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鸿章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7: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外国人写中国人的历史,确实是个不错的出发点和方式。建筑史中就有很多优秀的外国人来解读中国的建筑,古建方面当属日本。但是,这本书如果非要我说个所以然来,觉得他试图通过16万字来描述中国近代史毁誉参半的李鸿章,似乎文字略显单薄,读完后我觉得好像赶火车,一个时间节点还没解释清楚,一下子就跳过了好几年,而且因为前文叙述不详,后面的论证就略显单薄了。但是对于像我这么个历史忙来说,普及下知识还是觉得挺收益的,枉费了文科班的一年光阴呀。正如序言中所说,“作者的砍伐,读者或许不能完全同意,但不同的意见正式学术发展所必须,也是读者兼听则明应该有的涵养。”
        “在无知的人群中,‘先知’往往被看做是被神拣选出来的人,而当‘先知’的梦想与其他普通民众的显示感受一致时,'先知'更是被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如果不是书中介绍,我根本很难想象,在近代史的教学中被一笔带过太平天国运动,竟然给清政府造成了如此的困难和恐慌。感叹中国的历史教学没有注重思想和背景,而仅仅看中一个分数,让人唏嘘。
        “他(李鸿章)很难理解怎么会有人关心被俘叛军所遭受的痛苦。……尽管对于他和多数中国人而言,生命本身的尊严似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作者的这个观点我实在不能苟同,明朝朱元璋就有不能杀俘虏的规定,所以常遇春屠城才会招来更大的祸患。(见《明朝那些事》)可见,杀降不祥在中国是有着迷信的说法的。我推测,他们杀太平军的举动完全是为了消除异己,消灭叛乱和心中的恐惧。当然,也许他们真是不尊重生命,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就是这样,我尊重了你的生命,也许未来我的生命就会被你践踏。关于真善美等哲学思考在中国也许不适合。而且我总觉得,外国人来帮中国人建立常胜军本来就有问题,通过1840年鸦片战争进入中国,并攫取中国的大量利益,来消灭中国的太平军,总觉得是外人来家里拆台子。就算我家庭矛盾再大,家庭暴力了,也不由你外国人来把我房盖掀了表示抗议吧??就算当时中国情事危机,那作者也应该作为最基本的客观进行反思一下吧,我都能兼听则明了,你为什么不辩证思考一下呢?这是我到后面一直不能释怀的一种感觉。
        “李鸿章在围困和攻克苏州的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中国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当白齐文率领草草组件的主要由外国人构成的雇佣军加入太平军时,李鸿章的反应称得上懦弱。他请求伯朗将军让英军协助他剿灭太平军的新同盟军。同时,他写信请求美国领事抓捕白齐文,并催促戈登利用一切手段逮捕白。对于任何能抓到白齐文的人,他都愿意提供一万两白银的赏金。但是不久后,白齐文与其部下有投奔了清军,李鸿章马上彻底改变了论调,公开宣称将不追究白齐文及其部署曾加入太平军的责任。出于同样的怯弱,在苏州献城后最初的日子里,李鸿章又惶恐不已,另外,戈登去留不定也加剧了他的恐慌。一旦李鸿章暂时安抚了戈登,劝说他六人后,他又故态重萌,仿佛常胜军对于清政府可有可无。”
        当恶魔生病时,他希望自己是圣人;当恶魔病愈后,他又成了恶魔。
        书中P91页中关于日本侵袭台湾岛的背景和缘由,正是对电影赛德克·巴拉的解读。因为很喜欢那部电影,所以特意标记出来。
        “一条靠近海岸的铁路线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它能让侵犯者轻而易举地进入内陆城市。”
        李鸿章主张和平,有时是懦弱地期望和平。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尽量避免战争,因为了解敌人的强大,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形成战事。我这么拙劣的历史底子就不妄加评论了,只陈述。
        书中最后关于李鸿章一生的评价觉得很好,说不上十全十美,但是觉得中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后一任宰相,背负太多的责任,背负太多的骂名,跳出思想的桎梏,跳进人物的环境,再来分析,评说,也许更妥当。“在对李鸿章的一生的描述结束之际,不得不对他一生孜孜不倦于发展中国工业的努力表示敬仰,这贯穿了这位总督大人的官场生涯。然而,作为一个中立的旁观者,这份敬仰不免有些遗憾。虽然他具有超凡的能力、绝佳的机会,但是他不能从桎梏了他和他的无数代同胞的狭隘、顽固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他对西方世界的所见所闻都没有丝毫动摇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信仰,也没有改变他在面对地球上其他国家时以天朝自己的心态。
        以他的经历,他认识到西方国家已经在科学、机械以及其他和战争相关的领域超过了他的同胞,但根据他自大而狭隘的监视,他认为只要拥有洋人发明的这些装置,中国也毫无疑问能够跻身于强国之中。他无视或故意无视一个事实,即需要有灵巧、有力、有勇气、有经验的人来曹总最精良的机器以及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否则一切都毫无意义。他在漫长的人生历史篇章中努力求索国家的光明与出路,然而他却没能追溯到孕育文明所需的坚实的道德与信仰的基础。他认识到西方器物的价值,并相信,如能将它嫁接到中国这根枯枝上也能结出像原来那样的硕果。然而,精明如李鸿章也没能认识到这是不可能的,酒瓶没法装新酒。如果中国想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则无疑需要经历同样的、充满艰辛的历程。“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1 15:59 , Processed in 0.0481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