诚的好,它带你成长,赐予你不屈的力量。刘镇西也一样,苦难害他家破人亡,却也使得他在这昏昏人世间孤傲的有如一杆枝丫早死生命却不息的老松。刘镇西的悲苦悲苦到令人读后不免热泪盈眶。算是耗尽半生著书,到头来却只得了焚稿断痴的下场。生活中微露曙光,这对患难夫妻却终于阴阳两隔。刘镇西最教人动容的,是他对妻子隐瞒几次婚姻的宽容,和对孩子对生命的尊重。都说贫穷会令人疯狂,但在刘镇西的身上,依然可以得见,贫苦加身志趣仍高远的品格来。“幸有嘉宾至,何妨破入门”,这种赤诚与癫狂,由不得人不心生向往。
      苏家桥与野夫算是世交,这也是个极妙的人儿。以前曾听人说道,独居的男人不是人。苏家桥算是应景到了极致。无论是酒行酣处提议仿效魏晋名士裸体行散,还是那床铺五层竟皆是双面狼藉的床单,这个人儿都是脏乱到家的邋遢胚子。不过令人莞尔之处也有,野夫讲有次去看苏家桥和另一比邻而居的兄弟,三人夜酌,见苏家桥轮番打开几个瓶子凑近嗅闻,有的盖上放下,有的倾入碗中。询之,原来有些盛满夜尿,有待集中搬运出庐。我不晓得是否这天下所有的独居男性都这般的邋遢不堪,反正我与我那兄长年少同住一屋时,巧好屋子临街,夜半而起总是先去阳台一观,如若四下无人,不由分说便开闸放水,如有人在楼下邻得太紧便回屋四下翻找,寻一个瓶子解一时之需,我睡觉总不实在,往往他在唏嘘之时我便醒来,这时我那兄长还总会将瓶子递将过来,询一声,尿不。可事实上,隔壁就是厕所。
       苏家桥是有理由孤愤的,那个年代的很多家庭夫妻双方却从属于不同阵营,燕尔反目,家庭破碎,苏家桥在母亲得势时,跟随着落魄嗜酒的父亲举杯对酌,在父亲复位时,又跟着下放的母亲去农村生活。父母分居而不离异,皆因不忍撇下这无辜的孩子。后来二老终是回到了一个屋檐下,却依然老死不相言语。读到这里,心中也忍不住悲愤,却不知如何去控诉,亦不知去何处控诉。罪人把罪恶赖给时代,你却不能跳着脚骂这该死的时代。野夫说:“在一个真想至今尚未呈现、罪恶不被清算的时代,我从来不屑于泛泛高谈什么宽容。快意恩仇想来是男人的正业,一个淡仇的人,难免是一个寡恩的人。同样,一个没有罪感的社会,也必然将是一个没有耻感的社会。”这话想来也便是对这种无耻的抗争吧。
       野夫的这帮兄弟,各有各的特点。李如波的矜持自重孤僻冷静,刘镇西的清贫孤傲志趣高远,苏家桥的放浪不羁淡泊名利,而这被唤为“七婆”的王琪博,则是血气方刚侠骨柔肠。郭德纲说,大流氓等于绅士。这位曾在江湖中呼风唤雨左手持刀右手执笔的王琪博,便值得这“绅士”的名头。八十年代的混混们,诗酒相交,拳脚往来,一脚踹倒,被踹者爬起来拱手道:看这身手,想来该写得一手好诗吧。柴静可惜,就凭这点现在的混混们就没法比。不过那毕竟是在大学,现在多少大学生都不读书,何苦这么难为流氓呢。冯唐在《不二》里说,人都有自己的入口。王琪博从刀入,痴狂半生,终究还是回到了诗上。今夜/我一个真小人,像伪君子一样坐着。这江湖气息浓郁的诗歌,似是为这癫狂半生做了了结。江湖人已老,江湖也早已远去。江湖,就像是被横腰拦了大坝的大川,只能去传下来的记忆里兀自凭吊。
       人尽皆言,好人有好报。可在这些鲜活的故事里,的确很难为这句话找得注脚。野夫言:“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我想看过野夫这本《乡关何处》的人,都该会羡慕他的。有这样一群朋友,能在岁月中坚持本性相互激励,也该是满足了。要知道,这些性情可人的人儿,终究曾幸福的在江湖中游觅,这该死的时代夺了他们太多,也终究给了他们不少。也就像前文所说,也许苦难真的是这世间最真诚的好,它带你成长,赐予你不屈的力量。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9 03:41 , Processed in 0.0508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