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猜火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猜火车》是老师给的片段,瑞顿在全苏格兰最脏的厕所里钻进马桶。说实话,当年不爱好这一口的电影。虽然片头瑞顿狂奔着念着那一段选择与不选择的话确实戳中内心,但是还是没能看下去。
  
  前段时间终于看完了电影。叙事完整,行云流水。人物性格都很饱满,每个人都有一个标签化的代名词。比如:屎霸(蠢且单纯),卑鄙(卑鄙),西蒙(精明鬼)...电影挺类型化,不过套上了吸毒这个名头,感觉颓废的很现代性,实际也是媚俗的产物。当然,媚俗的正正好,让人赏心悦目。
  
  关于书,书的写作到更像是正经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产物。叙事角度多变,叙事内容也是碎片化。如果要说,电影《猜火车》的好处,大概就是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线是瑞顿,我们看着瑞顿成长。看着瑞顿从选择不选择的右派变成了选择选择的左派。记得当时看到一片影评,形容《猜火车》为“青春的悲剧和人生的喜剧”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看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在回忆电影里的情节。发现很多脸都是对不上号的。电影简洁化了很多人物。比如汤米这个在书本里的次要角色。电影中的汤米是德威和汤米还有麦迪的结合体。你会发现,读原著的时候,这些人物都会凭空冒出,然后结结实实的有了一段故事,然后突然退场。原著中的汤米负责了失恋的部分,德威只是HIV携带者,麦迪则是死亡的部分。删减掉多余的人物的好处就是,观众的视角更集中了。但是,毕竟是删去了,总是错失了一些东西。起码我在阅读的时候,德威的那一段是让我非常震惊以及感同身受的。所谓感同身受,就是能够将自己代入德威的处境并与他有相同的感受。至于卑鄙,原著里还提及了他的酒鬼老爸。卑鄙之所以能够成为卑鄙,似乎更是因为家庭因素。
  
  电影给了一个明快的结局。似乎我们人见人爱的瑞顿选择了生活。然而,人性大概是永远不会这么简单的。原著里给出的瑞顿几乎一直没有断掉毒瘾。对于自身,瑞顿更像是个有着清晰认识但又不愿意去改变的混蛋。他也不负责任,他更像一个bitch,甚至最后偷走钱都没有一个合理向上的理由。然而,这样不才更是人生么。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1:37 , Processed in 0.0467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