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苏慧廉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读了点儿历史类的书。越读越心悲,我好像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里,捅破一点点,就是我的无知之处:读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才知道一点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辛酸际遇;读陈毓贤的《洪业传》,才知道我仰慕已久的燕京大学居然有这样一位重要的参与者;读沈迦老师的这本书,苏慧廉这个名字才第一次跳了出来。
  
  我对苏慧廉的兴趣源自他与山西大学堂的关系。虽然,现在的山西大学声名不显,可是,一个世纪前,却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堂之一,而且,实力很强。这一段说来是个很长的故事,诸位有兴趣可以翻翻《读库1302》的第一篇《西斋十年》,也是沈迦老师的文章。
  
  囿于所知,对传教士在中国的影响,我了解很少。加之这些历史被有意识的模糊,能接触到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只是以前偶尔路过某些偏远的村落,居然会看到一些破败的教堂,心生好奇,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沈迦老师在书中对这些背景有比较细致的梳理。简而言之,当时的中国是传教士们向往的冒险之地,他们觉得这是未被传教区域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一个国家,开拓之心难抑。不过,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们受到的待遇却很糟糕。大中国的人,不管是皇帝还是老百姓,都没把这些长胡子、深眼窝、高鼻梁的异族人放在眼里。一有冲突,后果难料。十九世纪末就发生了好几次杀害传教士的惨案,这中间的是是非非且不论,由此可以看出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之难。
  
  山西大学堂的创办是这种冲突的结果,当然这得得益于李提摩太极具远见的建议。传教士们不再强行宣化教义,而是通过行医兴教的方式逐渐让中国人了解他们的宗教,再慢慢接受,效果事倍功半。放在百年后的现在来看,传教士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影响至深。
  
  绕得很远,忍不住说了一些大背景的东西,苏慧廉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但他又不纯粹是传教士,他懂得一些医术,在温州建起了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后来经李提摩太提名担任过山西大学堂西斋的总教习,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建制和规模。苏慧廉还是一位很好的学者,在方言和宗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顺提一句,鼎鼎大名的费正清曾经是苏慧廉的学生。
  
  说这么多,有些由人及己。我们现在大学一毕业,就忙不迭得找份稳定点的工作,把自己安顿下来。看看苏慧廉及老一辈的学者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多一点不一样的考虑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08:03 , Processed in 0.0429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