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了HERTA MUELLER的<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贯穿始终的问题就是,深刻和快乐能否共存
  
  生活在哪似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
  
  是生活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
  
  
  
  米勒的天赋不容置疑,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绝不仅仅是对她遭遇的同情和补偿
  
  但是我忍不住要想,如果没有那样的遭遇,她能否获得今天的认可?
  
  然而这是一个没法假设的问题
  
  因为事实是她的遭遇造就了她,给了她的天赋以土壤和空间
  
  磨练了她的意志,成就了她的观察力和思考的深度,以及敏感度
  
  听说她离婚了,看到她的照片总是一身黑衣和鲜红的嘴唇
  
  很多次,我被她的句子所打动,
  
  套用她自己的话:"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的一半内容无法诉诸文字.这无法表达的一半在头脑中引发迷失,开启诗意的震撼.这震撼我们只能在无语中思考着,或者说,感觉着."
  
  很多伟大的作家和哲人,或者学者,都有这种力量,用三言两语,就准确尖锐的表达出了封锁在读者心里的长时间而且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每当读到这样的作品,我都要被它们的伟大和尖锐震撼,甚至这种崇拜能使我不去计较自己的无能和渺小
  
  
  
  但是仍然能看到她的自卑,这一点她自己应该也不会否认.
  
  在罗马尼亚的德裔村落,讲德语,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这一特殊存在的本身,就导致了这一群体的孤陋和封闭
  
  加之当时对于纳粹德国的罪恶的无法抹去的耻辱,尽管大多数她的族人根本也是受害者
  
  之后15岁她来到了城市,城乡的差距是自卑的另一根源,要学会如何用标准/时髦的语言,要学会穿衣和举止得体
  
  她一直处于高压集权政权的统治,让她没有机会自由的发展心志,荒芜了本应美好的青春
  
  之后她来到德国,却发现过去的阴影似乎永远不可能被摆脱
  
  于是对于不堪过去/和故土的自卑感,自由的土壤不仅没有如愿地将其冲淡,反而成了触景生情的敏感
  
  
  
  没有读过她其他的作品集,但是这一本散文集里我看到了太多的同一主题
  
  我这样将可能很轻松,毕竟我没有经历过她的遭遇
  
  我认为这种由过去,尤其是政治压迫引发的痛苦
  
  犹如癌症
  
  根治的希望十分渺茫
  
  但是病人对此的态度并不相同
  
  有人由此自甘灭亡,不断地把伤口给别人看,以博得同情,也许他们的额外奖励是变的深刻而尖锐
  
  但我也相信,还有一些更顽强的战士,他们努力走出阴霾,努力用笑容代替愁容
  
  被宣判死刑的癌症病人神奇的活了一年又一年甚至漫漫康复的例子不是没有
  
  当然,我不是受害者,不是患者
  
  这么说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
  
  我不能保证如果换做我,我能做的多么优秀
  
  
  
  人生总是这么长,过去总是难以摆脱,未来有时绚烂,有时可怕
  
  我虽然不知道活在过如,当下和将来,哪一个更幸福
  
  但总觉得如果永远活在过去,那人生是不是有点太过单一,有愧于上天这近百年的赐予
  
  总是活在将来,是不是有点太虚幻,难免要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和时刻
  
  过去有过去的美丽和深刻,将来有将来的希望和忧虑
  
  惟有当下,连接着过去和将来,是过去的将来,也是将来的过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30 0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说,米勒的书开头并不好读
  
  但是只要你硬着头皮读完最开始的那几页,接下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让人着迷
  
  雅茨的一篇小说里说,"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所以我只好写一封长信了"
  
  这是语言,或者更确切的说,词语的力量
  
  如果我现在只能用短短数语来表达米勒的文字对我的震撼
  
  那无疑要痛苦很多.
  
  S给我讲了有关米勒生活的那个时代和地域背景
  
  对于历史,有时候耳听比目读要生动很多
  
  
  
  1. "如果没有这样的愿望(表达的愿望),我也不会因适应环境的尝试失败而使自己陌生化"
  
  
  
  处于一个你并不属于的环境,即使是最短的句子也可能揭示出你与环境之间的遥远的距离
  
  
  
  
  
  2."远走他乡的树像背井离乡的人,在恰当的时刻离开了危险的地方,找到一块很不恰当的土地,在其中一个错误的地方停下来,再也下不了决心继续走下去."
  
  
  
  我出生的时代和环境要远远好于50年前的罗马尼亚,我也没有在被迫害的国家讲迫害者的语言的尴尬和难堪
  
  但说不上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种要远走他乡寻找一个真正的心灵栖息地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
  
  一个让人感觉不到归属与安全的地方,应该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吧.我得说我还在走,我经过不恰当的土地,于是决心继续走.
  
  有时候选择停下来落地生根,不完全是个人意志的结果,也许你变老了,也许你发现了自己的能力所限,也许你爱上了一个人,只想在他身边生根发芽,也许你只是发现,对于一些人/树,一旦悲惨地发源于一个危险的地方并且离开了故土,那个恰当的土地正确的地方就永远都在远方.
  
  
  
  3. "每一个好句子都会使大脑无声地迷失,把读者带到一个它所释放的内容迥异于词语之表达的地方."
  
  卡夫卡曾说过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峰海洋的一把斧子.
  
  有人倾向简约,有人倾向细腻
  
  把卡佛和普鲁斯特放在一起,很难说谁对谁错谁更胜一筹
  
  因为有的时候,你需要的是卡佛,有的时候却是普鲁斯特
  
  但似乎很难否认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你感到了共振,超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共鸣
  
  几百年前千里万里外的一个法国贵族/美国中产阶级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故事
  
  可能让你在遥远的中国为自己感动
  
  正如米勒所说:"他们让我跳出自己,用他们的文字重新审视我的生活".
  
  
  
  4.讲到她在15岁的时候来到城市不得不学习罗马尼亚语,甚至她的母语德语也突然在标准德语面前变成了方言
  
  她说"从一种语言走向另一种语言时会发生变样,这时母语的视角被置于外来语的审视之下."
  
  "罗语就像我口袋里的零钱,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完全吸引我的目光,它已经不够用来支付了."
  
  相信有过学习外语并且在未完全掌握该语言就要在该语言环境下生活的人都可以找到同感
  
  然而正是这种最初的疏离和敏感的紧张感
  
  得以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很多隐藏于母语中的美妙或者卑微的奥秘
  
  让我们对于新的语言产生了外来者的欣赏
  
  
  
  语言/言语的力量,可以让政治害怕,让人民动摇
  
  可以让你在异国的街道上感动的流泪,可以让你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怅然
  
  
  
  我和S的一个共同的朋友SEBASTIAN,玩潜水滑板跳街舞反对婚姻整天修理飞机的这么一个人
  
  会因为我送给他一本HARUKI感动,会彻夜读尼采
  
  语言/词语的力量
  
  让亲密的人更亲密,让陌生的人更陌生
  
  最后还是要引用米勒的原文:
  
  Beim Flug sind wir alle aehnlich, aber sehr wagrscheinlich gleichen wir uns im Absturz.
  
  我很喜欢译者的翻译:我们以相似的姿势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势坠落."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07:11 , Processed in 0.0433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