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1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樱桃以性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5: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珍妮特·温特森支撑起一段真实的历史,然后在其中加入了更多不真实的元素。你可以把它当做小说来读,确实这其中也有一两个形象鲜明的角色;你也可以把它当做历史来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清教徒运动、光荣革命、鼠疫以及伦敦大火;你甚至可以把它当做一部童话来看,《十二位跳舞的公主》、《莴苣姑娘》还有《小美人鱼》。
  
  温特森的小说向来不是暖色调的。《给樱桃以性别》甚至从头至尾弥漫着一股伦敦泰晤士河畔的臭气。每个角色都是脏兮兮的,没有美感可言。温特森热爱描写丑陋,起码在《给樱桃以性别》中,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
  
  故事的主线是一个身材无比高大的女人,可以叫她“狗妇”。还有她抱来的儿子约旦。“狗妇”是毫无女性魅力的一个女人,她长得高大且丑陋,人们都惧怕她。而约旦呢,温特森给了他一个河流的名字,也就给定了他流浪的命运。“狗妇”和约旦,在他们之间,温特森讨论的是母子之爱。这种爱是最不残忍的,虽然“狗妇”在一开始就明白,约旦会偷走自己的心,并且再不回来。然而,即便是这样,她也还是无比欢欣地面对儿子做出的任何决定,送儿子出海又等待着他的回来。
  
  那其他的爱呢?
  
  为了找寻这个答案,温特森安排了约旦的远航。在远航中,由着约旦展开对爱的讨论。可以说,这部小说并不是纯粹的小说,因为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小说的界定。或许是因为温特森想要表述的东西太过庞杂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在《十二位跳舞的公主》中,讨论的更多的是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起码在我看来,这一段是《给樱桃以性别》中最好看最精彩的一段。残酷童话是女作家偏爱的手法。童话本身的故事架构以及童话这种载体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强调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最好的手段。每个姑娘幼年时期都听过童话,而将温馨的童话肢解重构,用现代性的手法去解读和描写,最后达到的效果会是惊人的。温特森在这一段中杂糅了社会问题、同性恋问题、宗教信仰以及婚姻两性关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作者自身的取向以及思维方式在这一段极具个性的童话解构中起到了关键的最用。甚至,作者最终将整个故事的方向引入了极端之中。
  
  我想,温特森是憎恨男人的。她的理想国是12位公主将自己的丈夫统统杀死最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直到终老。她说,男人总是降低要求希望去做英雄,却不知道女人要的是能够照顾家庭洗衣做饭的另一半。
  
  爱到底是什么?爱不过是一种虚无的追求。就像约旦,他偷走了母亲的心,却将自己的心交给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女人。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16:00 , Processed in 0.0407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