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粉晶乖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04: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分享第二章的内容——读书和学习。这是全书中所占篇幅最多的一章,大家都应该重点研究。
        作者在这一章中针对读书和学习解决了两个问题——what和how,在how中又阐述了how的思路、关键、解决办法以及意义。现在,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轨迹看看他是怎么指导大学生的。里面会掺杂一些我的思考,不过这些都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是学什么。作者指出了三方面——共性知识(即通识教育部分)、思考的方法(即思考框架)以及通用的能力。作者在这里分享了他的思考框架“分析背景→找准问题→提出对策→建立行动→效果评估。”并针对该思考框架进行了案例分析。这里插一句,很多人习惯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找出书中有效的方法部分。这的确是一个短时间吸收知识的好方法。但我希望大家给予书中出现的案例同等重视。因为前面作者都在做理论分析和指导,而案例恰恰是学以致用的过程。认真分析案例,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找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后自己实践的时候才不会出现知识与实践的断层。
         接着作者开始阐述怎么学,也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作者把知识分为元知识、硬知识和软知识。仍然用数学打比方。元知识就是你抽象出来的解题模板或者框架,硬知识就是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的公式、知识点,软知识就是你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解题能力。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学习一切东西都要找到它的源头和本质,读书读经典,学习学基础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文理科都要学数学?就是要培养你这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做?就是找到你自己解决问题的框架,然后用它去解决所有新问题。
        元知识如此重要,作者接下来当然会告诉你怎么习得。这里作者推荐大家写论文和长文章(一两万字以上)。目的是训练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看待问题的态度。以下是培养该习惯的建议:
  1.        从你最熟悉的问题开始,从短篇开始写起。
  2.        培养记日记的习惯。
  3.        把写长文和你的兴趣点结合起来。
  这里再提一点个人建议。如果你平时无法完成论文或者长文章这种庞大的文体,也一定要坚持输出。只有在不断强迫自己输出的过程中,你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不足。就好像唯有考过试你才知道还有很多知识点不懂一样,强制输出就是一个跟自己考试的过程,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以后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
  现在就该讨论如何达到训练目的,也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培养自己的能力。笔者的建议是模仿。模仿有两种,一种是结果导向。即找到自己想要做出的成果样板,用自己的视角和知识去剖析,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模仿出原来的结果。一种是过程导向。找出你想要模仿的一种思维框架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通过一次次地模仿来达到从模仿到内化的过程。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模仿的三个关键:自己动手、选择恰当的对象(i+1理论)、模仿到位。也分享了另一位ppt高手@Lonely_Fish的“八心”学习流程:简单尝试(好奇心)→发现差距(细心)→模仿作品(耐心)→求教高手(虚心)→长期实践(恒心)→形成风格(专心)→分享心得(开心)→反馈改进(用心)
        现在你猜接下来一步应该是什么?当我们完成了方法的建立,就应该去实践中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信息和观点,怎么去处理这些信息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作者谈到了三方面。一是从信息中学习。作者在该小节中就如何从信息中学习提了一些建议,而我个人更关心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现在是资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去收集信息。因此,锻炼自己有效收集信息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所以自然地引出第二方面——批判性思维,也就是学会提出具体、有用、经过思考的问题。三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有多方面的只是贮备,同时我们要以包容、尊重的心态去看待每个人的观点。坚持自己,尊重别人。这才应该是一个好的态度。(注:书中顺序不太一样,是把第一个方面放在最后,而我个人比较希望这样梳理。)
         关于学习的讨论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是读书的问题。这也是我这个资深书迷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可惜只有两小节。这里就不用之前提到的思维模式解读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一下。我在这里想谈谈我关于读书的看法。
         如何选书
        我自己是做了一个杂食动物,先像海绵一样吸收所有的知识,然后去粗取精。这是早期的选书方式,因为那时候还没有足够的鉴赏力,现在读书会更多地挑选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我觉得选书尽量往上走。什么意思?就是去找它的源头。比如经济学,最经典的,可以作为元知识的是哪本书?数学,讲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的是什么书?学一个东西最先掌握基本的方法和理论,后面开疆扩土就容易多了。建议没事儿去看看方法论,要是读不下去大部头的还可以去看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这里整理了一些网上推荐的选书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关注一些质量高或者在专业领域突出的出版社。二是看豆瓣中的书评、推荐、关联阅读。三是看作者。如果你喜欢某个作者就可以看它相关的书。相反,在看到一本书的时候也可以去查一下作者的资料。三印数、印次、版次。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书。四一些专业书籍后面的参考文献和数目也可以利用起来。五。书的序,前言,后记。
         最后推荐作者在实操训练中分享的用搜索引擎找到好书的办法。想知道的自己去查书P51
          关于怎么读书的问题,我根据作者的设问也自己做了一些回答,作为作者的补充,也给大家提供另一种思路。
  第一,        一年到底读多少本书?
  没有刻意算过,假期的时候可以一天读两三本,连续读一个星期。平时尽量抽时间,基本上一个星期至少两三本。现在有好多人都不读书了,但读书是我从小培养的习惯。小时候,只要妈妈在家,家里都是不开电视的。妈妈在一边看书,我在另一边看书。所以对我来说,读书就跟空气一样,没有它是不行的。而且我一直爱读纸质书,一般情况下都不看电子书。对于大多数人,不在于一定要读多少,但要保持阅读的习惯。不过如果是四年读完一本的速度你还是别玩儿了。
  第二,        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的。毕竟我们可以从每件事情上发掘出它的积极意义。比如我们读完烂书可以知道什么是好书。可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我还是希望大家尽量有筛选地去读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好书。
  第三,        哪些书是经典书?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比如《学会提问》都已经第十版了依旧畅销,而我到现在依然认为它是非常好的一本书,绝对不会被时代淘汰,作者也有推荐过。还有一些是拥有持久的精神力量的。
  第四,        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我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
  如果是学习工作必须要看的就没商量。如果不是,可以放弃。实在看不懂看不下去说明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思想上的,或者是知识上的。做好准备再来吧,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第五,        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
  我之前已经说过我的速度了。相信我,只要你想干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你愿意牺牲去唱K的时间吗?你愿意结束一段毫无意义的对话吗?你有勇气拒绝电视剧的诱惑吗?你可以把上厕所打游戏的时间贡献出来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否,那就不要再问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第六,        读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速读还是精读好?
  这是一个好问题,涉及到读书方法论。我认为读书分两种,一种是纯技术型的,为了获取知识。这种读书目标明确,忽略路边风景,眼睛只盯着猎物,快准狠地往前冲,过滤掉一切你已经掌握或者不需要的东西,直奔主题,然后获得最大限度的价值。不过请注意,在找目标的时候要快速,但解决目标的时候要缓慢。另外,最好目标单一,要是一本书实在目标太多就多读几次吧。另一种是享受阅读。不需要什么目标,就是为了愉悦身心。那样的话就随意,不需要什么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陶冶情操。我认为有时候生活中要做一些非功利的事情,看书也要看点不功利的书。因为有很多知识你当时并不知道它有用,可是有一天它也许会帮你大忙。不过不能因为追求广泛就到处蜻蜓点水。在一段时间内阅读范围相对固定,做一个主题阅读,然后再转换,才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七,        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学习就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读书笔记就是完成知识内化的工具。当你开始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要把眼光放宽一点。不要再仅仅看着这本书,你要看你自己,跟你的实践结合,悟出新的道理,也要看你的知识储备,跟你以前学习的东西结合比较。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要理清最有用的部分,解开你的疑惑,有些书甚至要理清它的逻辑顺序。不必纠结读书笔记的形式,书评、ppt、思维导图,任何你喜欢的方式都可以。这些都只是一个形式,最重要的是推动你思考。
  第八,        有些书看起来找不到感觉,怎么办?
  这个就跟相亲一样,你要是永远没感觉难道就不结婚了?大部分问这个问题的都是不爱读书的。那就强迫自己,读个几十本之后你就有感觉了。对于个别爱读书还问这个问题的,我就觉得你低端了。
  第九,        没有时间,可以只阅读经典博客吗?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鲁迅不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成就了一代传奇吗?碎片化阅读可以作为书籍阅读的补充,但我从来不认为它可以代替书籍。
  第十,        读书时不妨找点乐趣。
  在我看来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你要是实在没乐趣,需要他人激励,就通过微博、豆瓣等别人可以激励你的场合去做,去分享。也许为了博得掌声会激励你去做更有质量的东西。
       第十一, 读书多能提高竞争力吗?
                    那要看你怎么读书,死读书的人永远没有出路。别看那些专家学者天天看书,那是因为人家有批判性思维,你有吗?人家已经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了你可以吗?要把阅读跟实践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你就一定能提高你的竞争力。事实上,学习的方式不止一种,人间处处是学问。而且,我告诉你,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跟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差别不是一般得大,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还是好好读书吧。尤其你要是长得不够好,就努力提升气质吧!
                    不过这个问题不能全怪现在的年轻人,这些问题反应了现在人浮躁的心理,或者说整个社会浮躁功利的心态。这是公民对社会的焦虑和不信任,政府应该做出一些努力。但是这不成为你不读书的理由。
         最后,还是讲讲秋叶老师推荐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萧秋水《他们是如何选书和读书的》读书系列、《越读者》、《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思维的版图》、《学会提问》、大学公开课(具体见书48页)。
         我在补充推荐一些东西。一个是葛剑雄老师在青年公开课《开讲啦》里面的演讲http://tv.cntv.cn/video/C38955/bbf96c41e625497baf1bb72683291681,二是立人图书馆里面的推荐书籍(这是一个很好的组织,大家可以多关注)http://site.douban.com/106986/room/22863/。三是立人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李英强老师博客中关于经典阅读的看法。http://blog.sina.com.cn/lirenjiaoyu最后推荐王强的《读书毁了我》,这是一本类似散文集的书,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搞清楚这个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8:14 , Processed in 0.0580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