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遇了几分钟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04: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记忆待在原地,我的生命其实在三十岁左右的某一日就停止了,此后的岁月只是回忆,只是对昔日的一次次徒劳无功的寻找、重返、想象和小规模的模仿。”于坚的生命是一条三十岁的鱼,他的诗歌和散文,是从昆明那一滩水里打捞起来的。不同的是,写诗歌时他在水里,写散文时他离岸了,虽然在他的散文集《相遇了几分钟》一书中,保留了大量的鱼鳞片爪。
  
      三十岁左右的于坚,在公元纪年上是1984年,那时的他,便心印了古人所谓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滇池等湖泊是海的心;隐藏在黑暗的抚仙湖是宇宙间最蓝,像是空缺身上的一只眼睛;大地是自由的,没有边界,没有时间,没有势力范围,一切方向都是你的方向、你的道路、你的家、你的床铺、你的时间。“泅水登山,在平原上奔跑,对着月亮长嚎,在太阳底下干掉”对于坚而言,不仅仅是笔下的诗句,更是本原的生活:“大地的传统是自由。那时大地上的一切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你想做什么,去哪里,全在于你自己的意志与力量。”如果诗句有诗意,也是因为生活有诗意。生活让他有了不同于别人的话。无关乎他说,“一个小湖就可以成就一位伟大的作家。在我的文化中,大地总是代表着不朽。滇池是我作为诗人的一种信心,因为我总是无意识的依赖着它,我的诗歌才具有活力。很难想象,我在知道滇池,乃是死水一潭,我还能够对写作建立信心。”故乡曾经的那一滩水,是他永恒的精神家园。
  
      滇池毕竟成为一潭死水了,“世界建立起门票、围墙、铁丝网、别墅、单位的度假区、城镇、社区、护照、户口本,划分成各种各样的势力范围”,于坚说,“现代主义的洪水来了,我们是传统大地上最后的古人。”他固执的怀旧着,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一样、与荡涤一切日女情场物质文明作战,诸如“旧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根基”、“轿车是奔跑的垃圾与束缚”之类。但将自己在报刊上的专栏命名为“固执己见”,可见视物质文明为洪水猛兽的他自知是无力的,他只是用纸和笔说着自己最基本的话。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19:20 , Processed in 0.0447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