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哲学史(上卷)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08: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书卷端的两篇序言是简明而真诚的,比现在流行的绝大部分八股式序文要可爱得多。其中介绍的关于本书的一些宗旨,我认为是值得注意的。
  
  一、本书提供的是作者认为若想对哲学家有同情的理解时有必要加以叙述的一般历史。
  
  二、哲学不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是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而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要试图将每一个哲学家都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要插入一些纯粹社会史性质的篇章。
  
  三、哲学家在本书中所占篇章的分量与他所持学说的高明程度并不成正比,对本书的篇章安排来说,该人在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大小是更重要的指标。
  
  四、过分简短的叙述不会带给读者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不值得详尽处理的人物基本上都被完全略过不提(这一条真是治疗庸俗史书面面俱到拖沓冗长毛病的良药)。
  
  五、适当地插入一些关于哲学家的细节,使文字更为生动(本书所以有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细节的出现)。
  
      罗素是一个高傲、固执而有些诙谐的学者,这从他在序文中反复强调没人能够精通所有学问因此不要因为书中关于特定人物的知识缺陷而指责他但同时你一定要记住这个特定人物的知识缺陷不包括莱布尼兹因为他就是在该书撰成以前世界上最了解莱布尼兹的人没有之一就可以看出。没有他这种复杂的性格作支撑,这本书无疑要教条、乏味得多。
  
                                                     一
  
      本书叙述的完全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但其中很多事件或观点都能在中国的哲学或历史中找到相似的影子,于是在读书时顺手将一些未必恰当的中国影子记在行间天头,也许异日请兼通中西的达人来做篇题为《罗著西方哲学史的中国观照》的文章是个不错的主意。
  
  P20:真理只能求之于圣经,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解释圣经。
  
  P32:荷马决不是原著者,而是一个删定者。
  
  P150:只有多利亚(因为它勇敢)和弗莱吉亚(因为它有节制)的音乐才可以允许。
  
  P176:尽管柏拉图对于算学和几何学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而且算学和几何学对于他的哲学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近代的柏拉图主义者却几乎毫无例外地全都不懂数学。这就是专业化的罪过的一个例子:一个人要写柏拉图,就一定得把自己的青春都消磨在希腊文上面,以致于竟完全没有时间去弄柏拉图所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了。
  △中国传统的学问也强调门类之间的融通,反对专家化(实质就是狭隘化),至少认为这是一种不够高明的境界。由此也开始产生疑问,关于西方哲学的研究,是否一定要从语言入手,非具有阅读作者原文著作的能力不可?
  
  P208:我们必须承认除非文字在某种限度内具有确定的意义,否则讨论就会是不可能的。然而在这里,我们也很容易过分地绝对化。
  
  P213:共相一词在我的意思是指具有可以用于述说许多个主体的这样一种性质的东西,个体一词在我的意思是指不能这样加以述说的东西。
  △我关于版本与印本之间关系的认识就源于此。
  
  P224:在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中,关于伦理学的论文有三篇,但是其中有两篇现在都公认是出于弟子们的手笔,第三篇,即《尼各马可伦理学》,绝大部分的可靠性始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在这部书里面也有一部分(即卷五至卷七)被许多人认为是从他弟子的某篇著作里收进来的。
  
  P226:每种德行都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道,而每个极端都是一种罪恶。
  
  P279:从公元前三世纪以后,希腊哲学里实际上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
  
  P286:这个时代是一个有钱而又没有权势欲望的人可以享受一种非常愉快的生活的时代。为某一个君主所垂青的学者尽可以享受高度的奢侈生活,只要他们是圆滑的谄媚者而又并不介意于成为一个愚昧无知的宫廷的嘲弄对象。
  
  P293: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P294:安提斯泰尼:一切精致的哲学,他都认为毫无价值;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他信仰“返于自然”,并把这种信仰贯彻得非常彻底。
  
  P295:亚里士多德是欢乐地正视世界的最后一个希腊哲学家,从他而后,所有的哲学家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而具有着一种逃避的哲学。世界是不好的,让我们学会遗世而独立吧。
  
  P316:通常也还把疫疠、地震、战争的失败以及类似的灾难,都归咎于神的愤怒或者是未能注意预兆。
  
  P324:圣贤并不会有同情心的感觉:当妻子或孩子死亡时,他便想着这件事情可不要成为对他自己德行的障碍,因此他并不深深感到痛苦。
  
  P335:爱比克泰德时代的现实世界要比白里克里斯时代的雅典恶劣得多,但是现实存在的罪恶却解放了他的热望,而他的理想世界之优于柏拉图的理想世界,也就正犹如他的实际世界之劣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一样。
  △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
  
  P346:奥古斯都为了使国家稳固,也多少在表面上努力要恢复古代的信仰,因此也就必须对自由研究采取颇为敌视的态度。罗马世界开始变得刻板式的了。
  
  P424:当时最优秀最活跃分子的心志既然这样极端远离世俗事物,也就无怪乎罗马帝国终至衰微没落下去了。
  
  P455:凡获得神性的人就变成神,因而每一个幸福的人都是一位神,然而上帝本来只有一位,但由于人们的参与却可能有许多位。
  
  P465:他在罗马受过古典文学教育,但当他见到许多人由于研究这类学问而陷入放荡、荒淫的生活之后……
  
  P498:公元1225年教皇霍诺留斯终于下令焚毁该书(《自然区分论》)的所有抄本。
  
  P521:阿拉伯哲学作为独创性思想是不重要的,象阿维森纳和阿威罗伊等人主要都是注释家。
  
  P523:中世纪的怪事之一就是:人们虽有独创性而不自知,所有党派都假借好古的或拟古的议论来证明其策略的正确性。
  
  P530:漠视事实与科学,在仅凭观察才能决定的事物上偏信推理,以及过分强调语言上的区别和其精微意义。
  
  P532:阿贝拉德成了教会参事,富勒伯特的侄女厄罗伊斯的情人。富勒伯特把他阉割了。他和厄罗伊斯只好隐居避世了。关于他们二人间著名的往来书信,据一位名叫施迈德勒的德国学者的考证,完全是由阿贝拉德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所创作的。……他一向自负、好辩,和瞧不起人,在他遭到不幸之后,他总是感到屈辱和愤愤不平。厄罗伊斯的信件比较他的信件写得更为专诚。可以想象他之所以撰出这些信件正是当作他那受了重创的自尊心的解痛剂。
  △你知道我想起了谁。
  
  P573:奥卡姆曾为不见于他本人著作中的一句格言而享有盛名,但这句格言却获得了“奥卡姆的剃刀”这一称号。这句格言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王安石最有名的三不足论也不见于他本人的著作。
  
                                                       二
  
      我在阅读时将其中有所感触的内容都标记下来,其中有罗素转述前人的观点,也有罗素自己的观点,因为本文只是一份粗浅的笔记,并不打算做专业的研究,所以没有对其加以区分,总之本文所谈到的,都来自于该书就对了。从统计结果来看,有关学人之处境、学术之境界的内容,我标记得最多,共17条。虽然不免买椟还珠之讥,谁让我就喜欢歪着读书呢。
  
  P91:柏拉图出身于一个雅典的贵族家庭,他是在战争与民主还不曾摧毁上层阶级的财富与安逸之前的那个时代传统里面成长起来的。他的那些青年们无需工作,他们把大部分的闲暇都用于追求科学、数学和哲学;他们几乎都能背诵荷马,并且是评判职业诵诗者优劣的鉴赏家。……在那个时代正象在为数很少的其他时代里一样,人们可能既有才智而又有幸福,而且还是通过才智而得到幸福的。
  
  P127:在天上的灵魂与地上的肉体二者的对立之中,(苏格拉底)他做到了灵魂对于肉体的完全的驾驭。
  
  P145: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因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种观点本质上是贵族的。
  
  P148:从事文化是要使人成为绅士。
  
  P164:能够做哲学家的青年,在他的同伴之中会格外地显得正直而文雅,潜心学习,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天生的和谐心灵。这样的一个人就将被教育成为一个哲学家和卫国者。
  
  P174:这些学问绝不能以任何功利主义的精神去追求,而只是为了准备使他的心灵能够洞见永恒的事物。
  
  P183:真正的哲学家,并且唯有真正的哲学家,才永远都在寻求灵魂的解脱。
  
  P187:唯有真正的哲学家死后才升天。
  
  P223:理性灵魂的生活就在于沉思,这是人的完满的幸福,尽管并不能完全达到。
  
  P224:那些人劝告我们说我们既是人就该去想人的事情,既然有死就该去想有朽的事物。我们应当是尽我们的力量使自己不朽,尽最大的努力依照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而生活;因为即使它在数量上很小,但是它在力量上和价值上却远远超过了一切事物。……非理性的灵魂把我们区分开来,而有理性的灵魂则把我们结合起来。因此心灵的不朽或理性的不朽并不是个别的人的个人不朽,而是分享着神的不朽。
  
  P235:在一切人之中,哲学家的活动是最有似于神的,所以是最幸福的、最美好的。
  
  P243:哲学家们的收入现在都得自大学的资金,所以自从他们不再是教士,因而不再与土地占有相联系之后,也都一直是赞成利息的。每一个阶段都曾有过丰富的理论论据在支持着经济上对自己有利的意见。
  
  P245: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乐,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灵上与性格上有着最高度的教养却只有适度的身外财富的人们的身上才能够找得到。
  
  P250:教育的目的乃是德行,而不是有用。
  
  P322: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只有德行才是唯一的善;像健康、幸福、财产这些东西都是渺不足道的。既然德行在于意志,所以人生中一切真正好的和坏的东西就都仅仅取决于自己。
  
  P456:书中呈现一片纯哲学的宁静——它是如此宁静,假如该书写成于顺境,或可被视为孤芳自赏。但是该书却是著者被判死刑后在狱中写成的。这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最后时刻是同样令人赞叹不已的。
  
  P547:论圣洁也有和弗朗西斯不相上下的人,然而他那乐天的态度、博爱的精神和诗人的才华却使他超然立于其他圣者之上。他的善良,就像是浑然天成的一般,从来没有什么斧凿的痕迹。
  
      我不知道别人读到这些话时有什么感觉,但我自己却不免有些触动,因为搞人文学科研究的总不免发牢骚,不免怀古伤今,以为自己生错了时代,空有圣洁高贵而难以被大众理解的灵魂和情怀,却活得像狗一样。罗素书中的这些话,也透出一点类似的气息,他无奈地承认那个仅靠动脑筋空想就能活得雍容潇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尽管我们都知道,是否真实存在过这样一个传说中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依然很成问题,但我们都更愿意去相信其存在,而不是质疑,人嘛,总得给自己的精神家园留条活路),怎么办呢?罗素也没有什么高明的主意,首先当然是承认现实,承认既然已活得跟狗一样,就不能再视钱财如粪土,不肯承认自己也要为吃饭而烦恼了,但他还是有意无意地为人文学界的苦逼们塑造了一个幻想中的天国,有钱没文化,仍然不快活,但没钱有文化,如果你相信他的话,还是有可能达成终极幸福的。何谓终极幸福?分享着神的不朽,最有似于神,够爽了吧?反正我读到这些段子时,浑身都不免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么猥琐无能,窝在书房里驼背抠脚的悲惨生活也仿佛蒙上了圣洁的光辉。
  
                                                      三
  
      当然,与读书人励志说的正能量相比,我更喜欢的是书中的各种吐槽。对不起,关注点再一次可耻地歪斜了。
  
  P118:一个蠢人复述一个聪明人所说的话时,总是不会精确的,因为他会无意中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语言。我就宁愿意(原书如此,意字当为衍文)让一个是我自己的死敌的哲学家来复述我的话,而不愿意让一个不懂哲学的好朋友来复述我的话。
  △ 这就是传说中的永远不要和一个弱智吵架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和他相同的智力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你的学术化表达。
  
  P140:他就用这种方法,扫除了一切虚浮无益的学问,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酬付给从事这些学问的人;而且他还用这一套法律使得一切的对外贸易都成为不可能的事。修辞学家、妓院老板和珠宝商人都不喜欢铁钱。……
  
  P144:颂扬柏拉图——但不是理解柏拉图——总归是正确的。这正是伟大人物们的共同命运。
  
  P229:这样一个虚伪的人会象个什么样子,想起来真是让人发抖。
  
  P239:他所说的都是对于一个生活安适但却缺乏感情的人可能有用的东西……尽管他的《伦理学》一书很有名,但按我的判断却是缺乏内在的重要性的。
  
  P244:我并不同意柏拉图,但是如果有任何东西能使我同意柏拉图的话,那就是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论据了。
  △        神吐槽。
  
  P259:本质这一概念是自从亚里士多德以后直迄近代的各家哲学里的一个核心部分,但是我的意见则认为它是一种糊涂不堪的概念。
  △        这条吐得太外露,就缺乏味道了。
  
  P273:亚里士多德总是反对当时各种最好的假说。
  
  P297:怀疑主义是懒人的一种安慰,因为它证明了愚昧无知的人和有名的学者是一样的有智慧。
  
  P324:康德说你必须对你的弟兄亲爱,并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道德律命令你这样,然而我怀疑他在私生活上是不是能遵守这条教诫而生活。
  
  P548:我所知道的圣多米尼克所有的一点人情味就是他对撒克森尼人约但的自白:在青年妇女和老年妇女间,他更多地喜欢同青年妇女谈话。公元1242年教团发出一项庄严的教令指出这段记载,必须从约但著的多米尼克传中删掉。
  
      怎么样,是不是看得很欢乐?粗俗的骂街当然应该鄙弃,但能像罗素这样绕着弯或者装得很无意地或轻或重地吐槽,无疑是文化修养在这个时代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吧。
  
                                                        四
  
      言归正传,认真的说,这本哲学史上册的可读性是不差的,所以不差,与其文笔并无多大关系(当然,书中偶然也会有一些散文诗般优美的表述,比如P139关于人类记忆的那段话),而是作者比较好地把握了哲学与史之间的尺度,在哲学高论喷薄而出的繁荣时期(古代哲学),他将较多的笔墨放在精妙学说的转述与概括上,让读者能快速有效地感受哲学给思想造成的震撼与眩晕;在哲学发展相对萎靡的低谷时期(天主教哲学),他说得更多的则是史实的演化。量体裁衣,干得不赖。现代人写学术史,容易抄成学说累积的账簿,几乎与历史背景脱节,是坏毛病,得改。在以史为主的章节中,罗素还使用了一些小技巧,比如说书人式的起承转合,比如插入无关学术但能让叙述变得生动的细节(P274:他被描述成是一个肥胖的花花公子;P335:马尔库斯奥勒留(男)跟他的养父学会了不和男孩子恋爱(信息量真大);P546:阿西西人圣弗朗西斯是历史上最可爱的人物之一),比如尽量少用注释,保持正文的流畅性。这一切都让该书更像一部有生命力的著作,而不是干瘪的历史教材。
  
      最后照例记下一些文中的错讹或者可能的错讹,请原谅我的职业病,阿门。
  
  P162:意见是涉及各别的美的事物。各当作个。
  
  P401:诺斯替教为哲学的异教主义……。教当作较。
  
  P426:个别罪人犹可与教会断决关系。决当作绝。
  
  P428:他的母亲圣蒙尼卡和他父亲相反劝他要保持童贞。相反后脱逗号。
  
  P436:你知道你自己在思惟吗?惟当作维。
  
  P495:在这种种神学中……。种字衍。
  
  P502:他们借着禁绝婚娶显然与一般有所区别乃是极其有利的。显然当译作显示。
  
  P527:但在匆忙中竟把它穿翻了。翻当作反。
  
  P574:奥卡姆认为逻辑是可以以独立于形而上学……。以字衍。
  还有一些词语的译文应统一。
  
  P354:就从他私人的教室里也可以得到说明。在这座教堂里……。教室、教堂应统一。
  
  P427:这是灵魂和神的一种直接关系。……教会成为灵魂与上帝之间的媒介。此句神即上帝,应统一。
  
  P454:在卡勒西顿召开了万国基督教会议。……但凯西顿会议却确定……。卡勒西顿、凯西顿应统一。
  
  P480:教皇塞尔维斯特……让给赛尔维斯特和他的后继者……。塞尔维斯特、赛尔维斯特应统一。
  
  我的职业病好像越来越重了……不过总算完成了作业,对自己有了个交代。拖回去一看,想起读书时老师对我作业的评语:“不成文”,呜呼,越活越回去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1 00:46 , Processed in 0.0473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