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国藩家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2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春节开始,陆陆续续看完了《曾国藩家书》,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修心读物。难怪从梁启超到毛泽东、蒋介石都对此作大加赞赏。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曾写过“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只有二人:王阳明,曾国藩”。当年看完《明朝那些事》满脑子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王阳明。而这次看完《曾国藩家书》,开始由衷钦佩这位晚清重臣,这是一本可以常看常新的书。
  
    
  
    曾国藩从一介草民,通过科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晚清影响时代最总要的人物,自己组建体制外的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延长了满清的寿命。门徒李鸿章也借曾国藩的栽培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而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太爷爷的太太就是曾国藩的孙女。
  
    
  
      初读《曾国藩家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亲切。是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傲气。就像那个晚清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自己的兄长一样,不断告诫自己做学问要讲究勤与恒,考试落榜不要灰心……不断告诫自己要不断践行。
  
    
  
    曾国藩毕生追求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比如看书,在一本书没有看完之前绝不看第二本,在一章没有理解之前绝不进入下一章。在学业上贵在有恒心,不要贪多,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自然有所成就。
  
    
  
    同样,他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每天都会静坐一刻,来反思自己的一天的所作所为,把做的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修订成册,不断告诫自己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他的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孝悌之道。他认为读书重在立德,而立德最重要的就是孝悌。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向父亲禀报身边发生的零零种种,在不同时刻告诫兄弟们家族团结的重要性,即使不能考取功名,只要能够立德,行得正依然可以成为君子,为光耀家族做出贡献。
  
    
  
    对于结果,他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左右不了世界,只能管好自己,修德与学问多做一分就长进一分,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最后的功名利禄很大一部分来自天定,有则感恩,无亦坦然。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昨天天哪里不舒服,今天买了笔墨鱼肉,后天又要去哪出差。在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之间,他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总有疑惑。当时的社会,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洗礼,新老意识在不断交替,官场腐败,民心浮动,四处起义,可谓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程度是当今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的。在如此大环境下,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来让曾国藩做到克己修心,知行合一?他不是不知道这个社会很糟蹋,他不是不知道很多事情很难,他不是不知道即使自己耗尽心血也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几十年漫漫人生路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要求,并且把这些要求不断地告诫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靠修业与积德来振兴,为国效力!在乱世中依然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在相对的太平盛世,我们难道不该有所醒悟吗?
  
  
  
    
  
    
  
    我没有边看边做笔记的好习惯,下面是转载的经典语录,以供参考。
  
    
  
      ---------------------------其实我只是一条分割线---------------------------
  
      
  
      【养心】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三.【奋进】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
  
      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骚】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
  
      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六.【观人择交】
  
      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
  
      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
  
      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
  
      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
  
      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
  
      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
  
      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
  
      2.勤则兴,惰则败。
  
      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八.【持家】
  
      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
  
      
  
      九.【时间】
  
      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对事的态度】
  
      1.凡是当有收拾。
  
      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
  
      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
  
      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
  
      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 12:23 , Processed in 0.0477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