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庞贝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2: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显示出的毁灭预兆已经很密集了,可庞贝人固执地相信自己可以侥幸生存下去,正如十七年前的那场大地震过后,他们重建了自己的城市,这增强了他们对人类的信心。可这种对人类的信心在大自然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试想太阳能量用完的那一天,宇宙是不会在意人类的感受的。除了这种虚妄的信心,细究庞贝人的另一种心态也很有意思。他们的酒杯上铭刻着这样的话:“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这倒是一种典型的末世心态,他们早都看透了命运的本质,及时行乐,向死而生。
  
  写好历史小说很不容易,英国作家罗伯特哈里斯这本长篇小说《庞贝》在场景感上做足文章,文字如画面般流动着,剪辑得也很漂亮,如果要改编电影的话,差不多就是现成的剧本了。选择水务官做主角非常独到。罗马帝国的水利系统十分发达,高架输水道处于固定的坡度,避免了地面的起伏变化,确保将远方的淡水输送到各个城市。庞贝古城便是由建于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塞利诺高架输水道提供用水的,城中引水渠四通八达,通往家庭、公共喷泉、作坊和城市浴室。因此,只有水务官这个职业可以把灾难来临前的预兆(水中浓重的硫磺气息以及随之而来的断水)与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尤其是贵族的奢华与腐朽)衔接与贯通起来,同时,让一个能够幸存下来的美好结局具备足够的可信度。
  
  小说的时间跨度只有仅仅四天,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却发生了一场激情四射的爱情:奴隶主的女儿背叛了自己的父亲与家庭,与男主角坚定地在一起。这让故事跌宕起伏,却显得如梦幻一般过于美好。没办法,在世界毁灭之前,谁不愿意在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庇护下去坦然赴死呢?这是毁灭前我唯一愿意做的事情。当然,渺小如我不值一提,还有另一些伟大的人在毁灭前做着伟大的事业:正如小说中的大博物学者普林尼,火山爆发后,他不畏死亡,坐船向火山驶去,为的是观察并记录下第一手资料。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确是西方的伟大传统。
  
  我一直想去庞贝古城的遗址看看,它就像一枚巨大的琥珀。火山灰把当时的城市原貌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包括人。看相关资料说明,火山灰将人紧紧包裹后,人体逐渐腐朽消亡了,其中形成了空腔,考古学家在空腔内注入石膏,做成了雕塑,可以清晰地看到庞贝人临死前在做什么。这是庞贝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想想看,当时的毁灭却变成了现在的复活,令人无法不激动,这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这部《庞贝》基本上为这种想象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容器,别的作家要还想重现庞贝历史中的死亡时刻,都得掂量下这部《庞贝》和自己的斤两。
  
  最后,我觉得此书如果能删去五万字距离经典会更近。——历史小说与历史电影不同,很多场景电影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而小说对那些地理、风俗与知识却得不厌其烦地罗列与描述。我的意思是,除却这种必要的铺垫之外,这篇小说在叙述上还可以更精粹。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3:57 , Processed in 0.0491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