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福会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本书的最初印象,来自阅读英语老师的推荐,关于血脉亲情的话题是永恒的话题了。而看这本书,纯属意外,假期回来无聊就随手从学校图书馆拐带了几本书回来,自然也包括这本了。
  奇怪的是本书的译者有三位,我的疑惑直到读到译后感才稍有消解。程乃珊是主要译者,她提到贺培华在其翻译过程的帮助,大约是后两位译者主要是对文本进行润色与修饰吧。
  而这本书的翻译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她犹如夏天的扇子和冬天的炉子,只有一旦需要时找不到它们,我才感到不便和不快。”我说不清这句子哪里不好,但是一个“在我”就是中文文法中不常见的词语。诸如此类的,由于水平有限以及没有看见英文原版,也说不上来。
  但从每个小片段来讲,标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存在译者的改良与修改。小说描述了四对母女,她们之间隔着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在差异造成的冲突与矛盾下展现了亲情的爱与恨。不得不说这部分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在描写母亲的那一块,也许由于作者毕竟没有在中国生活过,有些价值观的描写纯粹出于自己的理解,难免偏差。
  总之,但从中文译本来看,它不应该成为一本畅销小说,而它偏偏成为畅销小说。与之紧密联系的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与误读。他们也需要一个窗口来获知中国的信息。小说恰恰给予了他们这个契机,管中窥豹。再加上亲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和文化价值的差异与强烈的碰撞。
  以上仅代表个人愚见,有机会再去看看英文原版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9-2 10: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本书的最初印象,来自阅读英语老师的推荐,关于血脉亲情的话题是永恒的话题了。而看这本书,纯属意外,假期回来无聊就随手从学校图书馆拐带了几本书回来,自然也包括这本了。
  奇怪的是本书的译者有三位,我的疑惑直到读到译后感才稍有消解。程乃珊是主要译者,她提到贺培华在其翻译过程的帮助,大约是后两位译者主要是对文本进行润色与修饰吧。
  而这本书的翻译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她犹如夏天的扇子和冬天的炉子,只有一旦需要时找不到它们,我才感到不便和不快。”我说不清这句子哪里不好,但是一个“在我”就是中文文法中不常见的词语。诸如此类的,由于水平有限以及没有看见英文原版,也说不上来。
  但从每个小片段来讲,标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存在译者的改良与修改。小说描述了四对母女,她们之间隔着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在差异造成的冲突与矛盾下展现了亲情的爱与恨。不得不说这部分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在描写母亲的那一块,也许由于作者毕竟没有在中国生活过,有些价值观的描写纯粹出于自己的理解,难免偏差。
  总之,但从中文译本来看,它不应该成为一本畅销小说,而它偏偏成为畅销小说。与之紧密联系的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与误读。他们也需要一个窗口来获知中国的信息。小说恰恰给予了他们这个契机,管中窥豹。再加上亲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和文化价值的差异与强烈的碰撞。
  以上仅代表个人愚见,有机会再去看看英文原版吧。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 20:05 , Processed in 0.0467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