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3: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买来《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其实一开始并不敢打开看,生怕自己一时冲动淘来的这本书又是一个波普艺术家不知所云的自说自话。等终于准备好足够的情绪去读这本书,不出所料,他果然是在自说自话,但不同于预期的是,它又有着绝对的阅读快感。哲学在沃霍尔这里,是日常行为本身,是时尚、“工厂”、伊迪塞奇维克、商品。奇妙的,这些尘世的东西与那些形而上的东西——爱,美,人性,时间,死亡一一对应,阅读终了,大脑里旋转着的尽是喃喃自语式的妙语连珠,波普式的一针见血。于是,暗暗把这本书奉为自己新的圣经。
  
  这本书是在沃霍尔遭遇枪击之后的几年写就的。其实在彼时,“工厂”的影响力已经远远比不上六十年代。从大背景来说,六十年代的爱与和平、伍德斯托克和迷幻的嬉皮士们已经过时了,新的逃避现实主义和朋克们的呼号已经扑面而来。对沃霍尔自己而言,曾经对他无比重要的人们这时候很多已经不在他周围,包括那位早逝的伊迪。或许这本书有着在经历枪击案之后的一些冷静,但沃霍尔没有第二个,他还是沃霍尔,他没有显出颓势,因为他的话语照旧,那么冷漠又天真。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每一篇都是以看似很无聊的对话或叙事为主,但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能买到朋友是一件很棒的事。我不认为有很多钱然后用它吸引很多人有什么不对。你看看吸引了谁:每个人!”“你永远应该有个‘你自己’以外的产品。女演员应该计算它的舞台剧和电影,……,艺术家应该计算他的画作,如此一来,你随时知道自己值多少钱,而且你才不会陷在那个圈套里,以为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和你的名气,以及你的光环。”对于金钱,对于名人,对于整个商品的世界,沃霍尔的见解或许非常规,甚至语气有些幼稚,但让人有一种诡异却触及真相的感觉。稚拙天真,病态呢喃,正是沃霍尔的深度,而这种深度又是来得如此不经意,它只属于这个唯一的沃霍尔。
  
  这本书在平铺直叙,在讨论消费的时代,评论那些光鲜的明星和纽约艺术圈,我却在这种半叙述半议论的淡漠语气中窥见情绪的爆发。这在第二章中尤其昭彰,因为这一章的主角,就是“工厂”最耀眼的流星,那个有着孩子般的面孔和小鹿般眼睛的edie sedgwick。沃霍尔将这一章命名为“60年代我最爱的女孩之起落”,而且在这部书中,也只有这一章,他用足了笔墨只写了一位主角,足见edie在他生命中的位置。曾经,edie是沃霍尔和“工厂”的女神,她带着神经质的魅力和沃霍尔的艺术品位奇妙地搭调。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她嗑药过量早逝之后,我们的男主人公连葬礼都没有出席。所有人都在说,是安迪毁了她。在书中,他的语气显出少有的愤懑。那些文字一一细数eddie的人格缺陷:喜欢钱,购物狂,疯狂嗑药,撒谎精,幼稚,神经官能症。他还称她为“出租车(taxi)”。说“她有办法打开眼泪的开关,然后得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的确,沃霍尔放任了像edie一样的“怪人”,以他们与主流格格不入的行为方式为美,最终edie的死,与他脱不了干系。然而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出发,eddie的上流社会家庭曾经也给过沃霍尔难堪,她的乖戾个性曾经激怒过他,这位缪斯的的“背叛”更是让沃霍尔伤透了心。最终沃霍尔找到面目冰冷的美人——nico作为新的缪斯,或许也有一丝复仇的意味。他们的伤害是互相的。这样看来,沃霍尔的书写更渗透出一丝苍凉的意味。
  
  沃霍尔是消费时代的神,玛丽莲梦露的脸值得复制,番茄酱罐头值得一画。通常人们会对艺术家有着不与孔方兄为伍的想象,但沃霍尔对金钱很敏感,这是消费时代最好也是最坏的东西。这种敏感造就了他对钱这种东西的洞察力,所以也常常在书中提及“钱的事儿”——“在我奄奄一息的时候,还得在支票上签上我的名字。”对于钱,他的语气并没有表现太多的不屑,不是痛恨,不是热爱,我需要它。钱有一种豁免权,我的手拿起钱时,它变得百分之百干净。
  
  读这本书,就像陈丹青说的,你休想从中获益。这是消费时代的产物,消费时代的哲学,我们是消费时代的人。鱼身处水中,自然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4 17:38 , Processed in 0.0458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