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0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斯塔科维奇在书中某处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情的世界。这个世界把作曲家看做是角斗士,要求他的是‘认真彻底地死去’”。这种死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瞬间的事情,只要领袖和当权者的一句话,机关报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终结一些艺术家的本就脆弱的内在生命,让他们灵魂升天,只剩躯壳,匍匐在权贵的淫威之下。对另外一些人,可能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一个受难的过程,一个抗争和妥协并行的过程。结果往往是彻底的屈服,或者肉体的消灭。这种选择该是多么残酷。自我保存是人的本能,但尊严和自由又岂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另一种本能吗?肖斯塔科维奇无疑是属于后者的,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苦楚的死去的过程,随时等待着肉体的消亡,随时忍受着精神的折磨。到最后,我们也不能确定肖斯塔科维奇是否已经认真而彻底的死去,但《见证》无疑保留了作曲家最活跃最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能不属于他的躯体,但却属于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他的艺术实践本身。
  
  我从来没有听过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乐,第七交响乐;不懂得如何欣赏古典音乐。但是这完全不妨碍我欣赏理解作曲家在书中道出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思想和感情。那样的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可能会更加很熟悉的时代,因为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有过同样的时候,同样的被疯狂,邪恶,盲目,愚蠢,狂妄自大所主宰的时代。这种时候,人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个人的价值被压缩到最小,个人的尊严可以随意践踏。生命,自由,财产,权利不过是庞大的政治机器的征服对象和附属品,更何谈艺术,音乐?更何谈艺术家,作曲家的独立人格和艺术修养?
  
  个体的命运是对一个时代的最好裁判。任何历史记录,任何学术论述都比不上个人命运来的真实,有力,一针见血。数据和史笔比起活生生的故事,比起有血有泪的生命,怎能传达那些细微的情绪和人性的善与恶。所以每一个个人的故事,都是对其所在时代的见证和控诉。读肖斯塔科维奇的时候,常常无法抑制地想起那些建国后,尤其是文/革中死去或者活着慢慢死去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想起我以前听说的傅雷自杀的故事。想起我们自己的父辈如何在那个时代度过了他们的童年,甚至想起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的现在表面看上去和那些悲惨的时候完全不同,甚至不可同日而语。但我总觉得人类社会的生活,在本质上从来没有改变过。前人的生活和时代,有些本质的特征全都遗传了下来,不过更加隐秘。
  
  无论什么时代,总有走运的人,不走运的人;总有得意得势的人,失意失势的人。所以对于红卫兵,对于真理报的拥护者,他们的生活无疑是最好的时代--让别人痛苦,让别人屈服,在施虐的过程中获得无上的快感,这对于虐待狂当然是幸福的生活。而对于受虐的人,除非他是受虐狂,就是梦魇。肖斯塔科维奇提到了这种生活的几个本质特征:恐惧,“害怕失去食物,怕死亡,或者在可怕的惩罚前感到恐惧”,这是出于一种本能的畏惧,这种畏惧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崩溃;失去信心,“音乐可以是心酸的,失望的,但不能是冷酷的嘲讽,失望意味着他仍然对某些事务怀着信念”;压迫,“压迫是解决不了的,人民不得不无尽头地受苦受难,而且越来越惨”。这是他生活的时代的根本逻辑。
  
  我越来越觉得,这种逻辑原来隐藏于任何一个时代,就算是最好的时期,这种逻辑也从未消失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到现在我才有些明白这句话真的道出了万古不变的真理。我们自己的这个时代,表面地看去,已经没有了斯大林和他的统治,没有了真理报的绝对权威,没有了蔓延无忌随处可见的贫穷,没有了同事同行朋友的无情背叛,没有了公共公寓里邻居吐进你家茶壶里的痰,没有了任意妄为的生杀予夺---但我们内心深处,那时不时迸发的恐惧,我们对世界的失望,甚至偶然泛起的不信任,还有某些瞬间感受到的压/迫,为什么依然存在?为什么常常看到施虐者虐人的邪恶?而这个世界似乎很满足于屈从这样的逻辑!
  
  个人的悲剧才是一个时代的最大悲剧。如果逃不开,不妨拿出作曲家那样的生命力,为自己争取一个人该有的尊严和人格。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7 23:27 , Processed in 0.0428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