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中国的历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5: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慎看---只自己备份用-----------------------
              
  大概没有人是先买了此书再去看黄仁宇的其他作品的吧...惭愧说对中国历史我一片空白,可能任何一个看过清宫剧的阿姨婶婶都比我知道得多。《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摆在书店人文社科的显眼处,可是我却买了这本其零散论文的集结之作,也许是书名限定的范围在前两者之中,不大不小。
  首先高兴是文章都不是叙事性的(也许是我多虑了),即没有历史故事感,而是通过数据,资料,计算来得到非常严谨的结论,明代某年的财政盈余或赤字清清楚楚用表格列好,讲起来底气十足又清晰,这也是我喜欢的方式。
  主要有两点想说:
  第一,是特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书中有一篇文章谈到明末官僚倪元璐,他在仕途中提出的一系列比较具有前瞻性的财政管理的建议,其中之一是为明帝国的财政管理设定一个位于南方的地理上的基地,开始设想在九江,武昌,后来因局势而考虑南移福建。在我看来,这个想法兼顾政治与经济因素,即虽然政治中心在北方,繁盛市井却居南隅,这已成事实。倪元璐的顺水推舟的“基地”想法除了中央对南方赋税贸易等的控制需要加强之外,还似乎预见了明代遗民后来在南方的抵抗运动。当然倪还有很多经济学的见解也是比较先进现实的,比如对个人利益及利润驱动的认识等,早就与正统儒家的义利观相悖,(不过其功利主义还是保守而非冲破道德的)而富绝对的实用色彩了。还有一例是讲晚明君主对明太祖建立的基本原则的恪守,光阴流转时代前进,“静止的国度”是不可能走得宽阔无穷的,“官方僵硬的儒学意识形态”束缚着整个政治体系中小部分的改良,纵使户部尚书能够有超强记忆,能够洞见弊病,能够事无巨细地记录,或者能够鼓足勇气去提出对税赋田租的改良建议,等待他的不过是陪明王朝走一段下坡路或者陷入缧绁之中吧。只在课本上学过唯物史观,如果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也是符合的,前文主要讲的该是两者展开的原理关系。再说到近代,后辑录了一些对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文字史料。给我感觉是“客观”二字。历史课本除了说其背叛国民革命以及统治时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外,就只着重关注了后者的思想及军事成就。但这里的文章中评价蒋政府“奠定新中国的一个高层机构,已有历史的事迹做明证,蒋以‘忍辱负重’和‘埋头苦干’的办法,将原始的和不能和衷共济的因素,结成一个现代型的军事政治组织”,而毛则“造一个新的低层机构”。我不知道这是否精确地指的是某一时期还是高度概括性的评价。不过这一方式于我极新鲜,上层官僚和下层农民的统一在一个政党手中似乎不可能完成,抗战时期的精诚合作便是建立在两党战线的基础上。另外,我们说上层建筑一定要符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一例中共在潞城一个村庄的组织,用威逼利诱,“打土豪分财产”的方式控制村庄,然后“有适当教育的中共人士”才整批进入,再度分田,教导他们为善合群。这种事说出来好像不怎么体面,蒋政府是绝对不可能这样做的,既然旧的社会制度已经到了不可能发展下去的地步,那此举也算是合情有趣了吧。
  二是“数目字上的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ment)。网上看见很多人关于这个争得极凶,不同专家不同理解。仅从文本出发,我的对其解读便是简单的数据收集陈列汇总公开等等流程。明显的是晚明政府是没有能力也不会这样来对待财政的,神宗皇帝甚至藏着不知额数的小金库不肯借给国家,更不必谈整个帝国的完善经济数据体系了。不过文章还谈到黄先生对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政府的期许,现在看来这样的期许似乎放到今天仍是美好的,我们离数目字管理仍有一定距离。还有就是书中无比强调的这一种技术上看似冷血的管理模式,的确是可以带来清晰明确的财政布景,或许透明的运作和绝对高效率的商业社会模式,但是道德的位置向来很高,难道可以弃之不顾?再想几千年来统治阶层倡导的浮于空中的道德仁义对比在数目字管理下财富积累惊人的蓬勃社会,答案不言自明吧。高二以来接受新观点之一就是过分的道德强调不如法律数字来得迅速高效,管理国家需要的是实力速度而非漫长静止甚而无结果的教化。这些天也看到很多人胡乱批判黄仁宇的数目字理论,也许存断章取义之嫌。
  现在想来用这种理性温和的态度看待严肃历史倒是很爽快的体验,也许先读这本书也是好事,小小的平台,无忌的猜测,就从这里出发,去更深更远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0 04:33 , Processed in 0.0408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