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十年代的尘埃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1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很美的词,都被因地制宜的毁掉了了,比如说“风流”,“浪”也是。起码在我国的经典传统中《诗经》中,“浪”还是一个比较能坦率表达的情怀。
  
  
  在《五十年代的尘埃》中,唐德刚先生则对“浪”字重新进行了还原,以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加以佐证。
  
  唐德刚在书中如是写道:
  
  “为完成这一个繁重的任务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举止淫荡。要拼命的“浪”;要“浪”的入骨三分,要浪的如贾琏所说的使“二爷”动了火。你别瞧兰芳“文秀可怜”,他浪起来可真够劲。她的女同行想把他挤下去,显然是蚍蜉撼大树。
  
  而书中记载梅兰芳之浪的效果是:
  
  当他于民国二年在北京怀仁堂唱《小尼姑思凡》时,华北为之轰动。上自总统、内阁总理、各部总长……都夹在人丛总挤眉弄眼。在前三排的席次内,你可以找到道貌岸然的蔡元培,一代文宗的梁启超,状元总长的张季直……在小尼姑“春心荡漾”时,你也可以看到这批胡须乱飘的老人家们的眉梢眼角也如何地随之秋水生波。
  
  所以,对于梅兰芳本身来说,“浪”本身就该是一种角色的追求,一种对审美的无限趋近。
  
  
  当然,小尼姑的思凡之“浪”显然不能与杨玉环醉酒之“浪”相比。同样是浪,却有小巫大巫之别。
  
  《五十年代的尘埃》书中如是记载:
  
  在《太真外传》中,你看在华清池赐浴之后,那玉环妃子在百花亭畔,喝的七分醉意,想起那胡须满腮的老头子,不能不使她失望,在那白玉台阶边,她徘徊上下,酒兴催人,情难自已。她双手紧按腰下,懒洋洋的躺在台阶上,眉尖下露出最淫荡的眼光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梅兰芳的演绎,在这娇滴滴的声音里,舞台下千百个观众都停止了呼吸,千百张“剧情说明书”被人们不知不觉地搓成无数个小球,性子急的男士们这时恨不得一跃上台把高力士推向一边;女观众们也同样地局促不安起来,因为她们知道演这个痛快淋漓场面的不是女性的杨玉环,而是男性的梅兰芳。
  
  
  浪已至此,无以附加,兰芳盛名,真其来有自,也难怪梅兰芳在纽约的表演可以谢场15次而掌声不衰。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9 00:45 , Processed in 0.0495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