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普曼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3: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知道李普曼是在新闻理论的教科书里,他是“两个环境”和“刻板印象”理论的提出者。这时的李普曼对我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符号,被我打包进如雷贯耳的大师列表——施拉姆、麦克卢汉、卢因、霍夫兰之中,出于学习的需要死记硬背下来。                                                      
      然后在翻到世界新闻史时,对他有了一些展开的了解。后世反复提及的是他在新闻领域的成就与历史地位,如他“持续写作60年,创作1000万余字,出版30多本著作”,其持续撰稿36年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是“20世纪美国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大的专栏”。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人物,最有力地印证了新闻记者的“无冕之王”一说,成为后来众多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偶像。然而,这样一个耀眼的、无懈可击的人物,在我的理解中还是缺乏几分真实的人的温度。我总是相信,任何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无可避免地拥有某个缺口,正是这缺口使他仍然驻留人间,也正是这缺口使得他被人“破解”。
      “只有相爱而别无其他,这种爱情不久就会一无所有。爱的情感不论是多么浪漫,它是不能自我持续的。只有当情人们不仅仅爱彼此,而且还共同热爱许多其他事物时爱情才能够地久天长。”某天,当朋友为我发来李普曼的这段话时,我想,终于有一样事物能让人看到了他的缺口,那就是爱情。我在长达500多页的《李普曼传》里寻找描写他爱情的篇章,试图拼凑出他的个人情感世界,以感受这个灵魂跳动的脉搏。然后,我看到的是文艺电影里并不鲜见的剧情:
      27岁的李普曼与菲伊因相爱而结合。然而,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和共同兴趣的缺乏,使得他们在热恋冷却以后,“只是出于习惯和方便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婚姻如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处于一种僵持状态。事实上,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这种僵持状态是可以持续一生的,大多数人的婚姻也都是如此。可是,海伦来了,在他48岁的时候。她并非突然降临李普曼的世界,而是作为他好朋友的妻子,与他已维持了12年的友谊。书里提到海伦,“她聪明伶俐、口才过人、思维敏捷”,“她的求知欲使她对政治、文学和艺术都有所涉猎”,也许正是这些特质契合了李普曼对于“伴侣”的需要,他需要具有交流感的情感对象,需要“共同语言”。这似乎注定了两人相爱的必然,而偶然的则是,1937年5月的某个晚上,彩虹餐厅里,爱情终于掀开了它的面纱。然后,他们迎来了隐蔽的热恋,以及似乎是注定的恋情曝光。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两个各自拥有家庭的人将背负起怎样的舆论压力,况且李普曼的盛名,以及他和海伦丈夫的友谊,都为这场风暴加码。好在最终,对于情感的坚持和对彼此的信任使他们撑过这场风暴,迎来了一个团圆收尾:两人各自离异之后结合。
     故事到这里,总觉得就该打住了。按照一般逻辑,经历过如此轰轰烈烈的恋爱,拥有共同兴趣支撑爱情的两人,应该就此携手终生,不离不弃,直至耄耋。可是全书的最后几页里,却精简地提到,在李普曼年老体弱的最后几年里,“海伦决定要抛弃李普曼”。那时的她“是一个备受折磨的人,她既要为李普曼分神操心,又被她所感到的怨愤弄得身心交瘁”,最后竟是先于李普曼之前,“突然死于心脏病”。书中对此着墨不多,却留下悬念与幻灭。我试图为海伦最后的想法寻找合理解释,也许她的精神压力已使她偏离“正常”,也许至始至终都仰视李普曼的她无法接受一个光环褪去的李普曼,无法正视一个迟暮英雄的悲凉。再或者,我应该跳出电影的“思维”,接受真实人生的“出其不意”。
     作为一个旁观者,透过李普曼一生的两段爱情,我似乎清晰地看到这位在美国某个时代里“最伟大的新闻记者”内心深处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始于他年幼的时候的成长背景与经历,并曾经因海伦的出现有所缓解。而在生命的最后,他终于又重回孤独。
      也许,没有一个孤独的灵魂可以被另一个灵魂彻底安慰,如同没有两段人生可以从头到尾地契合。最后的孤独谢幕,未尝不是一个伟大灵魂最好的离去方式,在世人眼中来看。可是这并不否定海伦曾走进他心中的岁月,以及曾带给他的那些美好。
      “我就像这样一个人,他在想象中看到了这种壮丽的生活方式,但过去却只是在无尽头的长廊里彷徨,窥视着一个个空荡荡的房间,直到你突然打开了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
      1937年,李普曼写给海伦的信中这句话,描述的不仅是他自己,也是许多孤独的灵魂都曾幸运地有过的震慑与欣喜。在这一刻,我相信他终于站在你我左右,尽管彼此未有过交集,却有共鸣。
  
  2008.11.24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9 13:05 , Processed in 0.0493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