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苦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当代文化史中,《文化苦旅》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余秋雨现象”始终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文化苦旅》甫一出版,即掀起了少见的阅读热潮,尤其是考虑到出版的年代——92年是一个文学已经失去社会普遍关注的年代,这一现象更是耐人寻味。现在看来,这现象背后其实正是一种社会症结的反映。经历了某个特殊年份之后,政治的话题已经从公共生活中隐退,经济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角,但这一主角无法独自担纲完成演出,需要一个配角的落力配合,而这个配角正是“文化”这个千面佳人。于是《文化苦旅》适时地出现了。“文化”二字既是政治缺席之后的某种代偿,也是大众完成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弥合的一种强力胶。所以当时将余秋雨式的散文写作命名为所谓“大文化”,这个“大”字正是一种补偿的机制的体现。通过写作,将个体的人重新安放到历史之中,只不过这历史被抽去了现实的政治维度,而只剩下想象的文化维度。
  但是从写作中被抹去的亡灵仍然固执地要回来讨回它的公道,只不过,这亡灵是来自于另一个更加久远的文革年代。正是围绕着余秋雨在文革中的经历和作为,大众对他进行了质疑。这是余秋雨自身现实中抹不去的创伤,是他怎样努力也洗不去的一个原罪的印记。吊诡的是,整个民族可以把那个年代命名为“一场噩梦”,但却要求余秋雨为自己在“噩梦”中的行为负起现实的个人责任。如果说余秋雨在这一场演出中呈现出了典型的双重人格,那么这首先是因为演出的导演与观众本身已经精神分裂。
  在这一场闹剧中,余秋雨如同身怀才艺的青楼女子幻想着痴情书生为她赎身,然而书生在欣赏完她的才艺表演之后却要求她证明自己的清白,无法自证清白的她索性跑到大户人家给老爷当了个填房——回归主流政治阶层怀抱,反正老爷不会要求她证明自己清白——她不清不白的历史中也有他的一腿。当然顺便地,她也就接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全部训诫。
  今天的文艺青年当然已经视余秋雨如“死狗”,一个年老色衰的过气青楼头牌既得不到大众对她的尊重,也唤不起大众与她调情的欲望。然而,这个文化与经济配合无间地跳着优雅的小狐步舞的时代却正是由他开启。只不过,行囊中《旅行的艺术》取代了《文化苦旅》,足迹所至从中国走向全球,而所谓的“苦”从余秋雨文章中的多少还有一些历史现实的感喟变成了纯粹的个人的感伤。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时代仍未结束。
  
  2011/10/7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7 09:28 , Processed in 0.0435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