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初第一次读它的时候还在6年前,那时候自己才上高二,《大秦帝国》也只出版到第四本,当时读它,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一些自己的语文水平,结局似乎也不错,至少能对书中所说的战国历史讲个七八分明白。现在想来,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对身边的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见解,这套书也算是我人生某一段的老师吧。
      言归正传,现在说说这本《黑色裂变》。秦朝变法,从商鞅开始,从穆公之后的秦之富强,也从商鞅开始,商鞅和孝公两个人奠定了战国之后秦国的法家治国之道,正是从他们两人开始,秦国正式走向了一统天下的道路。孝公和商鞅,一君一臣,能达到如此相互信任,的确是千古少有。君臣之间,要么像朱元璋、太祖那样,成功之后诛杀功臣;要么像始皇帝那样,留着李斯,贻害无穷;贤者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却是少之又少。读《黑色裂变》,看他们君臣之间互相信任,彼此心灵相通,确实让人无限神往。
      秦国的强大是有理由的,自孝公开始,后代秦王和首席文武官员之间相互一心、彼此信任是山东六国所看不到的,六国即使有,也只是一代而已,恰如彗星一闪而过,不若秦国赤日恒照。我觉得可以这样比喻:权力就相当于力量,而才能则相当于技巧,君臣一心所达到的 ,则是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放眼天下,谁人能敌?
      当年在看第一本《黑色裂变》的时候,就隐隐觉得,作者在某些地方的处理上是有问题的,原本应该是一本政治小说,但是多出地方却出现了类似武侠小说之中才会出现的场景,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当然,也许作者一开始写的时候笔法还不够成熟吧,看到《大秦帝国》第三、四部的时候,这种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了。如果换做是我,也许会把自己的手稿重新改写一下再出版。小辈我妄自揣度:是不是作者当年很缺钱,急着出版后好解决经济问题啊?
      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也看了豆瓣上各位前辈的评论,不少人都认为,作者把商鞅写成这样一个至圣至明的人物实在不妥,在很多地方都想了不少办法为他掩过饰非。我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不能否认,作者写这部书也是有些“赞颂”、甚至“愚民”的意图,但是在当下社会,突出“法制”观念,这种思想还是比较积极的。作者为了这样的写作意图,把商鞅近乎神圣化,也能说的过去。对于商鞅,历来的评说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商鞅三次向孝公进言,最终以法家之言说动孝公,并不是说他不懂儒家、道家治国之道,而是战国之世,想要解决这一纷争局面,必须凭借强有力的武力手段。如果说秦朝后期依旧严刑峻法以治民,只能说后代君王转型失败(这个实际上也跟赵高、李斯有关,从史书上看,扶苏的确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君主,如果不是胡亥篡权,还真不知道后来会是怎样,扯远了,呵呵~)。虽然从历史上说,商鞅是个酷吏,但是看这部小说,从很多地方能把自身“说圆了”,既然能够说圆了,我们也不必深究太多,小说不是史书,只要我们看的舒服,能有所获,能有所得,足矣。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0 23:02 , Processed in 0.0439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