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鸿章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0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本李鸿章的书,想了一些梁启超的事。
  
  历史人物的评价,总是能写好几本书,遗憾的是,影响最广泛的那几本——我们义务教育都要读的,却总是不能给个公允客观的评价,更遑论全面了。梁启超出名于百日维新,后在北洋政府为官,退出政坛后在清华教书,研究方向是历史,除此外,在哲学、文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另外他是最早用新文体写作且第一个把“中华民族”用在文章上的人,梁属于最早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一群人,其影响应该说远超李鸿章,这么一个牛哄哄的人物,从历史上读到的信息就只是他变法失败后他成了一名保皇派人士,专司维护清廷之事。看了《李鸿章传》中的论述,才发现梁公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评论公允全面,视野也非常国际化,并非课本所写的“冥顽不灵”的清朝遗老。全书无非想给李鸿章一个公道:碍于其所处之势,不敢大展拳脚,妨于其学识所限,注定不会有大作为,鞠躬尽瘁但只是修补救火,无济于事,最到位的评价我觉得是——“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之人也,有閱歷而無血性之人也。彼非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心,後彼彌縫偷安以待死者……是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原文)。”今人看来,也大抵如此,在那个形势下为官,如无力挽狂澜之魄力和能力,也只能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念经祈祷寺庙别太早崩塌,李中堂偏偏七十几岁后开始倒霉,马关受辱、庚子事变都遇上了,于是上半生积下的名声毁于一夕,甚至成了“卖国贼”,也毁谤太过了,说到底他不过是给清皇室守门的人,不得其时,无力回天而已。
  
  历史人物他就是在其时其势其人,除此外加的一切帽子和罪名都是无理取闹,但如果说李鸿章是千年一遇之人杰,也未免太过,多少有些牵强附会,指鹿为马,甚至只为了证明中国19世纪也有人才栋梁,聊以自慰罢了。
  
  从兵家看,作者也说了:李鸿章打的是自己的同胞。打太平天国、剿捻匪实在不算什么光辉业绩,我朝又不是清皇朝;从外交看,李鸿章是近代第一个敢于但不擅于(这一点他不如顾维钧)与国外打交道的人,算是中国第一个外交部部长吧,因此其名声传于欧美各国,跟俾斯麦、格兰特将军都有交往,除此外,其外交成绩也是惨淡,“彼之前半生,甚親英國,其後半生,最親俄國(原文)”,但英国人打太平天国是保自己利益,洪秀全愿意跟老外谈判,清朝也就完蛋了,俄国人只是在帮自己抢回辽东,中国该遭殃还是遭殃了,割地赔款半个子儿没少,所谓外交官,周旋诸国之间却没能借到任何外力,更谈不上不上乘隙图强自立了。从李中堂广受称颂的两点看,他不过是“尽心焉耳以”,不足称道。最扯的是跟俾斯麦的对比,如作者说的:“李鴻章之學問智術膽力,無一能如俾斯麥者。(原文)”单挑必败无疑。从更广的层面看,所谓“东方俾斯麦”也显得莫名其妙,俾斯麦所处的普鲁士,如同一个奋发聪颖的青年,它有黑格尔、莱布尼茨、克劳塞维兹的思想,还有老毛奇和冯·罗恩的利剑,哪一个不是近代史影响极深的角色?李鸿章有什么?一个暮气的国家机器和一个苟安的太后罢了,把这两人放在一起对比,多少有点关公秦琼的感觉。
  
          梁启超十分推崇欧美等国的大臣,如他一样的士君子们寄望于当时的地主官僚能转变成资本官僚,让国家走上独立的道路,这些要求对李鸿章们来说有点高了,他也一再叹息:李鸿章不学无术——大概就是觉悟不够吧。寄望官员中有人能收拾烂摊子,在当时是一种无奈和务实——美国式的民主解决不了当时的内忧外患。王小波尚且觉得做过数学题(接触西学)的皇帝来改革会更妥当些——这也许是他见识了文化革命后的感慨,而邱震海也说:假若邓小平还在世,就像当初说搞市场经济一样说,宪政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局面是否有改观了?  末了他补了一句:寄望强人政治,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可见今日之中国,在政治改革上,大家意识随提高了,但对强人的寄望,仍没多少转变。从这点看,真不能苛求一百年年前梁启超能摆脱对“俾斯麦”的期盼。
          又扯远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6 13: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李鸿章一个公道:碍于其所处之势,不敢大展拳脚,妨于其学识所限,注定不会有大作为,鞠躬尽瘁但只是修补救火,无济于事,最到位的评价我觉得是——“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之人也,有閱歷而無血性之人也。彼非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心,後彼彌縫偷安以待死者……是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原文)。”今人看来,也大抵如此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 23:00 , Processed in 0.0454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