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03: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月来,重读细研了徐中约著,我母校——香港中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记得大一的时候,在中大,文林堂坡下面的那个楼里的书店,看到这两本《中国近代史》就很喜欢,好像定价148港币,无奈囊中拮据,又时逢多事之秋,结果也就没有买。直到去年年末,借kindle之故,才免费下载了这套好书。查了一下,徐是哈佛毕业的历史学者,后半生几乎都在美国度过,可他对美国的历史评价似乎并不高。
  
          但这不是重点,研究历史其实本来就是马后炮,分析事情,总是说,如果某某当年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什么,而采取了怎样怎样地措施,整个事情的结果很可能就会变得如何如何,从而避免一场大的损失。可是,这话总是要在事情发生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才能从历史学家口中说出。人非圣贤,即使是一个专家小组,具事研究,又怎么能够提前通晓天机?稳重而实际的决策,毫无疑问,会比缺乏思考和研究的冒进有效得多,但是那并不代表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世界。简而言之,“尽人事,听天命”。
  
          那么读历史,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呢?我想是经验和教训,前人所经历的困境千变万化,但是应对的原则应是一致的。如果能改变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应对方式,读历史也就是有意义的,是为“以史为鉴”。我现在希望能稍微总结下,从满清、国民政府、和中共建政前30年,治国皆不成功的原因之中,得到的些许经验。
  
  满清:
          “一条确定的教训:生存的关键,在于对时代挑战能够做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响应的能力。”
  
          “官员和士人生活在过去,沉溺于梦幻世界之中。他们从过去寻求出路,而非面向未来获取启示。”
  
          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挑战,旧有的经验和思维,即使几千年的历史都能证之有效,此时也可能不再适用。这时,一定要顺应大局,敢于放下旧传统、旧思维,从内而外的进行一套真正深远的自我革新。这样的破旧立新,目的就是要适应全新的环境,以确实视乎新时代的进步,来打破,来替代那守旧的惯性。这是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体现。
  
          夜已深,国民政府和共和国的部分留待下次再写。
  
  April 6, 2012 于美国爱荷华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1 01:30 , Processed in 0.0453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