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6: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得懂点欧洲知识
  
  
  日期:[2008年8月24日]  版次:[GB16]  版名:[阅读周刊 历史]  稿源:[南方都市报]  
  
  
  刘晓峰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老话常常很经典,受得住推敲。比如这鉴古以观今,说的就是历史学的使命,而“无古不成今”,一句话就准确交待了历史学内在的逻辑。“观今”为什么需要“鉴古”?这是因为历史的时间向度乍看是过去,但仔细想一下我们周边的事物,就知道今天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从昨天生长出来。“鉴古”以“观今”,还可以教会我们展望未来。因为代表希望的明天,也需要即将成为昨天的今天支撑,才具有真正的可能性。
  
  
    然而真学会一个“鉴”字,并不容易。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成为历史,成为“古”。这“古”上下何止五千年,纵横何止千万里,这一切太纷繁,太复杂。怎么读和读什么,反而真成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能够回答的,并且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一旦把这样的问题放在心里,作为一名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我反而觉得有书可荐,有话要说。
  
  
    要了解历史就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相关知识。这里要推荐的书,是新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推荐的理由,首先是这本书囊括了作为教养的欧洲知识于一体。《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共有两部分重要内容。第一篇“知识”,是认识欧洲文明最基本的常识,这部分内容分为“欧洲历史”、“欧洲文学”、“艺术史”、“音乐史”、“哲学家、思想家、理论与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性别讨论史”六部分。尽管这种分类本身就和我们日常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比如“性别讨论史”是否可以在这样一个框架中占有如此重大的地位,大有讨论的余地,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第一篇“知识”会提供给你一个欧洲文明最基本的知识框架。
  
  
    推荐的另一个理由,是第二篇“能力”更有趣。“能力”分为“语言之家”、“书海泛舟”、“各国风俗”、“智力、天赋和创造性”、“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反思的学问”六部分,内容是对欧洲文化中个人生活的极为感性描述,是“有教养者的交际指南”。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要了解欧洲仅仅依靠上述知识是不够的,还存在着和这些知识相对的潜在的行为规则。它同样需要你认真了解。
  
  
    阅读应当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这本书文笔优美,可读性强。德国人很哲学,他们总是一板一眼地推论事情,给人的印象是严肃认真到有几分拘泥的程度。《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作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虽然是德国人,可这本书的撰写风格,却处处有一份生动与幽默。这大概与作者有特殊的背景有关。据说这位汉堡大学的教授11岁前没有上过学,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进了学校则一路跳级,所学涉及文史哲,并曾留学英国和美国。55岁那年,这位本应以一名教书匠而终老的大学教授,不想忽然发表了小说《校园风波》,更没料想到这部小说上了排行榜成了畅销书冠军,并被拍成电影。从此后他写剧本、上电视,成了各种媒体的活跃分子。这样一个人,既有科班的历史功底,又知道怎样对大众讲话,由他来讲述西方何以为西方,可以说是极为合适的人选。1999年他写作这本《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成为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的畅销书,自有它的必然性。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2 17:31 , Processed in 0.0589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