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流云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8: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看到英若诚这个名字是在读阿瑟米勒的剧本《推销员之死》时,中译本是他译的,觉得非常口语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文与英文之间的隔阂。后来才知道,英若诚先生是前文化部副部长,翻译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华人戏剧、电影演员。
     《水流云在》是英若诚的自传。写这部自传的方式很有意思,英若诚口述,由他的朋友、杜克大学戏剧系教授康开丽录音并整理编写的。由于是口述记录,所以全书并没有定语众多的长句,但这并不意味着文中没有哲思。可以这么说,这本书压缩了英若诚其人一生及其部分家族史,用文字的力量将隐藏在逝去岁月的精华挤榨出来,如老舍所言久思之后从笔尖滴出的血和泪。
      这种特征在书的开头就显现出来了,像英若诚在自传第一段写的,“我对那种从头写到尾的自传有点看烦了,所以决定我的传记从我人生的中段开始。”在英若诚走到人生中段时,因为“十年”最具摧毁力的社会动乱,他蹲了三年大狱。“文革”时期的监狱,关的很多都是所谓“历史反革命”,据英老自己说:“有百分之九十被关起来的人都是冤枉的。”很多人在监狱里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起来,但他们似乎默认一点:自己是有错误的,而英若诚则不停地思考进监狱的真正原因,抛开政治问题,就是他自己的人际关系,他通过一次次因为这类问题而被提审,分析审问人员的行为,知道这场政治骗局的“伪正义”,让自己时刻清醒着,不至于像其他想不通而疯掉的人那样。这与目前存在的灵魂扭曲的既得利益者形成超越时空的对立。
      黑暗的统治总是会给明眼人这样一个观察机会:野心家如何利用漏洞尚存的社会体制粉墨登场。就这个角度而言,英若诚的监狱生活为他日后重新开始的电影人生里所塑造的反派角色增加了不少砝码。
  对于整个英氏家族,在某种程度上,其发展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缩影,英若诚的父亲、辅仁大学的创办者英千里总有着些许改良者的气质。由于英家本是满清旗人中的一支,英若诚有一个王公贵族式的童年,精英教育自然不可少,这种教育所培养出的坚硬的信仰以及其父亲对他的影响,终英老一生,时刻都在发光发热,并且在他的演艺生涯里,这高贵的精神让他为了尊严而战。
      在童年时期,英若诚就开始尝试演戏,他几乎把舞台的前后场当作岁月的河流而前后穿行,一直到老。这是“电影人生”的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大可不必赘言——一个曲折的人生:出身名门,进过监狱,在黑暗之后峰回路转,直至步入世界的舞台。英若诚口述的精彩,没有太多的苦闷,反而说了为以后的日子向牢里的各路人士学手艺的高兴。我们几乎看不到颓废,只有快乐的精神。
     《水流云在》把一个鲜活的人放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其实名人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一个人的成长,往往决定于一个契机以及它产生的蝴蝶效应。太多历史的瞬间造就了英若诚这样一个无可替代,也不可能复制的人物。
      自传是对一段生命的主观总结,没有过分的夸耀与贬低,只有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英若诚与老舍、焦菊隐、曹禺及阿瑟米勒、贝尔多鲁奇等人的合作,每次都很成功,但他对于这些只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演员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和追求。他对这个世界、人性都有深刻的思考,“中国人狭隘的爱国精神在政治中被利用”。《水流云在》里英若诚在传奇的一生即将过去时,留下了总结,“对自己的成就我并不自负,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他又说,“中国的门已经打开,这是最高领导层到街上的普通老百姓一致的共识。历史不会再开倒车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8 09:22 , Processed in 0.0605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