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21: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是一本时评汇集,但我印象最深却是书中提及的我们应该“历史地对待历史”,即还原当时的环境、条件,看人和事的转变,直白的说就是,历史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跟我所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读过的《三国》《水浒》等书,皆为七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除了小说本身的语言和情节颇为吸引之外,“后人”在前面插入的精辟序言总是让学生的我为“马列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之深度所震动。
  原来所有的人皆不应有所谓的天赋聪明,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怎么觉得是病句)。
  原来所有的人要么有阶级局限性,要么不过是封建地主的刽子手。
  我怎么就没能在《三国》中看到作者大肆吹嘘这些封建统治者的天赋才能?
  
  我怎么就没看出关羽的“忠义”不过在维护封建统治前提下,为封建主卖命?
  我疑惑的是,在当时环境下,一个将军不为忠君报国(狭义),你还指望他有更崇高的社会理想?即使智慧如王守仁,一个顿彻顿悟之“圣人”,尚以帮国家(其实就是君主)平叛治民为之成功,你又怎么能让苛求个个都以建造大同世界为己任呢?
  
  
  《常识》中提到中国史学有过让人尊敬的一面。
  
   “中国历史最令人感动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历史的书写本身。历代史官以“实录”的方式,尽力客观地记录国朝上下发生的大事。虽有帝王荒淫暴虐,也不必为尊者讳;虽有天灾人祸诸端异象,亦不必笔存忌惮。然后把一切留诸后世,不只信任自己,也信任未来。直到另一家人做了皇帝,依据前朝留下来的记录,再替它修整成史。这是后人对前人的责任。“
  
  但从某一代人开始,“中国人学历史就像小孩看戏,任何人物一出场,首先要问:“他是忠臣还是奸贼?”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同样对应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则是非左即右,非友即敌,不做英雄就要做反英雄,某些媒体P大点事总要搬出一套宏大的理论, “让自己变成伟大理论的道成肉身。”
  
  虽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三国》这些序言依然还在,但诸如唯物史观之类的推荐语或序言已经很少出现了。
  
  有一天我们回想起来会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代——我们能“历史地对待历史”,这毕竟是2000年从《史记》开始就有的传统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4 15:33 , Processed in 0.0442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