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彀外谭屑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彀外谭屑》,书的封面非常古朴典雅,一卷在手,墨香扑鼻,我很喜欢。简介说赵珩先生用随笔杂记再现了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那些礼俗风物、旧事趣谈,读起来非常动人,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如今,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高度聚合的时代,图文影音都能轻易搜索得来,只有那些逝去的韵味、传统的人文,无法检索,仅仅飘香于残存的手记印本之中。手捧这样的书独自品读,有怡然自得的读书心态,有陶醉历史的生活共鸣,而在这背后,则是对被丢失的生活,感到无尽的失落。
  
  读完此书,我饶有兴趣的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和上学经历,再对比先生笔下的生活,只能感慨社会的变更,舆论的苍白,加上好为人师者的无知市侩,共同埋汰了许许多多的精粹传统。
  
  先生玩锡兵的时候,我玩的是变形金刚、四驱车、公仔、积木;先生看传统名著、小人书的时候,我看日本卡通动漫,八十后的我,感官上对于国粹的经典记忆仅限于绝版的神笔马良、大闹天宫这些工笔写意的动画;先生见识过许多承载着精湛工艺的民间玩物,从走马灯到傀儡戏到八音盒,我小时候已经见不到这方面物事的生活了,只记得自己更多是流连于百货前的玩具柜台,以及每次母亲和我路过派出所总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把我拉走——因为我总是好奇于所里面密密麻麻的两排摩托车;先生集邮听曲,读百家经典,彼时的我在家对着父亲的背影龇牙咧嘴练书法,在县立幼儿园中眼巴巴于幼师们手上的糖果,最终一事无成。
  
  不要小看这些琐屑玩物的历史分量,旧时的玩物,很多都蕴含着传统典故知识,而不仅仅是玩具。先生可以从锡兵谈到欧洲战事、军器历史,可以从泥人兵将演绎出三国演义的故事片段,可以在烟草吃喝等生活小品中谈出一番风土人情。而如今,玩具为的是消磨玩乐,上学只图日后文凭,商品走向绝对的利益化,餐台繁华于暴饮暴食,社会中许多层面似乎井井有条,空前华丽,只是彼此不再与历史相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我生活的童年,不会对于书中传统的任何物事感到兴趣。我集过邮,揣摩不出小小票纸背后的故事,加之工序麻烦,很快就把邮册扔了。我学过围棋,也曾深迷于此道,但无敌于父亲之后,身边苦于没有棋手,不到高中就把棋艺荒芜了。同时我还常常纳闷于为什么老一辈人如此热衷于节庆中的搭台唱戏。至于邻里亲朋,唠叨叙事中无非人情事故,初闻尚有新鲜感,久而久之,了无生趣。上学,数理化之外,也就是读思想品德,学社会主义理论,烦躁至极,幸好自小就懂得,书香自在课堂外。
  
  八十后的我们,实在无法意识到十年沧桑,割裂撕毁了多少珍贵文明。我们的时代贫乏而且苍白,基本不要指望常规教育能带你领略传统生活的精华荟萃。
  
  身边环境的人文就是这样,从小身边的人事对我而言就是现实、市侩,毫无美感。所以,当我读赵珩先生的《彀外谭屑》,我是满怀尊敬之心,仔细品味那些逝去的人事,感觉是那么地似曾相识,只是不知从何忆起。
  
  书中谈图说史,写礼俗,写故人,从地方景致到杂物杂谈,皆有所涉,谈吃谈画谈戏曲,饱含许多风情趣事,韵味十足。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赵珩先生生活趣味十足,不像我辈,天天喊着无聊,无聊到以刷网页、上开心网、玩QQ游戏为娱乐寄托,无聊到渴望扎堆,希望有人相伴扯淡闲谈,无聊到下班不知归去何方。在先生的笔下,悠然的意境长存于生活之中,在聆听、把玩、见识、谈吐、为学之间,品味出的是生活的有聊,而非无聊,这也是传统与当代的区别吧。
  
  脚步匆匆的人放眼社会都是,能怀旧遣兴者寥寥若干,在无形的压迫中常人如温水青蛙,漠然处之。这个缤纷多彩的新时代,人们讲究个性,希望标新立异,却遗忘了从容气度和睿智修养这类内形的修身,还好,我还有机会读读彀外谭屑这样的书,我从文字中看到了一个名家的风采,遗憾的是,先生这类的名士,离我们很远。
  
  http://yun0621.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08.html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6 23:46 , Processed in 0.0429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