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天寒夜长,嬴驷书房的大燎炉几乎没有熄灭的时候。木炭烧得再干净,也总有丝丝缕缕的白烟与炭气,天天熏烘,嬴驷的脸微微发黄,还有些轻微的咳嗽。尽管如此,嬴驷依然天天守在案头,真有些秦孝公年青即位时的勤奋气象。

        这天已是二更时分,嬴驷正在全神贯注地翻检披阅,年青的内侍进来禀报说,一个楚国商人求见。嬴驷惊讶地抬起头来:“楚国商人与我何干?不见。”

        内侍低声道:“他说受太子故交之托,前来送一件物事。”

        嬴驷大为疑惑,如果说他有故交,那就是“放逐”生活中结识的村野交谊,可那些人谁能知道他是太子?又如何能托人找到这里?思忖有顷,他不动声色道:“既是故交所托,请在外书房等候,我片刻就来。”内侍走后,嬴驷又沉思一阵,收拾好案头,轻步走到隔门前打开一个小孔向外端详。

        外书房站着一个身着华贵皮裘者,从一身华丽的黄色看,的确是楚国商人的习惯服饰。但这个人手中空无一物,脸上还垂着一方黑沉沉的面纱,透出几分不寻常的神秘气息。

        嬴驷拉开门,冷冰冰地盯着这个蒙面者,一句话也不说。

        蒙面人深深一躬:“楚国商人辛必功,参见太子。”

        嬴驷沉默伫立,依旧一言不发。蒙面人拱手道:“敢问太子,可曾认识一个叫黑矛的山民否?”嬴驷面无表情,既不摇头,也不点头。蒙面人又道:“黑矛委托在下给太子带来一件薄礼。”嬴驷冷冷道:“请先生摘下面纱,再开口。”蒙面人道:“非是在下不以真面目示人,实是在下天生丑陋,恐惊吓了太子。”嬴驷冷笑沉默。蒙面人右手一抬,面纱落地,一张红发碧眼阔嘴大牙连鬓虬髯的面孔赫然现出,在灯下显得特别可怖。

        嬴驷平淡淡道:“先生如此异相,何自感难堪?”

        商人拱手作礼道:“太子胆识过人,在下钦佩之至。”

        嬴驷仿佛没有听见,淡然道:“黑矛何许人也?本太子素不相识。”

        “黑矛言,他与一个叫秦庶的士人交好,找到太子府可找到秦庶先生。”

        “秦庶乃我书吏,公差在外。”嬴驷毫无表情地回答。

        “如此恕在下鲁莽。告辞。”

        “且慢。黑矛找秦庶何事?太子府可代为转达。”

        黄衣商人:“可否容在下遮面?卑相实在有伤大雅。”

        嬴驷点点头。商人捡起黑纱挂好,恭敬道:“禀报太子,三年前在下商旅,路过商山遇大雨阻隔,幸得黑矛兄容留旬日,是以结为好友。从此,来往路过必有盘桓。黑矛兄行走不便,故此委托在下寻觅故交,原无他故。”

        嬴驷似乎漫不经心道:“这个黑矛,何以行动不便?”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禀报太子,黑矛兄从军次年从马上摔下,一腿伤残,但立功心切,坚持留在炊兵营。十载过去,未斩敌首,未得爵位。老兵还乡,凄凉不堪。”蒙面商人声音嘶哑,语带哽咽。

        “新法之下,何得凄凉?”嬴驷听得很认真。

        “黑矛兄父亲被刑杀,母亲自杀,举村进山自救,唯留黑矛兄一人漂泊乞讨。”

        “如何……刑杀?自杀?自救?你详细道来。”嬴驷大为惊讶。

        蒙面商人缓缓道:“在下听黑矛兄言说,黑林沟大旱三年,遭了年馑。商於县令用官粮赈灾,被商君制止,当场斩首了商於县令和黑矛兄的父亲——里正黑九;又派出兵士,威逼举村老少进山,任其自生自灭。黑矛兄老娘亲悲痛过分,跳崖身死。黑矛兄伤残无依,无力谋生,又怕被官府当做疲民治罪,白日在楚国边界的山村乞讨,晚上赶回老屋落脚……”

        嬴驷面色阴沉得可怕,转过身去良久沉默。

        “禀报太子,这是黑矛兄托我转交秦庶的礼物。”

        嬴驷转身,赫然一块黑布包裹的物事立在面前。蒙面商人道:“黑茅兄言说,这是秦庶的心。他只教我给秦庶带一句话:那座坟没有了,是商君下令挖掉的。”

        嬴驷努力平静自己,淡漠地接过黑布包:“你可走了。”

        “秦庶先生若有口信带给黑矛兄,请他到楚天客栈找我。”

        嬴驷默默点头。蒙面商人深深一躬,大步去了。

        回到书房,嬴驷心乱如麻。看着那块紫黑的枯树墓刻,他禁不住热泪盈眶。那个美丽的红色身影从眼前飘过,那悲怆激越的歌声萦绕在耳旁,那个姑娘深深地爱着自己,为自己义无反顾殉情死了。那是第一次结结实实撞开嬴驷心扉的火热恋情。嬴驷在峡谷里痛不欲生的时候,已经明白,原来自己也深深地爱着这个美丽的村姑。假如他不是被“放逐”,假如他不是秦国太子,他一定会将她带回来,一定会娶她。他离开黑林沟的时候,心中就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要接她娶她,可是他当时不能说啊。没有想到,他冷冰冰的拒绝不但没有使姑娘知难而退,反而使姑娘为他献身了。多少年来,嬴驷每想起那个美丽的身影,心就疼得滴血,一种深深的屈辱感就折磨得他寝食不安。姑娘留给他的,就只有那一抔黄土一只玉埙,那是他魂牵梦绕的一抔黄土啊。如今,连他亲手给姑娘盖上的这一抔黄土也被铲除了,黑九夫妇也竟死了,黑矛兄弟也沦为乞丐了,唯一在嬴驷冰凉的少年时代留下的一片淳朴友谊,就这样被无情地抹去了……上苍啊上苍,你何其不公!

        嬴驷一夜未眠,木然坐到天亮。宫中内侍来传宣他时,他刚刚上榻不到一个时辰。嬴驷本来想大睡一觉,清醒清醒,避免自己沿着绵绵思绪滑下去。可是上榻后怎么也不能入眠,反倒更为清醒了。蓦然,他心海一闪,想到那个狰狞可怖的蒙面商人,觉得此人此事大为蹊跷。那个商人是先问自己是否认识黑矛的,此一问,便可见他知道“秦庶”就是面前的太子。看自己默然不答,他才说黑矛委托他到太子府找“秦庶”的。若黑矛果真沦落为难以求生的乞丐,如何能知道“秦庶”在太子府?美丽山妹殉情于荒山绝谷,黑矛如何能知晓?商君纵然经常出巡,又如何能到得那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毁墓?果真商君认为有人假冒嬴驷损害公室声誉而毁墓,能不禀报公父?公父能不询问自己?商君执法固然无情,但却从来没有逾越法度雷池半步,他能如此滥杀大名赫赫的造士里正黑九么?秦国新军军法昭彰,军中伤残,纵然不斩敌首,亦在退役时赐金安置,如何能沦为乞丐?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心头一亮,嬴驷想到了自己在荒山绝谷醒来时的奇迹——断指接上了,伤口包扎了,身上盖了一件白布衫,手边还放了一块熟肉。仔细想来,当时显然有人发现了自己,从墓刻上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才救了自己,但却没有露面。反复思忖,泄露身份的可能唯有这一次。知道“秦庶”就是嬴驷的,也只有那个荒山绝谷救过自己的那个神秘人物。这个人是谁?难道……猛然,嬴驷一个激灵,那个人肯定就是昨晚的楚国商人!

        嬴驷猛然坐了起来,望着映得窗户一片淡红的早霞,嘴角漏出一丝冷笑:“来人。请家老前来。”

        不消片刻,一个老内侍匆匆走进寝室。嬴驷低声吩咐了几句,倒头便睡,鼾声大起。

        红日已上半山,宫中内侍来宣。嬴驷虽则只睡了半个时辰,却一点儿不显疲惫之色。到得宫中,公父刚刚梳洗完毕,正在前庭缓缓舞剑。嬴驷上前恭敬见礼:“公父康复,儿臣不胜欣喜。”孝公收剑笑道:“驷儿,今日陪我去南山如何?”

        “儿臣遵命。”嬴驷欣然领命。

        出得宫门,嬴驷见只有十多名甲士和公父的一辆轺车,便知道新母后不去,也不多问,翻身上马走在轺车旁边,出了咸阳直奔南山。

        这是冬日少有的无风天气,阳光和煦,苍松长绿,颇有几分小阳春光景。到得山下,沿着一条小河进山,苍松翠柏的谷地中露出一片青砖绿瓦的院落,在萧疏的冬野倍显宁静旷远。孝公遥指山谷院落问:“驷儿,来过此处么?”嬴驷知道公父问的是放逐期间是否来过,摇摇头道:“此处没有民户,儿臣尚未来过。”孝公指点道:“你看,这条山水叫田峪川。东南那座山,就是饿死伯夷、叔齐的首阳山。那片院落啊,可是大大有名的一个人物留下来的。”嬴驷恍然大悟:“儿臣想起来了,莫非是老子书馆?”

        孝公微笑点头,吩咐车马慢行,沿着山道向谷地院落而去。

        到得谷地,院落反而隐没在松柏林中无从得见了。穿过小河边一片松林,面前豁然开朗,一座蓝田白玉筑起的高大石坊巍然矗立在松林草地,石坊正中四个斗大的黑字——道法天地。进得石坊一箭之地,便见朴实无华的院落大门。孝公吩咐停车驻马。

        车马方停,嬴驷就见公父的贴身老仆兼内侍总事黑伯从大门匆匆走出。黑伯来到孝公车前,扶孝公下车,拱手禀报道:“按照君上吩咐,一切妥当。”

        孝公吩咐道:“黑伯,两个时辰后,我到上善池。你稍后到系牛亭找我。”黑伯答应一声,吩咐车马侍从随他从偏门进院去了。

        孝公向嬴驷一招手,从正门进入,直向院落深处而去。嬴驷一路留心,发现这座外观很不起眼的院落,内中竟大有气象。水流亭台错落有致,松林小道回环周折,地势缓上成坡,宛若咸阳北阪。这种山坡,任何大雨山洪都停留不住,直涌门外的田峪川。房屋亭台分明是山石砖瓦粗糙堆砌起来,偏偏却显出一种质朴本色与浑然野趣,令人大为悦目。到得半坡一处石亭下,孝公肃然向亭外的一株老柏躬身一拜。嬴驷也连忙跟着一拜。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进得石亭,嬴驷发现石案上已经摆好了茶具山果,便知这是预先安排,公父今日定有大事要对他说,不由神情肃然地为公父斟了一盏热茶,肃立一旁。孝公饮了一口热茶,招招手教儿子坐在对面石礅上。

        阳光下,秦孝公的面色焦黄憔悴。嬴驷心中涌上一股酸楚道:“儿臣无以为公父分忧,惭愧之至。”秦孝公笑着摆摆手道:“莫说这些。可知今日你我父子到此的原委?”

        嬴驷摇摇头道:“儿臣不知。”

        秦孝公喟然一叹:“嬴驷啊,你也算历经风霜,对世情人事有自己的见识了。无须瞒你,公父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你也一定能看出来。”

        “公父……”嬴驷哽咽一声,扑拜在地。

        孝公豁达地笑了:“起来吧。人生寿夭,原在天算,何须伤怀?你我既生于公室之家,国事便是至大。公父对你今日要说的,是一宗国事之密。你大父定的规矩,国君临死,方可将这秘密传给继位者。我就是在你大父临终时才知道的。可是,公父没有时日了,清醒时说比糊涂时说要好。”

        嬴驷站起来坐在对面石礅上,发现黑伯远远站在路口,方才悟到公父今日的周密用心。

        秦孝公缓慢地说着,太子嬴驷认真地听着——

        几千年来,嬴秦部族一直流传着两则神秘的预言。一则是部族公开流传的,一则是在嫡系公族中秘密单传的。公开流传的预言,是舜帝当初赐给嬴氏“秦”之封号封地时的一则预言——兹尔秦族,后必大出天下。在立国前的沉浮挣扎中,这则预言是嬴秦部族的精神火把,是嬴秦部族精诚凝聚的纽带。四百多年前,嬴秦部族成为诸侯国之后,这则预言渐渐成了流传在老秦人中的古老故事,那像彗星一样激励人心的光芒便渐渐消失了。在通常庶民的心目中,一个半农半牧的偏远部族成为中原诸侯大国,也就算大大的“大出”了,还想如何呢?这则遥远的预言,便在嬴秦部族贫乏的想象中渐渐干涸了。

        这则预言是国史载明的,嬴驷自然很熟悉,本不是甚秘密。

        另一则秘密预言,则发生在嬴秦部族立国四百余年之后,时日很近,并且要具体得多。但这则预言却只在嫡系一脉的国君与储君之间单传,严厉禁止流传民间。秦孝公要对嬴驷说的,正是这一则预言。

        这则预言,是当年西入流沙的老子对秦国国运的推算。

        六十多年前,秦献公即位的第十一年春天,接到一个消息,曾在洛阳周室做过柱下史的老聃要到秦国来了。秦献公不禁大喜过望。在东方诸侯卑秦,天下士子视秦国为蛮夷之邦而拒绝入秦的年代,一个声名远播就连孔子也要向他求教的泰斗人物要到秦国来,岂是等闲小事?秦献公请出了一个酷爱和学问家交往的人物来接待老子。这个人,就是曾经做过函谷关令的尹喜。尹喜精心准备,周密筹划,将一切都部署得妥帖之极。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是年四月,不知高年几许的老聃骑着一头青牛优哉游哉地进了函谷关。虽然那时候函谷关还被魏国占领着,但尹喜派出的斥候早就发现了这个走遍天下也不会错认的老人,立即飞马报回栎阳。尹喜多与名士交往,知道像老聃这样的泰山北斗,绝不会刻意到秦国都城歇脚,一定要找山清水秀的胜境独居,便对秦献公禀明自己的想法,商议好了对策。

        果然,老聃的青牛悠悠地飘过了栎阳,向着南山去了。进入莽莽苍苍的南山北麓,老聃和随行小童却被布衣牛车的两个“士子”拦住,不断求教学问。老聃颇是喜欢这两个坦诚质朴的“士子”,在他们的山庄歇息了下来。一连盘桓数天,俩人对老子提出了数不清的难题,老子都一一解疑,谈天说地般娓娓道来,胸怀心海间仿佛埋藏着无穷无尽的学问。

        一个布衣“士子”整日陪着老子闲步深山,牛走旷野,粗茶淡饭却又极尽恭敬地侍奉着这位穷通天地的老人。夏夜星空下,这个布衣“士子”提出,请老子写一卷天地文章给秦人“开塞”。老子大笑一番,终不忍拒绝其虔诚请求,便慢慢地写了起来。就像那扑嗒扑嗒的青牛脚步,老子写得慢极了,远远赶不上那个布衣“士子”的刻简。

        一月之后,老子终于写完了五千言的“开塞”大书。那日晚上,另一个布衣“士子”单独走进了老子的小院。夏夜的一轮明月下,老子正坐在院中高台上仰望苍穹,点头摇头,兀自叹息感慨。

        猛然,老子身后响起一个声音:“敢请前辈教我。”

        老子没有回身,叹息一声:“秦公何其聪睿,宁误老聃耶?”

        布衣士子扑拜不起:“前辈既知我身,请为嬴师隰解惑。嬴秦日衰,秦人多困,嬴师隰寝食难安。”

        老子依然没有转身,仰望苍穹,一阵思忖后喟然叹息:“秦公谨记:老聃之言,只传储君,若有泄露,自罪于天。”

        “嬴师隰恪守前辈之言。”

        老子缓慢低沉地说出了一段话:“老聃昔年游宿巫山神女峰,细察天象: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

        秦献公请老子拆解,老子却摇头不语。

        后来,老子留在南山麓收了数十名弟子,教导三年,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有人说,老子去了大漠流沙。有人说,老子去了阴山草原。也有人说,老子进南山修身成仙去了……这个神秘老人留给世人的,唯有那一卷五千言的天地文章和那一则神秘久远的预言预言,即老子预言。《史记•周本纪》与《史记•秦本纪》相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有异。。

        “嬴驷,老子预言不能见诸国史,你记下了?”秦孝公肃然问。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记下了。”嬴驷正色回答。

        “你背一遍,我听。”

        嬴驷一字一顿念道:“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为诸侯,而秦周分离;离五百年,而大合于秦;合十七年,则霸王出。”

        听嬴驷背得一字不差,秦孝公意味深长地笑了:“你,信不信老子的国运预言?”

        嬴驷一时沉吟,不知如何应对。他的第一感觉是惊讶与震撼,老子的预言岂不是给了秦国一个新的精神火把?分五百年而合,现下秦已立国四百二十多年,那岂不是说再有百年上下秦国就将与“周”大合?老子是周王室的史官,他说的这个“周”,自然囊括了天下诸侯,而绝不仅仅是龟缩于三川一隅事实上比寻常小诸侯还要窝囊的“周王城”;直到今日七大战国,也依然在口头上承认周王室为“天下共主”。如此说,与“周”合,就是与“天下合”,“大合于秦”,就是秦将代替周统一天下!而百年上下,也就是两三代人的岁月,相比于舜帝预言实现的两千多年,何其短也。有了如此辉煌的前程,秦人自然倍加奋发,比国君的任何激励之书都要有威力。几千年来,“天”的暗示对于庶民国人是无比神圣的,他们承认服从“受命于天”的大人,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流血拼命,成就天命大业。别的不说,舜帝的预言就长期支撑了嬴秦部族的浴血奋战,能说这种国运预言的威力不大么?春秋战国以来,多少新老贵族都在权力争夺中假托“天命”以聚拢人心,老子的“合秦”预言岂非求之不得的天命之书?既然如此,大父、公父为何都秘而不宣呢?果真是忌讳“泄露天机”之罪么?天机若果然不可泄露,老子何敢明言?

        看来,大父、公父一定还有埋藏很深的想法没有说出。嬴驷的沉吟正在这里,他正襟危坐,谨慎回道:“公父,儿臣对阴阳天命之学素来陌生,不知从何谈起。”

        “如此说吧。”秦孝公道,“若是神明占卜,说秦将为天下霸主,子何以待之?”

        嬴驷没有犹豫:“纵然天命所归,亦需人事努力。儿臣当似有若无。”

        “好!”秦孝公拍案而起,“公父要的,就是这‘人事努力,似有若无’。”他在亭中缓缓踱步,字字斟酌道,“你大父临终时说,他之所以没有将这个预言早日告我,就是怕我恃天命而骄,反倒自绝于天命。驷儿啊,要知道,一个君主,沉溺于天象、占卜、童谣、谶语之类,非但荒唐,而且丧志。往远说,三皇五帝可算天命攸归了。然则,舜帝却囚禁了尧帝而当权,大禹则囚禁了舜帝而当权,天命何在?往近说,周室天子哪一代不是聪慧英武?偏偏却痴信天命,在大争之世龟缩自保,而今只留下了洛阳城周三四百里,何其凄惨也。如此天命,有同于无。再往近说,楚宣王痴信星象,竟因彗星径天而乱了阵脚,用土地城池收买魏国齐国,要灭我秦国。最后如何,丢了城池,穷了国家,还没有结成灭秦同盟。你须牢牢记住,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它永远都只是强者的光环!”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公父之言,鞭辟入里,儿臣永生铭记。”

        “嬴驷,秦国纵可一统天下,也要一步一步一代一代地去苦做,去奋争。万不可乱了心志,走入歧途啊。”秦孝公语重心长。

        “公父,秦国正道,乃坚持公父与商君创立的法制,而不是坐待天命攸归。儿臣深知,没有新法,就没有强秦;没有新法,就没有庶民国人的真诚拥戴。秦国前途纵有千难万险,儿臣亦无所畏惧。”嬴驷慷慨激昂。

        “好。”秦孝公拍拍儿子的肩膀,欣然而又亲切道:“驷儿,你长成了。有此等精坚心志,公父也就不多说了。走,我们去看太后和姑姑。”

        “太后、姑姑也来了?”嬴驷感到惊讶,又立即高兴起来。

        老太后住在这里已经几个月了。她对富丽堂皇的咸阳宫一点儿也不喜欢,倒是对雍城、栎阳多有留恋,时常念叨。秦孝公突然病倒,老太后莫名其妙地说咸阳宫“空阴”太重,要儿子和她一起搬到栎阳去养病。秦孝公知道母亲老了,喜欢那种抬脚可见的小城堡小庭院。与玄奇大婚后,秦孝公就有意陪母亲到南山游了一趟,老太后见到秦献公为老子书馆立的石坊,睹物思情,便在这里住了下来。孝公其实正是此意,便将太后寝宫的仆从物事几乎全部搬了过来,教老太后在这田园书馆里安度暮年。老太后选了上善池边的一座空闲小院落,在这里悠然地住了下来。荧玉康复后正想去崤山一趟,亲自见见白雪,回来后再去南山陪母亲。正在此时,却接到秦孝公派黑伯送来的一条密简,便将两件事颠倒了顺序,先到了南山来陪母亲了。

        秦孝公和嬴驷到来时,荧玉正给老太后弹奏秦筝。这筝与琴相似,却比琴长大粗犷,是秦人的独创乐器,天下呼之为“秦筝”。这时的秦筝只有八根弦,尽管比后来的秦筝少了几弦秦始皇时,名将蒙恬将秦筝增加为十弦以上,音色更为丰富。见本书第五部讲述的故事。,但还是比琴音域广阔,弹奏起来深沉旷远苍凉激越,秦人莫不喜爱有加。荧玉奏的是《秦风•蒹葭》,这是一首在秦地广为流传百余年的情歌,荧玉边奏边唱,老太后微闭双目深深沉浸在对往昔年华的追忆中。

        秦孝公停下脚步,凝神倾听,觉得深沉辽远的筝音中隐隐有一丝忧郁,使这首美丽的情歌显得有几分忧伤,不禁若有所思。筝音一落,秦孝公拍掌笑道:“好啊,弹得好,唱得也好。”嬴驷连忙上前给老太后和姑姑行礼。老太后高兴地拉着孙儿说长道短。荧玉吩咐侍女置座上茶,亲自扶二哥坐在铺着绵垫儿的石礅上。

        时当正午,山洼谷地向阳无风,小院子暖和得没有一点儿寒冬萧瑟之气。荧玉吩咐上饭,长大石案顿时摆上了一片野味山菜和两坛清酒。嬴秦嫡系的三代人,就在这简朴幽静的黄土小院里开始了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共餐。老太后精神大好,一再教儿子和孙子多饮几碗清酒。秦孝公饮了一碗,额头上生出了涔涔虚汗,便不再饮了。荧玉和嬴驷见孝公不饮了,也停了下来品尝炖得酥烂的山兔野羊。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孝公笑问:“母后,要不要搬回咸阳?”

        老太后连连摇头:“不不不,就南山好。咸阳,太空了。”

        “可是,母后一个人住,我如何放心得下?”

        “渠梁啊,”老太后叹息一声,“娘没事,山清水秀,我蛮舒坦,倒是娘放心不下你。秦国势大了,你也累垮了。要娘说,你不妨将国事交给鞅和驷儿,和玄奇一起住到这儿来,身子自会慢慢康复的了。”

        “好。明春一过,我与玄奇搬来。”秦孝公爽快答应,回身道,“驷儿,你想不想陪祖母几日?”

        嬴驷心中诧异,公父不是教自己与商鞅摄政么,如何却生出教自己留在南山的意思?一时困惑,沉吟道:“但凭公父安排。”

        秦孝公道:“三五日,祖母会让你长许多见识也。”

        嬴驷拱手领命,老太后高兴得满脸笑容。

        饭后,太后吩咐嬴驷陪自己在院中转转,说有几个地方还没去过。院中只留下孝公和荧玉兄妹。秦孝公道:“小妹,随我进山一趟。”荧玉也不多问,出门上马,就随秦孝公飞驰进了南山深处。二人返回时,已经是夕阳将落。简单的晚饭后,秦孝公与荧玉向太后告辞,登车回了咸阳。

    第十四章冰炭同器(4)

        四、嬴虔甘龙的诡秘暴亡

        秦孝公处心积虑,要做好最后一件大事。

        储君之事一旦解决,秦孝公心头顿时轻松。作为国君,后继无人是最大的失败。而今嬴驷作为不俗,颇有见地,看来堪当大任,加之商君辅佐,秦国将后继无忧。秦孝公心一定,就想到了一直萦绕心头的一件大事。再不做,就来不及了。虽然扁鹊的神术、老墨子的奇药、玄奇的爱心同时遇合,使他的病体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但秦孝公知道,这绝不意味着他病体的康复。他的时日不多了,他必须尽可能地做好这最后一件大事。

        从开始变法,秦孝公就或明或暗地意识到,秦国朝野有一股反对变法的势力存在。尽管这股势力随着变法的节节推进而渐渐萎缩,尤其是庶民国人中的反变法势力几乎全部化解。原因只有一个,庶民国人从变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奖励耕战、废除井田、隶农除籍、族里连坐、移风易俗,这些最重要的新法实行三五年后,莫不使国人竭诚拥戴,连那些历来蔑视官府的“疲民”,也变成了勤耕守法勇于公战的良民。这是秦国新法不可动摇的根基。

        但是,秦国新法却屡屡伤害了老世族,废除世袭爵位、废除世族封地、废除私家亲军、废除世族治权、无功不赏、有罪同罚等等,几乎将世族特权剥夺得一干二净。秦国的老族望族几乎在变法中悉数崩溃了。另一方面,上层权力也在变法中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变化,旧族权臣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贬黜架空了。一个个做来,虽然并不显山露水,然则时日一长,资深老世族的全体衰落,却是谁也看得明白的事实。甘龙、杜挚、公孙贾、孟西白三族大臣以及无数的世族臣工,都是这样被淹没的。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49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更重要的是,变法浪头还无情地湮灭了一批本来是变法支持者的世族大臣,将他们也变成了与反对变法的旧世族同样下场的沦落者。少年太子嬴驷、太子左傅兼领上将军的嬴虔、太子右傅公孙贾的被逐出庙堂,是变法进程中最重要的事变,导致秦国的庙堂权力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秦孝公、商鞅、嬴虔组成的“三铁云梯”残缺了,作为国家储君而起稳定人心作用的太子从权力层消失了,久掌机要而颇具影响力的公孙贾被刑治放逐了。从庙堂权力场的眼光看,当年的太子力量竟然成了秦国变法的最大受害者。这一事变的直接后果,是秦国上层力量的根基大为削弱;更深远的负面作用,更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在变法中受害的老世族们将以“太子派”为旗帜。无论太子、嬴虔、公孙贾等对变法的态度与老世族们有多大区别,老世族们都会将太子力量作为他们的旗帜,而太子力量也会与老世族们产生某种惺惺相惜的共鸣,都会对变法及其轴心人物产生出一种仇恨。

        与其说秦孝公嗅到了某种气息,毋宁说秦孝公从一开始便清楚这种后果。

        秦孝公是一个极为特出的权力天才。他的雄才大略,不在寻常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而在于将一场千古大变不动声色地从惊涛骇浪中引导出来。他的全部智慧,就在于每次都能将本可能颠倒乾坤的流血事变稳健地消于无形,使秦国大权始终牢牢控制在变法力量的手中,成功地迫使秦国上层老世族势力在变法中全面“隐退”。在商鞅掌握轴心权力之前,他巧妙地搬开了阻碍商鞅执掌大权的阻力,有步骤地将权力顺利集中到商鞅手里。商鞅掌权开始变法后,充分施展出千古大变的肃杀严峻与排山倒海般的威力。这时的秦孝公没有提醒商鞅谨慎行事,更没有陷入变法事务,去一钉一铆地干预订正,而是淡出局外,全身心注目那些暗中隐藏的危险。他很明白,像商鞅这样的磐磐大才和冷峻性格,任何督导都无异于画蛇添足。作为国君,他只要遏制了那些有可能导致国家动乱的势力,变法就会成功。在“太子事变”前,秦孝公对老世族势力并不担心。但在“太子事变”后,秦孝公却警觉到了某种危险。

        虽然如此,秦孝公非但没有对这些危险势力斩草除根,甚至连多余的触动都没有。商鞅的唯法是从与秦孝公的后发制人在这里不谋而合,都对这种有可能合流的危险采取了冷处置——你不跳,我不动。所以如此,是因为秦孝公要让岁月自然淘汰这些危险者。他相信,仇恨失意郁闷独居山野放逐等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将早早夺去他们的生命。甘龙、嬴虔、公孙贾几个人一死,全部危险力量的旗帜人物就没有了,其余残余力量,自然也就在朝野大势中融化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50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2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记书签
        谁能想到,上天仿佛遗忘了那些失去价值的生命,竟然不可思议地将厄运降临在他这个国君身上,盛年之期,行将辞世。这一冷酷事实,迫使秦孝公动了杀机,他要在最后的时日里铲除这些隐患。

        即将成为国君的嬴驷,对商鞅总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疏离,对嬴虔公孙贾则总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歉意。这是秦孝公敏锐的直觉。假若这些危险者消失了,嬴驷会是一个好君主,也有能力保持秦国的稳定。然则,只要这些危险者还在朝局之内,秦国新法和商鞅本人就将面临极大的风险。要消灭这种隐患,只有他能做到。

        秦孝公的谋划很简单,也很实用。首先,他避开了商鞅,也避开了嬴驷,不教他们知道这件事,更不教他们参与这件事。商鞅是秦法的象征,是危险势力的复仇目标,而铲除隐患的方式却是“违法”的权力角逐,是旨在保护商鞅的行动。有他参与,隐患反而会更加复杂,反倒可能使保护商鞅的目的适得其反。而嬴驷是储君,要尽可能地不为他树敌。单独地秘密地完成这件大事,是秦孝公最后的心愿。

        有意将嬴驷留在南山,秦孝公与荧玉迅速回到咸阳。荧玉按照秦孝公的叮嘱回府了,秦孝公却驰往咸阳北阪的狩猎行宫。

        这时候的咸阳北阪,还保持着苍茫荒野的原貌,远非后来那样声威赫赫。所谓狩猎行宫,也就是两三座储藏猎具的石屋与临时休憩的一片庭院。虽然简朴,却常住着一个百人骑士队,等闲臣民不能进入。秦孝公在这里秘密召见了国尉车英,计议了大约半个时辰,秦孝公又飞车回到了咸阳宫。

        夜半时分,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漆黑的原野上,一队人马悄无声息地从北阪的丛林中开出,又悄无声息地开进了咸阳北门。

        就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咸阳南市的那片孤独院落里,蒙面石刻般的嬴虔依旧青灯枯坐。突然,“砰”的一声,一支袖箭扎在面前的长案上!庭院中却一片寂静,杳无人迹。嬴虔缓缓拔下袖箭,解开箭身的布片展开,不禁浑身一抖。枯坐良久,他伸手“笃、笃、笃”敲了三下长案。

        一个黑衣老仆走来默默一躬,嬴虔对老仆耳语片刻,老仆快疾地转身走了。

        次日清晨,一夜北风刮尽了阴霾,咸阳城红日高照恍若阳春。咸阳宫南门驶出了一辆又一辆华贵的青铜双马轺车,车上特使捧着国君的君书,抵达一个又一个元老重臣的府前。秦孝公向元老们发出了大宴喜书——国君康复,将在咸阳宫聚宴老臣,大赦前罪,特派使者专车迎接,元老务必奉书前来。

        一时间,街中国人翘首观望,感慨国君的宽宏大量,弥漫出一片喜庆。一半个时辰后,以各种形式贬黜而备受冷落的元老们陆续进了咸阳宫,矜持地下了青铜轺车,相互高声谈笑着进了正中大殿,按原先的爵位名号各自就座了。六个大燎炉,木炭烧得通红,大殿中暖烘烘的。这些白发苍苍的元老们多年来为了自保,已经断绝了相互来往。今日聚宴宫中,纷纷相互问候试探,寒暄得不亦乐乎。堪堪将近巳时,大殿中只剩下三张空案——正中央的国君位、左手的太师位、右手的太子左傅上将军位。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7:53 , Processed in 0.05377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